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解码龙岗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处置背后的故事

编者按:6月29日,当最后一处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被依法拆除,龙岗区147处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全部处置到位,更是在全市率先提前半年完成这项艰巨任务。

从年初立下“提前半年完成”的“军令状”,到如今按期完成目标,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如何顺利推进的?日前,深圳侨报记者兵分多路来到相关部门、街道,深入社区实地采访,聆听其中背后的故事。

龙岗区组织召开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处置工作横岗街道现场会。

以“龙岗担当”打造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建筑拆除处置的“龙岗样板”

147处历史遗留建筑,提前半年全部顺利处置。就在上月底,龙岗区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工作率先在全市完成任务,打赢了一场漂亮的战役。细细梳理不难发现,打赢这场硬仗的背后,是全区上下一心,高度协调,以“硬作风、硬手段、硬措施”推进工作开展,用“龙岗担当”打造了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工作的“龙岗样板”。

攻坚决心:胸怀底气立下提前完成“军令状”

3月9日,2018年春节假期刚过不久,几台大型炮机发出的轰鸣声打破了龙岗街道五联社区蕉湖村的宁静,伴随着机械臂的起落,蕉湖村内涉及一级水源保护区0.55万平方米的历史遗留建筑被拆除。未来,经过复绿后,这里将重新成为清林径水库旁一片绿树掩映之地。这是今年龙岗区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的第一拆,由此也打响了此项工作的“第一枪”。

而这仅仅是这项艰巨任务的开端。据了解,根据《深圳市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及九个专项方案》和市规划国土委相关文件要求,龙岗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违法建筑拆除处置任务共147处(其中,2009年6月2日之后的违建12处,已于2017年12月27日前全部拆除完毕,2009年6月2日之前的历史违建135处),分布在雁田、苗坑、龙口、清林径、白石塘等5个水库,涉及一级水源保护区土地面积近30平方公里,须在2018年12月底前全部依法拆除处置完毕。

“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龙岗区在全市处置任务最为复杂”尽管面对这样的困难,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局还是向区委区政府立下了一纸“军令状”:力争提前半年完成中央环保督察一级水源保护区拆除处置任务!这也是龙岗区向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

“背负着压力,但更多的是底气。”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局长余世猛说,这样的底气来自于区委区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全区上下坚定不移的战斗决心。据介绍,在工作开展前,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就已经联合环保水务、土地整备和相关街道对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违法建筑和建设项目逐宗制定拆除和清理方案和时间表,并主动明确责任人,为推进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振信心:高位推动筑牢“攻坚战”坚强后盾

龙岗区始终把中央环保督察的各项工作摆在高位推动。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为契机,龙岗区迅速成立了区环境保护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并第一时间制定相关整改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倒排时限、落实责任。

作为中央环保督察工作的一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工作受到了区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3月初,龙岗区召开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治水提质、河长制暨三防工作部署大会,区委书记张勇强调,要提高认识,站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来看待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对于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工作,书记每次例会都要听取汇报,并要求要不等不靠,一鼓作气完成好这项任务。”余世猛说。

龙岗区区长戴斌两次亲临一线来到拆除现场督导工作,为全区拆违干部加油鼓劲;时任龙岗区委常委、副区长杨军为解决清林径水库部分涉军用房整体拆迁,赶赴北京协调问题;龙岗区副区长高旭敏每周听取拆除处置进度汇报,并要求干部“碰到问题随时找我协调”。“区领导的高度关注给予我们强有力的信心,成为我们推进工作的坚强后盾。”余世猛说。

▪克难齐心:拧成“一股绳”逐个突破难点

龙岗街道清林径水库就涉及93处历史遗留建筑,6个村落的房屋整体拆迁;横岗街道龙口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更是位于东莞和深圳的“插花地”,建筑物权属极其复杂……由于历史原因,龙岗区众多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历史遗留建筑涉及面广、权属复杂,处置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在错综复杂的形式面前,龙岗区相关部门、街道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坚定战略决心,对难啃的“硬骨头”逐一展开攻坚。

