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永年迎旅发”征文」永年明清进士之最

永年县(区)明清两朝共出文进士103人、武进士26人,占整个广平府(雍正前九县,后增磁州)的40%,“洺河两岸,帽翅乱颤”或“洺河两岸,纱帽乱串”,就是当时人才辈出、科甲鼎盛的生动写照。具体来讲:官职之最——“两朝三尚书”,忠义之最——“慷慨三君子”,流传之最——“五里三御史”,传承之最——“簪缨三世家”,塾师之最——“门人三进士”。

官职之最——“两朝三尚书”

永年县(区)明清两朝一百余名文进士中,著名的有北廓村段状元,西召庄李巡抚,裴坡庄连都堂,邀彰村盖吏部,徐北汪徐参政……但官衔最高者当属工部尚书卢大中、胡瓒、冀如锡,其他人无论官职或实权,均无出其右。卢大中为刘营乡卢刘营村人,绰号卢老三,明万历十一年进士、历任辉县知县、武城令、后升兵科给事中。迁光禄寺卿、历太仆、通政、太常三卿、南京工部侍郎、南京工部尚书、太子太保,官衔从一品。胡瓒为小龙马乡西张固村人,明孝宗弘治六年进士,嘉靖三年十一月,胡瓒任户部侍郎提督宣、大军务,同年擢升为南京工部尚书,正二品,御赐蟒袍,病故后葬于故里西张固村西北,现胡瓒墓已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冀如锡为刘汉乡冀尹固村人,清顺治二年进士,由刑部郎中出任襄阳府知府,迁山西盐运使、广禄寺卿,晋太常寺卿、通政使、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十三年任工部尚书,清朝尚书职衔为从一品。明清两朝,以上三人在明清进士中官职最高,口碑不错,颇有政声!

忠义之最——“慷慨三君子”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永年县作为府治、县治所在地,又是赵文化起源地和传播腹地,历史上不乏忠贞之臣和慷慨之士,其中最出名的当数明末进士申佳胤、李养冲和清末赵世德。申佳胤,临洺关镇申庄人,因避雍正皇帝胤禛名讳,后来志书改名佳允或佳荫。崇祯四年进士,历任知县、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太仆寺丞等职。甲申崇祯吊死煤山,京城官员无不外逃而避其祸,独佳胤闻悉噩耗投井殉国。入清,褒扬忠烈,赐谥端愍,在府城敕建忠烈祠,现广府农机站为其旧址。李养冲,临洺关镇中召庄村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任池州府推官、兵部主事、宣府巡抚都御史(正三品)。崇祯初,皇帝在金殿朝见大臣,养冲上疏直言旗尉之祸,并历数朝廷弊政,触犯龙颜,被崇祯赐死。临洺关南大街观音阁南侧,曾有“兰台直谏坊”一座,是官府为旌表李养冲而建。赵世德,临洺关镇河北铺村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参加过近代著名的“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鼓吹维新变革,富国强兵。八国联军攻陷京城后,胁迫清廷追查惩办所谓“首祸诸臣”,他被列入96人名单之内,眼看报国无望,壮志未酬,为免受其辱,遂吞金自尽。现河北铺进士府即为其府邸。申佳胤、李养冲和赵世德均有嫡传后人在永年居住。

流传之最——“五里三御史”

永年县(区)进士留下的传说掌故很多,如卢刘营卢大中的"白羊卧贵地,子孙早及第",邀彰村盖国士的“吏部有心救百姓,黄沙无情压良田”,等等,其中尤以“五里三御史”流传最广。话说明朝永年方圆五里的地面上出了三个御史,即尚古村姚御史姚三让,故城村张御史张大谟,赵王固村齐御史齐康。明朝的御史特牛,他们虽然官位不高,但由于被朝廷充当耳目和鹰犬,担负“以小制大,以内之外”之责,炙手可热,人人垂涎。几朝首辅大臣如严嵩,张居正,徐阶,高拱等,无一例外都是被御史参倒的。三御史同居洺河两岸,同在朝廷做官,同任监察御史,权位之重,影响之大,朝野为之侧目。其中在永年官声最好的当数姚御史,张御史次之,名声最差的当数齐御史了。说齐御史不好主要是指他不孝,如齐御史因嫌母丑,说过“粪堆里长出棵灵芝草,狗肚里拨出个金狮子”,把他生身娘亲说成粪堆和狗;有宾朋来访,因嫌母丑,总要他岳母代替母亲前去见客,死后遭到天谴,墓被雷击。永年有“天下不孝数齐康,母寿不让坐高堂。同年几番请母到,硬把岳母当亲娘”之说。笔者查当代著名作家“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书中竟无一字涉及姚御史、张御史,却几次提到齐御史,对他都是褒扬之言。真应了那句话,三人成虎,人言可畏,究竟孰是孰非,任由后人评说!

