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都月入十万了,你呢?

昨天和我们家的一个读者聊天,聊到了一个小姑娘。

00后,如果按照正常的上学年纪推算,现在应该还是一个高中生。

上过一期奇葩大会2,在节目上爆出写公众号月入十万,想必有不少的同学都知道是谁了。

我刚刚又翻了一下这个女孩子的号,估计一个月至少要赚30W了吧。

然后又聊到一个98年姑娘,在自己20岁的时候,给妈妈打了200W。

想必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看到文章的你有点瑟瑟发抖,多少有点恐慌,有点坐立不安。

同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别人就那么优秀?

同时腰间盘,为什么别人就那么突出?

我相信你也是带着好奇心夹杂着空虚感点进这篇文章里来的,这个题目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但是我们达不到这个高度,不能酸别人,要勇于承认别人的优秀。

既然能达到这个高度,说明肯定下过功夫,否则不能随随便便成功。

其实不难发现,我们经常能够在朋友圈看到社会杰出青年的报道。

这个90后一个月赚多少钱了,这个00后创办了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人家靠自己环游全国,人家靠自己经常出入高档场合,人家靠自己买名牌、奢侈品。

再看看自己,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可是那些同龄人却过上了小资生活,还是靠自己的努力!

感叹之余,心也被扎穿了。

然后这位读者说:

“自己焦虑死了,觉得已经被同龄人远远甩在后面,心都慌了。”

首先说,这些励志的故事你就当做拿来激励自己吧,好运气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其实说实话在有些方面,我真的不觉得获得一定的成功要靠实力。

同是写公众号的,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孩子能够拥有几十万的粉丝量,篇篇10W+,但就是有人看,你有什么办法。

如果人人写公众号都能月入十万,唯独你没有,那你确实该反省。

反观一些特别牛逼的大佬,他们的文章阅读量都罕见10W+,你能说他们不够努力吗?

所以,互联网爆款青年也是具有偶然性,不能作为常规参考,没事别给自己添堵。

互联网自带“妖魔化”功能,其实很多同龄人并没有说的那样厉害。

有人喜欢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运气,有人喜欢把自己的运气归结于实力。

互联网虽然没有接触很多,但是我知道除了那些少数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更多的是商业化包装。

在写报道的时候,一定要把一个人的收入写高一些,一定夸大逆袭的过程有多么难。

而商业化包装的目的也很简单,要么卖成功学,要么卖此行业的专业课程。

其实到最后发现,有些人并没有那么厉害,自己咬咬牙努力,也是可以追赶的上。

不用过分的紧张、膜拜,甚至失了神。

用挣钱的多少来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生活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有同学经不住金钱的刺激,觉得同龄人都那么优秀了,自己也不能落下。

于是自己盲目的找路子赚钱,钱到没有赚到,还赔进去了一大笔生活费,生活过的一团糟。

之前有人给我说,现在只想退学赚钱去。

我就想问,你都没有专业知识,你能赚什么钱?然后他不吭了。

抖音温婉拥有一千多万粉丝之后被爆出钓凯子、整容、泡夜店、谎报年龄。

然后有一个15岁的孩子要退学,也想走同样的路,做网红卖货疯狂圈钱。

网红只能红一阵子,后来不红了怎么办?

极端的爆款容易引导畸形的模仿行为。

我想说其实没有必要,好好学好专业知识,业余搞点小爱好,等待起风,顺势而为。

多看看具有真才实学的书,少研究那些一夜爆红的例子,因为你又不是经纪公司。

还有的就是,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自己觉得有意义,觉得开心就足够了。

人生苦短,别再徒增烦恼了。

再说,你嫉妒没有用啊,难道你一个大学生还不如一个高中生挣得多,你就要撞墙跳楼吗?

有些人你是一辈子都不可能追上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你追求更好的自我。

在努力中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