横岗街道龙口水库以及水源保护区内,多处历史遗留建筑行政地界属于深圳,但实际土地使用权却为东莞人,复杂的权属问题给拆违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刚开始,我们试着去找业主谈,但全部吃了‘闭门羹’。”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科科长王丽敏说。于是,工作人员开始尝试以发文的方式与东莞市凤岗镇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希望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但是,这样的形式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答复,还在无形之中耗费掉了时间。”时间紧迫,于是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及横岗街道领导索性带队前往凤岗镇、雁田村委、凤岗镇国土分局“上门拜访”,搭建沟通桥梁。从“文来文往”到“人来人往”,几经沟通协调,6月20日,横岗街道多部门联合对龙口水库内最后4处历史遗留建筑进行集中拆除,由此,龙口水库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13处历史遗留建筑全部处置完毕。

在推进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的过程中,像横岗街道一样,部门与街道形成合力的故事并不鲜见,在平湖街道上木古社区一处7层2000平方米的历史遗留建筑的谈判中,街道主要领导多次上门做业主思想工作,最终得以顺利拆除;龙岗街道面对清林径水库拆除任务重的难度,主要领导迎难而上,全速推动征拆工作,以10个月的时间超常规完成了相当于两年半的拆迁工作量。

龙岗区组织召开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处置工作平湖街道现场会,龙岗区戴斌区长(前右一)在拆除现场指导工作。

来自一线的工作经验:“三化三图”创新方法 全区一心“握指成拳”

数月以来,在王丽敏和众多拆违人的心里时常挂着这样三幅图:任务路线路、进度图和责任图,每一处历史遗留建筑情况怎样?该如何处理?目前处理到哪一步?是谁在负责?比照心中的三张图后,一清二楚。

“这也是这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最重要的因素。”王丽敏告诉记者,自全区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工作推进以来,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就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工作机制为抓手,科学地制定出“路线图、进度图和责任图”。

“每一位参与到这项工作的人,都憋着一股劲,就是要达到提前半年完成处置任务的目标。”王丽敏说,在路线图上,全区147处历史遗留建筑的具体位置被标识在“一张图”中,形成工作任务项目库和计划表。接着设定完成时限,倒排工期,每月的督导工作会议中,责任单位逐一对照任务表梳理时间和进度要求,即时跟进处置进度。最后,在“责任图”上,对147处历史遗留建筑逐个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逐项分解任务,每个项目的任务目标和责任层层落实,并建立起区、街道、社区“三位一体”的责任网。

“不仅如此,这项工作能高效推进,是全区部门与部门间、部门与街道间‘握指成拳’,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的结果。”王丽敏对此颇有感触,春节假期后第一天,龙岗区就召开重点项目建设和征地拆迁攻坚行动动员部署大会,50名抽调干部投身征地拆迁一线,在各街道谈判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等不靠自我加压 创新方法打造查违工作“龙岗样板”

——专访龙岗规划土地监察局局长余世猛

6月29日上午,随着龙岗街道最后2处一级水源保护区的历史遗留建筑的拆除,标志着龙岗区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147处违法建筑拆除处置任务圆满收官,率先在全市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违建拆除处置任务。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部门,龙岗区规划国土监察局是如何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各项措施落实的呢?近日,深圳侨报记者采访了区规划国土监察局局长余世猛,听他讲述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违法建筑处置情况背后的故事。

记者:今天,龙岗提前半年在全市率先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违建拆除处置任务,可谓振奋人心。时间倒回到2016年12月,当接到市查违办下达的中央环保督察违建拆除时,贵单位是如何做出反应的?