传承之最——“簪缨三世家”

永年进士存在一个有趣现象,就是家族传承性特别强。几大名门代有名人,科甲不断,簪缨累世。如东苏村李杜李氏家族、中召庄村李养冲李氏家族、冀尹固村冀如锡冀氏家族、卢刘营村卢大中卢氏家族、裴坡庄连矿连氏家族、永年城武汝清武氏家族、徐北汪徐英徐氏家族,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仅13个家族就出了40余名进士,平均每家出三、四个进士,其中有不乏父子进士,爷孙进士,兄弟进士。但在永年真正称得上名门望族的,还要数申庄申氏家族、南护驾杜氏家族和西张固胡氏家族。申庄申氏家族祖先可追溯到成吉思汗,据说为元顺帝胞叔曰璟公的后人,即通常所说的“锅片申”。2014年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寻宝》—走进广府古城,鉴宝专家丘小君介绍:“永年申氏一脉自申庸明初迁到申庄,两朝出了八个进士(包括1名武进士),举人、贡生不胜枚举,可谓永年县明清第一名门望族”。南护驾杜氏家族从明朝嘉靖到清朝中叶一百多年,有功名的达30多人,出过嫡传“一门五进士”,包括杜秉彝、杜荫、杜糜、杜震远、杜霁远,一时传为美谈。永年几百年流传“卢刘营不演《蝴蝶杯》,南护驾不演《搜杜府》 ”,是因为《蝴蝶杯》里的反面人物姓卢,《搜杜府》里的反面人物姓杜,两村乡亲爱戴卢老三和杜秉彝,恐怕他们遭诽谤受株连,于是干脆不演两出戏!西张固胡氏家族绵延一二百年,科甲层出不穷,只进士就出了胡瓒、胡应文、胡福弘、胡芝发四人。据资深博主“光祚故里”考证,永年城胡景桂家族也为西张固胡氏支脉!

塾师之最——“门人三进士”

明初,由于多年兵连祸结、天灾频仍,永年县人口稀少,民不聊生,更无一所像样的学校。明成化十一年(1475),安徽舒城进士秦民悦就任广平知府,他收拢流亡,访贫问苦,劝课农桑,加上后几任知府、知县不断努力,永年县才慢慢恢复了元气。秦民悦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办学校,兴办教育,他首先在府衙腾出房间,建立了府学,还在瓜井村冉子祠建立县学,从此揭开了永年县科举数百年鼎盛的序幕。据康熙《广平府志》记载,明王朝从开基到灭亡共二百七十六年,永年县文进士有49人,秦民悦到任前一百零七年出进士8人,占明朝进士的17%,之后一百六十九年出进士41人,占83%,可以说广平府科甲不断与秦民悦是分开的。说到学校就不能不提方头固村的“九皋义学”及其创办人杨鹤,据知名博主“昭惠文王”介绍,杨鹤先生出生于明天顺六年(1462),岁贡生,他数十年如一日,不辞艰辛,因材施教,培养出众多生徒,有不少人跻身仕途,进学者达数百人之多,其中举进士者就有三人,八人为举人。最著名的学生为总河都御史、裴坡庄人连矿。杨鹤后被官府推荐就任南京卫知事后,捐出房屋地产兴办义学,他去世后,门人三进士(连矿、姚斌?、胡瓒?)共议先生捐地、献宅之义举,遂提名先生所教之学馆为“九皋义学”,并立碑记载,一个老师教出三个进士,一时传为美谈。

永年县(区)申氏迁坟时出土的墓志铭

永年县(区)西张固村胡瓒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年县(区)裴坡庄连氏祠堂

永年县(区)尚古村姚氏祖莹

永年县(区)徐北汪徐氏祖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工部尚书冀如锡诰封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