神龙能否成为小米,加速“重回赛道”

此前,因2017年销量下滑,没能完成年度预设目标,神龙公司上了"头条",引发吃瓜群众关注。尽管人们关于现阶段神龙遭遇挑战的分析多种多样,但核心原因其实也不难厘清。

要知道,今天中国汽车市场已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微增长。随着市场日趋饱和,竞争更加激烈,如果没有快速市场反应能力,如果不能及时推出令人尖叫的产品,即便是奥迪、宝马,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更何况,围绕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升级,创新产品,变革组织,提升效率,本来就是企业积极进取,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但神龙在这方面做得似乎并不"走心"。

事实上,标致雪铁龙集团不乏技术实力。作为具有百年历史,规模仅次于德国大众的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前些年在涡轮增压还没有成为发动机主流技术之时,其就领先开发出了领先全球的1.6THP系列涡轮增压发动机。即使在中国市场这一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去年该集团却在全球实现了363.23万辆的销量,同比增幅高达15.4%,硬是颠覆了"得中国者,得天下的"车业箴言。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哟?

话说回来,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哪个企业没在奔跑中出现过问题。令小元君有些兴奋的是,此次神龙公司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加快变革,誓言"重回赛道"。为此,在双方股东支持下,神龙公司提出以变革谋发展、以创新求突破,明确了"站稳脚跟、重回赛道、追求卓越"的"三步走"战略路径和"重回赛道"核心目标:市场份额实现3%,即2020年销量实现70万辆以上;经营利润率在5%以上;质量达到行业前3水平。

与核心目标相对应,神龙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2017年9月8日,神龙宣布实施商务领域深化改革的组织机构演变和人事任免,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品牌均由原来的10个大区优化整合为5个大区,并强化考核激励机制。11月10日,神龙公司采购领域全面实行"全体起立,竞聘上岗";12月20日,神龙汽车推出工业领域改革方案,超过200人竞聘上岗,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通过此举,工业领域优化了20%以上的机构和相应管理岗位。

这些"刮骨疗伤"的动作,进一步提升了组织效率,激发了干部员工的活力,遏制住了销量下滑的趋势,并促使公司整体销售结构得到优化,逐渐走出经营发展困境。数据显示,自去年7月开始,公司销量连续6个月环比正增长;9、10月单月销量超过4万辆,11、12月单月销量超过5万辆,全年交付434027辆,实现销售收入506亿元;降库存超过5.4万辆,很大程度改善了经销商生态,站稳了脚跟,为下一步"重回赛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过,除了以上渠道和营销变革外,小元君以为,当前神龙要真正"重回赛道",实现腾飞,关键还在于加快新产品的本土化开发和投放。产品,是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品牌实力的重要体现。过去,外方即使导入相对落后的产品,由于中国市场大,增速快,也不愁卖。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就得围绕中国消费者需求,及时开发出好产品。如果还按照过去的套路,是很难走得通的。

值得肯定的是,去年下半年神龙主动与阿里巴巴全新操作系统品牌AliOS、斑马网络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以共同开发的智联网汽车为基础,搭建出行服务生态圈,提升整车产品定义,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智能的汽车产品及服务。神龙首款搭载AliOS操作系统的车型很快将上市。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神龙惟有对市场保持灵敏的嗅觉,在供给端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才有可能重新赢得竞争优势。

此外,营销力也很重要。长期以来,神龙公司、双品牌分居北京、上海、武汉等三地,缺乏战略协同,营销整合可谓势在必行。此次,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两个品牌部统一迁至武汉集中办公,显然有助于总部和两个品牌之间形成更好的协同,提高运营效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月1日,IDC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报告显示,苹果出货量超越三星,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厂商,小米销量重回全球第四。在市场整体下滑6.3%情况下,小米销量获得了惊人的96.9%增幅。这意味着小米自巅峰跌落,在经过一系列变革后,"重回赛道",再度崛起。

神龙公司能否像小米一样,加速"重回赛道"呢?有忧患才能知奋起,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