余世猛:接到任务后,区规划土地监察局随即便迅速行动,制定印发了《龙岗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违法建筑排查建档工作方案》,启动前期摸排工作。组织平湖、坪地、龙岗等相关街道彻夜对一级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相关信息迅速开展排查建档工作。巡查人员克服地形复杂、树林茂密、地域广,且无具体位置和坐标等困难,按时完成了摸排任务,并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三化”工作机制为抓手,将全区147处一级水源保护区违法建筑逐宗建档立册,形成工作任务项目库和计划目标、进度表,明确拆除清理时限和责任人,实施项目化管理,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工作实施。

记者:征拆工作一向被称作“天下第一难”,在正式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贵单位遇到的最突出的难题是什么?

余世猛:由于历史原因,龙岗区众多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历史违建涉及面广、权属复杂,处置难度大。比如,龙岗街道清林径水库横跨龙岗、横岗和坪地三个街道,一级水源保护区违法建筑处置任务量在龙岗区排第一位,共有93处,占龙岗区处置总量的63%,涉及到吓山村、沙坑村、下寮村、上寮村、佰坳村和焦湖村6个村落房屋的整体拆迁,以及部分部队军事设施的整体拆迁,协调难度极大。又如,横岗街道龙口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位于东莞和深圳的交界处,这些建筑物土地权属复杂,其中有多处历史遗留建筑行政地界属于深圳市,但实际土地使用权属为东莞人,给拆除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当然,土地征拆工作,尤其是其中的谈判工作,本身就有着较强的不确定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会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对于这些困难和挑战,区规划国土部门全体干部职工提前打好了“预防针”,做足了思想准备,可以说是“思想上做最坏打算,行动上付出十二分努力。”

记者:越是艰难的工作,越是需要良好的作风指引。您认为,在此项工作中,全区各相关部门发扬了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和精神?

余世猛:针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对一个个“硬骨头”,全区各部门群策群力、通力协作,迎难而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担当,化解了一批长期没有化解的积案。在与违法建筑相关业主谈判的过程中,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人文关怀,以真情打动人;面对部分业主强烈的抵触情绪,我们毫不气馁,不怕吃闭门羹、不怕碰一鼻子灰,主动架起沟通桥梁,表明诚意和决心。

记者:贵单位提出要打造查违“龙岗样板”。您觉得,在此项工作的胜利完后中,最能体现“龙岗样板”的地方在哪?

余世猛:首先,我们不等市里拨资金、不靠市里下计划、不向市里要政策,自我加压,不留后路,在中央环保督察和治水提质、河长制部署大会上,向区委区政府立下提前半年完成拆除处置任务的“军令状”。这份决心和胆魄可以说在全市都是绝无仅有的。其次,我们勇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确保整改工作尽快落实到位,我们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三化”工作机制为抓手,制定科学合理的路线图、进度图、责任图,逐一分解推进工作。

另外,我们有着独具龙岗特色的查违文化品牌,先后组织开展了龙岗区规划土地监察系统“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守土有责争当标兵”主题演讲比赛、“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争当规划土地监察标兵”先进事迹巡回宣讲、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暨查违原创歌曲广场舞大赛等大项宣传活动,彰显了打击违建毫不手软的坚强决心、营造了良好的拆违氛围。

龙岗区一级水源保护区最后2处历史遗留建筑集中拆除行动(龙岗街道清林径水库拆除现场)

龙岗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处置背后的故事

也许有人会问,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处置为的是什么?一片片拆除后复绿的绿水青山给出了答案。“提前半年完成全年的处置任务”,这份“军令状”自立下之日便是厚重,最终的顺利达成更是凸显了“龙岗担当”。其背后,有着一段段令人回味的故事......

