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良好”老师,却在上课时拆掉了价值五六千元的华为手机?

在浙大,有这么一位“良好”老师:

发表SCI、 EI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项;

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负责人,又是浙大集体婚礼“最想见到的老师”;

既是“中国裸眼3D系统标准编制优秀个人”,又是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信电学院“我最喜爱的老师”。

他是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王梁昊,学生喜欢称他为“王良好”。

但就是这位学生戏称为“良好”的老师,却在上课时,拆了价值五六千元的华为手机,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王梁昊于嘉兴南湖

手机里“拆”出“中国梦”

前不久结束的浙江大学2018年本科生班主任主题班课展示大赛上,王梁昊露了一手绝活——拆解手机!通过“拆解”P20 Pro这款华为引以为傲的国产旗舰手机,让信息工程的学生们依稀懂得了“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

由于比赛时长所限,王梁昊并没有现场拆机,“真机只有在平时班课教学上才会拆机展示,否则光是把外壳打开,时间就不够了。”但现场风趣幽默的讲解依然引起评委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班课的家国情怀更让现场的许多人感慨万千,最终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王梁昊从“中兴被禁事件”谈起,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被禁的是华为,情况是否会好一些呢?他“拆”开了华为P20 Pro,为大家展示了国产旗舰手机的国产化情况。

打开机身后,首先是摄像头,华为和德国徕卡合作的三摄模组,充分利用了彩色、黑白、长焦三种镜头的不同特性,这是业界的创举,也是我们国家在图像处理领域全球领先的明证。王梁昊希望同学们学好“数字图像处理”专业课,将我们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发扬光大。

随后,看到的是主板,关注里面的主要芯片。海思麒麟970,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也是华为对抗美国高通公司的底气所在。王梁昊希望同学们学好“计算机组成与设计”专业课,将CPU领域底气变得更足。

4G芯片方面,虽然华为搞定了射频收发模块,但LTE前端仍然依赖美国芯片,真正的核心技术所在。王梁昊希望同学们从“射频电路与系统”专业课起步,一点点积累,未来完成赶超。这是真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决不可因课程有难度而在选课的时候予以放弃。

内存、闪存、音频、充电、NFC、电源、Wi-Fi、蓝牙,看他娓娓道来每一块芯片、每一组部件所对应的专业课程,在其舒缓而又不失风趣的讲解中,信息工程专业庞大的课程体系逐渐清晰地展现在同学面前。明白为了什么而读,明白每门课有什么用,大家能更清晰地找到定位,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王老师在班课总决赛

王梁昊说:“在班课上拆解手机,一是考虑到传统的课程体系导引枯燥呆板,学生容易在学业上产生迷茫。而拆机将整个体系串起来,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理清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并明白哪些是国家急需的核心技术。二则想破除高科技产品的神秘感,培养同学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还是很重要的。毕竟是信息电子类专业,除了学理论写代码,还需要学会焊芯片、调板子,真正做到软硬兼修,两手都要硬。”

那么被拆了的手机还能复原使用吗?王梁昊说:“需要看拆的程度。一般实际拆解的话只拆到模组一级,能保证还能装回去。如果这个手机是为了教学需要,考虑细节,就会选一台不再使用的手机,彻底拆开。”

贯穿班课始终的,是国产手机芯片现状与“中兴事件”的反思,“该事件既让我们看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信电知识的信心;又让我们有一种紧迫感,警惕靠贸易保护生存的技术,凭实力说话才是王道!信电学子要有自己的历史担当!”班课的最后,王梁昊引用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愿与各位同学一起,“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现场评委称赞道,这正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任课教师全员育人意识不断增强,形成“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的有效实践。

“拆机大师”的科研有点酷

王梁昊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主要侧重于场景重建与增强现实、深度学习与语义SLAM。换言之,即研究计算机如何利用摄像头等常用传感器,代替人眼和人脑,识别和理解外界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反馈。

例如3D场景重建,是增强现实(AR)的核心技术,通过摄像头捕捉画面,将二维的图像通过计算机转成三维的信息,从而完成3D建模,实现场景重建。而将这样的技术运用到机器人领域,通过场景重建“知道”障碍物位置的机器人再也不会“不撞南墙不回头”,增强与人的交互性,实现更高级的智慧功能。

场景表面重建过程

电影《钢铁侠》中的贾维斯AI管家、《机械战警》中金纳森的头盔令人欣羡不已!这些科幻电影里炫酷魔法场景被王梁昊团队变成了现实。在增强现实(AR)方面,他们研制出一种空中虚拟触摸屏。通过VR眼镜,该系统可将操作界面悬浮在半空中,用户无需其他介质,直接伸手在空中的虚拟触摸屏上进行操作便可实现相应的功能。

AR应用:空中虚拟触摸屏

“仅仅进行简单的新型人机交互还不够,在目前的大数据支撑下,计算机通过学习也能像人一样认出‘这是什么东西’,理解场景的内容”,王梁昊在介绍“物体检测与识别”功能时如是说。能够进行深度学习的计算机通过“眼睛”摄像头看到物体,在电“脑”中搜索出与之对应的物体类别,确定眼前的物体究竟为何物,并指出每个物体的位置,从而实现场景理解的功能。

物体检测与识别

据信工1404班的一位同学透露:“王老师对待科研认真务实,知识面广脑洞大,能够很好地抓住问题核心,提出简明扼要的解决办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王梁昊注重实操,时常鼓励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他说:“手机坏了自己修,家里的电脑电视坏了也要会修,这样才不算白学我们专业。”在其所授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课上,他将大作业改成了限时的实战算法在线PK,限时短难度大,从而帮助同学们很好地发现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并加强之。在注重实操方面,王梁昊常常以身作则,其所在实验室的一位同学表示:“为了孩子的安全成长,王老师自己开发了一套监控报警系统。”

与生为友的暖心“良好王”

王老师在G20峰会

在浙大非官方匿名教评系统“查老师”中,王梁昊所授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评分高达9.23,几乎每年选课都是爆满的状态。“讲课风趣幽默,内容充实实用”、“讲课清楚给分高”,上过课的同学给出了不错的评价。

教学之外,担任班主任的王梁昊和同学们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在6月15日的信电学院毕业晚会上,王梁昊担任班主任的信工1404班是现场演出中上台人数最多的班级,“除了提前出境学习的,在学校的同学基本上都参加了”,王梁昊略带自豪地说。

信工1404班的最后一次班会,王梁昊给同学们列出了根据时代特点和专业特点改编后的必做“浙大88事”,其中就有“登上小剧场舞台”这一件。“这些事里面最难的是毅行”,王梁昊说,“但是不参加毅行大学生涯就留下遗憾了,所以我要求他们都去一趟。”而在之前的浙大“集体婚礼”上,王梁昊受学生邀请作为“最想见到的老师”见证了新人的爱情。谈及此事,王梁昊表示十分感动,“这个学生其实已经毕业有段时间了,还能想到请我去,说实话很开心。”

王梁昊和信工1404班在毕业晚会上的歌曲串烧

王梁昊受邀参加浙大“集体婚礼”

理论与实操并重,科研与教学并进,面对学生的喜爱和称赞,王梁昊总是谦虚地说:“没有那么优秀,我就是‘良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