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陪我长大,我陪她变老”

株洲网讯(株洲日报记者 刘毅 通讯员/谭洪汀 周艳姿)“外婆,起床啦。”每天清晨6时,陈剑玲准时叫醒李福英,帮她换尿布、擦身体、按摩,再帮她穿好衣服抱到轮椅上,推到屋外呼吸新鲜空气。

陈剑玲用这种方式陪外婆开启崭新的一天,已有14年。

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邻居们看在眼里,交口夸赞,陈剑玲只是朴素地说:“向亲人尽孝,本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给外婆一个有尊严的晚年”

“外婆,帮你揉一揉。”“外婆,现在舒服点了吧?”……日前,记者来到石峰区响石岭街道杉木塘社区陈剑玲的家中,刚进门口,只见她正弯着腰与老人细细耳语,双手揉捏着老人的腿。

过了许久,陈剑玲才发现我们的到来。她慢慢地将老人的腿放平,抬起头与记者打招呼。明亮的双眼里,淳朴的脸庞上,写满了善良。

今年53岁的陈剑玲曾是一名会计师,上世纪90年代家庭条件好转后,她将外婆从茶陵接到家中。“出生刚满40天就到了外婆家,是她把我拉扯大。三岁时高烧不退,外婆把我抱到医院,跪在地上哀求医生……”回忆起对外婆的感情,陈剑玲眼角湿润。她说,自己小时候体弱多病,外婆经常打着火把,连夜背她去医院,而老人缠了足的小脚,走路一摇一摆,很是费力。

外婆的爱,陪伴陈剑玲成长,孝顺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2004年正月,李福英因高血压引发脑溢血,昏迷三天三夜之后,虽保住了性命,但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大小便不能自理。看到躺在床上的外婆,陈剑玲百感交集,她辞职在家,全心全意照顾,“给外婆一个有尊严的晚年。”

眼看着外婆在自己的呵护下,心情一天天变好,陈剑玲也倍感踏实。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11月,李福英脑中风,失明、失聪、失语,手脚没有知觉,连朝夕相伴的亲生女儿都不认识了。医生建议放弃治疗,但李福英认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她每天在床边呼唤,期待奇迹出现。

“钱以后可以赚,但照顾外婆不能等”

李福英身体消瘦,体态佝偻,虽然长期卧床,但身上从未生过褥疮,屋内干净,没有异味。

脑中风后,李福英不知道张嘴进食,陈剑玲每天把食物用搅拌机打成粥状,再用注射器一点一点地打入她的口中,每次喂饭,至少花费半个小时。几年来,陈剑玲不记得用坏了几个搅拌机,用掉多少支注射器。

14年里,陈剑玲如同钟摆一般,从未偏离外婆这个中心,每天“档期满满”。外婆手脚没有知觉,她就每天为其按摩;外婆手脚肿了,她就煮冬瓜水;外婆经常便秘,她就用手帮着抠;听邻居说米汤有营养,她就每天用纱布过滤出米汤,调牛奶、蛋白质粉、芝麻糊、鸡蛋等给外婆喝。

冬天,陈剑玲担心外婆晚上着凉,便和她一起睡。有时外婆像小孩子一样吵闹,陈剑玲就轻轻拍着,耐心哄她入睡。家里常备两个烤火炉,陈剑玲说这是专门用于为外婆烘床单、被套、衣服。

因辞职在家,陈剑玲日子过得越来越捉襟见肘,邻居们笑她“一个会计不会‘算账’”。但她宁愿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保证外婆的营养,“孝心无价。钱以后可以赚,但照顾外婆不能等。”她说。

在陈剑玲的家里,放着很多本“病历日志”,记录着每一天外婆的起居饮食、脉搏血压、用药情况。

孝在传承中放射光芒,孝在坚持中凸显厚重。今年,李福英将迎来百岁寿辰,陈剑玲计划“摆几桌”,邀亲人们聚在一起,拍张全家福。“外婆陪我长大,我陪她变老,有责任陪她走到人生的尽头。”陈剑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