上木古社区党委和股份合作公司“无缝合作”

垫付200万元征拆款推进水源保护工作

最近几天,大家都说上木古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沈远城如沐春风,脸上总挂着笑。那是因为社区最近完成了一件大事——辖区范围内的甘坑-苗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处置得到了完满解决。人心换人心,解决了水源的保护问题,也让大家的生活区又多了一片纯粹的绿,不只沈远城高兴,居民们知道后也很开心。

▪股份合作公司主动垫付200万元征拆款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在甘坑-苗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处置过程中,平湖街道上木古社区社区党委和股份合作公司的“强强联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DCC展览展示文化创意园一处占地约300平方米的7层办公大楼部分压占了甘坑-苗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红线,该建筑属于上木古股份合作公司集体物业,租用给园方使用。由于面临集体物业的减少,担心股东代表意见大,上木古股份合作公司曾三次召开股东代表大会,主动向股东代表解释政策,使得谈判工作有序推进。

但由于任务紧迫,在房屋即将拆除之际拆迁补偿款仍未到位,次承租户在未收到拆迁补偿款前都不愿搬迁,房屋清空工作无法开展,极大影响了拆除工作进度。面对僵局,上木古股份合作公司经过慎重考虑,采用特事特办的方式,先行垫付了200万元给原租户,解决了次承租户的拆迁补偿款问题,拆迁队伍最终顺利进场。

“社区作为一个小集体,愿意相信党委政府,所以才敢作出这个决定。” 上木古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蔡建如事后表示,一级水源保护区的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股份公司这么做不仅是为了推动水源保护,也是为了让居民们尽快享受到美好的环境。

▪党员干部带头提前清空房屋,签订征拆协议

在上木古社区的干部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美好的环境是社区的软实力,也是居民幸福生活的最大本钱。水源保护好,大家生活在青山绿水之中,幸福感自然就来了。但是在最初的征拆工作谈判过程中,不少群众不理解政策,工作推进有难度。社区党委和股份合作公司意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多次组织权属人、租户召开座谈会宣讲政策,承诺最大限度保障居民利益,使水源地保护工作慢慢深入人心。在这其中,还涌现出一些讲大局识大体,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带了个好头。

上木古社区彩姿北路一栋700余平米的房屋被列入了此次征拆的范围,其权属人是社区老村委的一名党员干部,在补偿款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他顶着租金损失大的压力,主动要求签订征拆协议,并跑前跑后,自己提前清空房屋。他这一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举动还得到了区人大代表的赞扬和肯定。

“将心比心,我们也能理解拆迁业主的想法。但为了更多居民的饮水安全,为了水源地的水清岸绿,居民们都是愿意付出的。”沈远城告诉记者,社区里曾有不少老人曾对他表示,很怀念儿时的青山绿水,这也促使社区两委班子下决心做好甘坑-苗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处置工作,“整个社区齐心协力,就能把水源地保护好。”

清林径水库征迁中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2018年的7月,黎新和又一次病倒了。过了天命之年的他,最近几年身体一直不太好,生病住院成了常有的事。只不过,这一次有点不一样的是,前来看望问候他的队伍里多了一群人——龙岗街道土地整备中心的工作人员。“阿哥身体还好吧”,这群陌生而又熟悉的人当面或电话里传来的一句再朴素不过的问候,却总是能够让黎新和的心头涌上一阵暖意。

▪一间私人博物馆 一缕故土难离的情结

在清林径水库北面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不大的村子。村子名叫焦湖村,因地处偏僻、山路崎岖,大多数人家均已外迁,仅存的70多口人寂静地守候着40余栋老屋和南面一平如镜的水库。

黎新和带着他自办的农村博物馆成为了坚守者中的一员。仅仅念过三年书的他大半辈子靠着在村子里打鱼、种树度过。改革开放后,黎新和开起了农家乐饭馆,并腾出了自己的一间老屋建起了一个私人博物馆,收藏起一些老旧的房产证、粮票、边防证等物件。

有一天,龙岗街道土地整备中心的何涛和几位同事叩响了黎新和家的门。“清林径水库引水调蓄工程进入攻坚阶段,焦湖村需要整体搬迁,您家的老屋恐怕也得拆”。客人的一席话打破了黎新和生活的平静。

