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缸一定要加过滤吗?了解这原理后,就可以不加

大家晚上好!上次发了小视频,分享的是家里一个斗鱼缸里面没有加过滤,水质也很清澈的视频,有朋友在问为啥。因为视频篇幅有限,只有10秒,就没有太多说明。今天的文章特地跟大家分享说明。

首先我们了解下,为什么鱼缸需要过滤?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之前古代养鱼是没有过滤的,那么人家是怎么养的呢?(当然观赏鱼的种类也没那么多)一般都是用个盆子养着,然后一段时间就换水这样。要么就像以前的中国,养得最多的就是金鱼了,直接用个大缸子,里面种莲花,下面有底泥,然后这样就开始养鱼了,要观赏的时候,就拿个脸盆,把金鱼捞出来观赏,观赏完之后再放回去大缸子里。这样的大缸子可以保持水质清澈,鱼儿也喜欢,那时候是没有过滤的。

古法养金鱼

聊完以前,我们聊聊现在,可以大概分析下,鱼缸的过滤系统其实是为了培养硝化菌等各种益生菌,只要这些菌落培养起来了,自然就能在整个鱼缸的水循环里面起到生物过滤的作用。现在的过滤系统无论是上过滤,背部过滤,瀑布过滤还是底部过滤,都是运用这一原理:在过滤器内堆放滤材,陶瓷环,海绵,生物球等等,就是为了给硝化菌等各种益生菌提供一个家,好让它们站稳脚跟发展。其中最最最重要的就是硝化菌。

插句题外话,硝化菌是啥呢?简单地说,硝化菌在鱼缸里面能把对鱼儿有害的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等),转化为对鱼儿无害的物质,扮演者“好人”的角色,所以“好人”越多,对鱼缸的益处越大。

美丽的草缸,因为有底砂的存在

不过,硝化菌的生长需要有东西可以依附,而这些滤材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我们没有安装过滤系统的情况下,在鱼缸底部铺底砂,这些底砂只要性能足够稳定,并且是属于多孔结构(肉眼很难看到),就可以给硝化菌提供住所。上面我们提到的古代养金鱼的大缸子,就是这个原理,底部的底泥给了硝化菌好的生长环境。疯疯人家里的斗鱼缸,也是这个原理,我底下用的是陶粒,陶粒也是一种滤材来的,不过比较小的陶粒,就可以直接铺底砂用。

各种各样的滤材

但是,鱼缸不加过滤系统的前提是,饲养密度不是特别大,如果饲养密度太大,排泄量和食物残渣的数量太多,鱼缸底部底砂面积的数量又有限,所以硝化菌的数量自然有限,当这些鱼粪和食物残渣的量太多,硝化菌忙不过来,就会导致每天都有多余的积累起来,这些没有被硝化菌分解的,就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在水中,最终导致水体浑浊,甚至危害观赏鱼的生命。

所以,观赏鱼缸是否加过滤系统,取决于个人喜好,如果养的鱼密度很大,疯疯人建议,肯定是要加过滤系统的,如果密度小,那么不加没关系,只要前期养好水,让整个硝化菌系统稳定了,也可以不加过滤,毕竟以前养鱼都是这样过来的。不过在这里多加一句,有了过滤确实是比较好的,除了能培养硝化菌系统之外,一些便便什么的也可以吸掉,而且也能让整缸水流动起来,看着比较灵动。

草缸一隅欣赏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有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最后,还是国际惯例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疯疯人,养了17年小型观赏鱼的老船长,坚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最接地气的养鱼经验。如果各位喜欢我的内容,欢迎订阅关注+点赞关注,我的头条里,还有很多养鱼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