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们应该学着让自己站在设计最前线!

了解设计的人,需要设计的公司,应该没有会反对设计是能创造巨大附加价值的经济资源,而根据设计方式与运用层面的不同,就会展现不同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想成为成功的设计者,但事实上,并非每位设计者都能达成目标。所谓设计的成功经验,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设计之路充满了荆棘与波折,我们又该如何跨出重要的第一步呢?

有句话说:“想要赚钱,就必须和钱做朋友。”因此,想要成为成功的设计者,就得先了解设计。目标确立后,才能开始拟定策略与战术。问题是设计本身无法用几句专业术语就能解释清楚,设计的繁琐性是由许多不同层面的价值所构成。

以接受者的眼光看设计!

在彻底了解设计之前,必须先有此认识:即使是相同设计,也会因接受者的立场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样貌。

举例来说:相同的手机款式,制造者与接受者所看到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事物。就制造者而言,设计是实践经济附加价值的重要工具,但以接受者而言,设计是满足视觉与内在需求的凭借。

新款产品上市时,其越受大众喜爱,老板所追求的高营业额,也就越有可能实现,所以老板有必要关心接受者的立场。如果单单站在制造商品的立场,视线就容易被工厂或卖场所遮蔽,而看不到设计能满足人们视觉与内在需求的一面。

当然,老板们依凭市场调査或营业状况,也能间接接受这方面的信息,但这和直接站在接受者立场去感受,还存有很大的差距。就像靠着各种数据分析结果,老板能够了解洛斯·拉古路夫和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是多么受人们喜爱,但他们的设计是如何感动人心、如何创造出等问题,就难以通过数据理解。若不能以接受者的立场去了解设计是如何被人们接受,即使是再顶尖的老板,也无法从设计中获益。

成为创造者及接受者的支柱!

严格来说,老板并非制造设计的人。把企业当成生产设计的主体这种想法意味着没有区分清楚制造商品与生产设计的不同,而把二者混为一谈。在此,我们有必要重提设计诞生以及被接受的过程。

设计师创造设计、接受者接受设计。但同样是购买包包,有些人是因为便宜才会买,有些人则会毫不吝帽地掏出好几万甚至好几十万,二者的差异就在于设计的价值,这个无形的价值无法经由工厂制造、得借由设计师的头脑与双手才能创造出来。大众支付大量金钱并想拥有的、就是这无形的价值。把知名设计师的名字刻在手机上面就能卖出高价,也是这个原因。

以商品为中心,企业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而以设计为中心、设计师与接受设计的大众则产生了沟通。若是前者、人们选择的标准会是价格或性能;若是后者,价值或喜好才是重点。中心立场不同、适用的生产理论与接受理论也会跟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