“拆掉老屋?这怎么可能!我自己的孩子曾叫我搬出去住我都没有走,现在又怎么可能走。”黎新和的态度明朗而坚决,要让他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三个字:不可能。

这样的场面,何涛从进门的那一刻便预想到了。不必说从小相伴的山水,单从“老黎”博物馆里收藏的那些旧物件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有着极强的怀旧情结的人。即便是这凝结了大半辈子心血的博物馆,对他而言都有万分羁绊,更别说是离开故土了。

▪一份庄严协议 一次家国大义的取舍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何涛和他的同事们又一次次地叩响了黎新和的家门,不厌其烦地为其讲述着清林径水库引水调蓄工程对于千千万万深圳人、对于子孙后代的意义,直到这个倔强的男人在那页写有征收补偿条款的协议书上庄严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清林径水库引水调蓄工程征地总面积约763公顷,涉及到吓山村、沙坑村、下寮村、上寮村、佰坳村和焦湖村6个村落的搬迁,依眷故土而最终又毅然诀离故土的黎新和只是千百位村民中的一员。自2011年便参与水库征迁工作的何涛至今仍记得,在征地拆迁谈判最热火朝天的时候,龙岗街道土地整备中心宽敞的办公楼里一整层都是人声鼎沸的景象,“形同一个菜市场,每间办公室里都坐满了前来参与谈判或签协议的村民。”

也正是在那一刻,何涛由衷地感受到了这些土生土长的村民身上的那种家国大义。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当你向他说明什么是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什么是引水调蓄工程时,他们一样能拈得清什么是更大的利与义。当然,他们也能感受到一群非亲非故的土地整备工作人员带给他们的温情:在他们生病时,这群人到医院去探望他们;在他们搬运东西时,这群人甚至开着自己的车去帮他们拉货......

何涛还知道的是,尽管用来安置这些外迁村民的小区离村子只有数里之隔,但在他们大多数人的心里却是故乡与他乡的遥远距离。而打败这段距离的,正是那一份大义。

2018年龙岗区一级水源保护区违建拆除暨消化存量第1次集中拆除行动拆除现场。

保护水源跨市征拆沟通协调 百余次交锋终于按时拆除

“你爸爸好努力,他让我们喝的水变得更干净了!”听到妻子这样告诉儿子,霍晓磊感到很自豪。

霍晓磊是横岗街道执法队副中队长,他们一家住在龙岗中心城,喝的是龙口水库的水。近日,正是霍晓磊和同事们顶着压力,一次次上门苦口婆心劝说业主,不厌其烦反复沟通,终于完成水库遗留建筑的征拆,不仅提前四个月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组交付的任务,也用实际行动保护了这一方水土。

▪一波三折方获征拆许可

位于龙岗区横岗街道与东莞市凤岗镇雁田村交界的龙口水库是国家一级水源地,其周围土地也在2009年被划为一级水源保护区。然而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就建有住宅,作为历史遗留问题给该片区的保护性征拆提出了难题。对于横岗街道执法队来说,更为困难的是在他们的任务中,有4处建筑处于深圳和东莞“插花地”,权属复杂,要想完成任务,必须跨市征拆。

“想到了跨市征拆会很困难,却没想到会这么麻烦。”横岗街道执法队副队长刘辉坦言。接到中央环保督查组的命令后,横岗街道执法队立刻与东莞市相关部门联系,但对方却提出要由区级以上部门出面沟通,为此,横岗街道执法队向龙岗区规土部门汇报,由该部门主要领导带队方才与东莞方面成功对接。

在初次沟通中,东莞方面对地界划分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原来,深圳使用的坐标系为大地系,而东莞使用的是西安系,不同坐标系测量出的结果确实有些偏差,因此对方提出要重新核查。应对方要求,区规土部门带队,率测绘公司现场测绘,最终确认有四处建筑确实地属东莞,东莞方面也终于表示将配合征拆工作。

