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成了“抢手货”

“30个易拉罐换一包盐,10节废电池换一支牙刷,7斤废纸换一瓶洗洁精……”7月15日傍晚,安徽省来安县施官镇施官街道居民陈志山大叔提着一大包垃圾来到镇上的垃圾兑换超市,超市的工作人员立马开始了清点。

兑换来一小袋生活用品之后,陈大叔告诉笔者,自从镇上开了垃圾兑换超市后,家里的垃圾再也没乱扔过了。“垃圾超市的牌子上写得很清楚,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平时我都是用一个小桶把有用的垃圾收集在角落里,桶满了就拿来换东西,省事又经济。垃圾兑换超市开业后,我们家吃的盐巴基本就没花钱买过。”陈大叔笑着说。

“有了这家垃圾兑换超市,不仅居民的生活垃圾减少了,还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施官镇副镇长邓汉文介绍,“以往大家会随意丢弃的食品包装、塑料袋等杂物,现在都成了宝贝。很多居民甚至自发去清理街头的有用垃圾。”在镇里一处池塘边,邓汉文告诉笔者,池塘上原本漂浮着很多垃圾,一到夏天就成了蚊虫的乐园,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垃圾兑换超市开业后,短短一个月,水塘里的塑料袋等杂物就被周边居民打捞一空。镇政府借势配套资金对这面水塘进行了综合治理,在水塘周围铺上了草皮、竖起了健身器材、造起了景观小品,以水塘为中心,打造一处街头公园,成为傍晚居民纳凉聊天的好去处。

据了解,自2017年6月施官镇首家垃圾兑换超市在该镇街道试点运行以来,目前,全镇13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了村级垃圾兑换超市,实现了垃圾兑换超市全覆盖。在施官镇西武村,一溜排蓝色的长方形机器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只见每个机器的箱体上标注了纸张、衣物、塑料瓶、电子垃圾等字样。“这是我们的新式武器——智慧垃圾分类回收点。”邓汉文介绍。在邓镇长的帮助下,笔者实际操作了一把“智慧回收”,持着村里发放的IC卡插入读卡区,显示屏上立刻读出了卡内的积分,同时,蓝色机器上部的投放口打开,将垃圾按照投放口所标注的类型投入,机器就会自动进行称重回收,并在IC卡内增加相应的积分,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拿着这张IC卡,就可以在全镇各关联超市用积分进行消费了。”邓汉文说。“‘智慧回收’简单易学,教过一两次,大家就都会用了,我们给村里的每一户都发放了IC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西武村党支部书记张荣志说。

“垃圾分类超市有效促进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来安县环卫处主任徐斌告诉笔者,作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来安县下辖12个乡镇和130个行政村目前已全部建成垃圾兑换超市,实现了“镇村全覆盖”,确保了乡村垃圾全区域回收。对于回收来的垃圾,来安县按照“分类减量、资源回收、有机堆肥、无害处理”的模式,对有机类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对于不可回收垃圾,则统一收集至垃圾中转站,压缩后送至市垃圾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为进一步降低垃圾处理成本,该县还在施官、半塔、三城等乡镇配备了有机垃圾微生物高温发酵装置,只要把有机垃圾投进该装置,两三天就能变成有机肥料,供给村里和周边需要的农户,实现了垃圾处理终端前移,大大减少了垃圾处理成本。赵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