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房企暴雷

一家A股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爆出,老板已经跑了,背负债务四十亿元。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家由于债务无法兑现而倒闭的房地产公司。

公司上市股票名称为中弘股份这是一家中大规模的房地产企业,前两年公司财报显示盈利都在二、三亿元附近,而去年直接亏损二十五亿多元,今年的第一季度已经亏损了三亿多。这种断崖式的亏损已经表明公司出现了严重的内部问题。

位于北京在建的中弘大厦,本来计划今年九月份就要交付使用,而现在已经停工很长时间了。并且中弘股份的很多项目都在停工当中,自身的债务逾期的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到六月份为止已经超过了四十多亿。弘股份的情况是目前中国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也是为什么说房地产行业会越来越集中的原因。

自从美联储宣布加息缩表是时候,就已经宣布了资金会逐步走向紧缩,虽然我国没有跟随加息,但是市面上的实际利率是不断升高的,特别是针对房地产市场利率都是百分之二、三十的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更是水涨船高,关键问题是很多融资的渠道已经被封堵。

现已经被堵的融资通道:一,证券上面的融资业务通道已经被证监会给发文禁止了;二,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发现美元债务;三,房屋的抵押贷款已经被列入实时监控的范畴。

所有的这些政策压力,远比你想象的更严厉。人们接触的只是房价,完全不了解现在房企所面临的压力到底有多大。为什么新开发的楼盘能比周围二手房低那么多?那是因为开发商面临的回款压力太大了,不要以为真的是政府限价。开发商不得已为了回款,只能降价走量,抢出一条跑道来不让自己半路倒下。

中弘股份不会是最后一个,以后的行业整合,债务爆雷会时有发生,你要注意就是不要去踩这样的雷。

7月16日,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弘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新增逾期债务本息合计金额为2.06亿元。

截至公告日,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金额为43.19亿元,全部为各类借款。

中弘股份称,公司目前正在与相关债权人协商妥善的解决办法,并且在全力筹措偿债资金。

根据公告,中弘股份将通过寻求重组、推进库存房产销售及商谈资产出售、加快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催收等措施解决逾期债务问题。

公告还对逾期债务未能解决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了披露。中弘股份表示,如果无法妥善解决逾期债务,公司及其下属控股子公司可能会因逾期债务面临诉讼、仲裁、银行账户被冻结、资产被冻结等事项,引起更多的债权人因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而提起诉讼(仲裁),公司可能面临需支付相关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息等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中弘股份曾于7月1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出售全资子公司海南如意岛旅游度假投资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予佳兆业,代价14亿元。彼时公告显示,出售股权予佳兆业之举有利于公司盘活存量资产,减少公司负债81.92亿元。

有媒体实地探访,7月6日工作日,中弘股份董事长及实际控制人王永红并不在公司总部——北京东区国际8号楼,事实上楼里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大门从里面反锁,旁边在建的中弘大厦也停工好久了。楼里的保洁员还对媒体称,“王永红跑了。”不过,这只是凭直觉做的判断。

王永红跑没跑不确定,但他身边的高管却是真的“跑”了。去年年底和今年2月,中弘股份的监事龙丽飞,董事、总经理崔崴先后离职;今年3月,担任独立董事的内蒙古三一信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吕晓金也请辞;6月27日,自2008年起就加入中弘股份的“老臣”、监事会主席、董事及董事会秘书吴学军也已辞职。

受各种负面利空影响,近一年来公司股价多次断崖式跳水。2017年8月1日,公司股价居于一年最高2.01元。从2017年9月起一路下跌,在今年6月20日、6月22日最低成交价均触及0.99元,两度“成仙”。

业内人士认为,“1元股”大多绩差或亏损,很难实现股价反转,且随着退市制度趋严,低于股票面值的“仙股”可能因不满足交易标准要求而被强制退市。

而目前,中弘股份的资金危机并没有解除。在首次“破元”当晚,中弘股份发布终止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告称,公司筹划两年的36亿元规模定增彻底告吹。

此外,中弘股份的股东们也正在集体“撤退”。截至6月26日,招商增富1号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约1.24亿股,减持比例约1.48%;截至6月25日,国都景顺1号公告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约8310万股,减持比例约0.99%;,截至6月19日,齐鲁碧辰8号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中弘8390万股,减持比例为1%。

先后有华夏幸福转让股权融资、中弘股份出售项目纾困,引起了市场对房企融资压力的担忧。

即便是碧桂园、绿地等龙头房企,也在不惜牺牲规模和利润快速回款,坚决执行“早销、多销、快销”的回款策略,开发商资金链问题再度浮出水面。

从图中可以看出,债务负担最重的房企中,已经曝出资金链困难的佳兆业、中弘股份名列其中。而泰禾集团净负债率高达473%,居上市房企的行业之首。在主要上市房企中,龙湖地产、碧桂园、保利地产的净负债率都在100%以下,其中万科地产的净负债率低至8.84%,为拉低整个行业净负债率做出了主要贡献,但对于大多数房企而言,净负债率高企的压力依然较大。

融资环境的收紧,加上今后几年是房地产企业债务到期高峰期,使得房地产企业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从房地产企业债券到期情况看,根据海通证券测算,存续地产债中,2018年到期偿付规模为1613亿元,是2017年的2.3倍,其中下半年是上半年近3倍;2019-2021年到期偿付的规模分别为2807亿元、3998亿元和4037亿元,偿债压力与日俱增。

房企资金链告急,大银行已基本不向小房企放贷。

某国有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负责人表示,大型银行已基本不向50强以外的房企发放开发贷和信用额度,部分银行甚至将合作范围缩至30强和20强房企。一些小型房企已经出现债务违约。大中型房企则积极开展自救。

最大国有房企惊爆1800亿负债,炸伤了大半个中国金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