在随后的征拆工作中,与东莞方面的沟通也成为工作的一大构成,因为无论是拆除、建筑垃圾清运还是复绿工作都需要经过对方首肯。尤其在复绿过程中,因为种树需要运土,载土车辆经过东莞地界时,沿路会受到大量核查,因而需要反复沟通。

刘辉感叹,那段时间,常常要半夜接打电话,电话、微信、QQ⋯⋯能用的工具都用上了,与对方负责对接的同志一下子从陌生人变成了联系最频繁的人。

为了尽快完成工作,刘辉还和同事们还必须克服“龙舟水”期间的困难,冒雨进场施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成了他们的工作常态,但刘辉说:“我们提前4个月完成任务。既然是为了保护水源,能早一天是一天对吧!”

▪不厌其烦终获群众配合

本次征拆工作中,最大的阻力来自雁田村一位邓姓村民,当霍晓磊上门与他沟通时,他竟拿起镰刀,声称要与房屋共存亡。

霍晓磊没有被他的偏激吓住,而是采取迂回战术,请来其他工作人员与他沟通。待他情绪平复后,霍晓磊再上门耐心劝说。前后挨了十几次骂,业主终于给点笑脸了,忍不住感叹:“你们也不容易”。终于肯与霍晓磊沟通了,慢慢愿意讲心里话了,最终同意签约了。

在这批征拆对象中,最让霍晓磊心疼的是一位八旬长者。老人家是上世纪8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来此种果树的,现在祖孙三代都住在水库旁。得知自己的产业违背了政策,老人家怎么都想不通。

霍晓磊和同事们顶着压力,上门四五十次,反复向老人家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水源地就是保家卫国。终于有一天,老人家忽然叹了口气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霍晓磊知道,老人终于想通了,愿意支持政府工作了。

“没什么好办法,就是骂不还口呗。”霍晓磊表示,多年从事基层执法工作,他所总结的经验就是,只要态度诚恳、目标坚定,业主发泄够了,慢慢的总会想明白的。“毕竟,人人都喜欢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

龙岗区组织召开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处置工作平湖街道现场会。

下沉一线干部利用自身的优势推动征拆工作

以经验解开问题症结,以真情换取群众信任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征拆工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征拆一线经常会遇到各种纷繁复杂的困难,需要我们身临其境的换位思考。”经过三个月的下沉锻炼,区妇儿中心主任杨萍把这句话写在了征拆日记中。龙口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处置工作给她带来思考,也使她在工作中进步成长。

不只是杨萍,近几个月来,龙岗区委派到一线锻炼的下沉干部们发挥优势,将各自岗位上多年的工作经验转化到征拆工作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钢筋化成绕指柔,深入群众解僵局

杨萍负责的龙口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征拆范围内有一位年过七旬的李伯(化名),最初态度十分强硬,誓要“房在人在”,谈判陷入僵局。杨萍经过多次探访得知对方与自己是老乡,都是客家人,她就利用曾经在布吉老干中心工作时与老人们打交道的经验,三天两头去李伯家中与他用乡音拉家常、聊故乡。在交谈中,杨萍得知对方还是位远近闻名的“土郎中”,她就主动请李伯为自己的儿子开些调理保健药方,请教中医知识,并将征拆政策融入交流中,通过一点一滴的拉近和感化,老人获得了尊重和认同感,钢筋化成绕指柔,李伯成了第一个带头签约的业主。后来再遇到杨萍,他总是拿出自家种的水果热情的揣进杨萍的口袋里,令她感到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学习过一些心理知识,没想到在征拆一线也派上了用场,交谈中迅速就能理解对方的想法,这一点帮到了我。”杨萍说,“信息时代,老百姓对水源保护工作的认识都很透彻,也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只要我们多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意愿,就能快速解决问题。”

▪遇到困难不气馁,想尽办法换信任

“用真情打动群众,才能换得群众的信任。”负责甘坑-苗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处置工作的下沉干部钟长春也有着相似的感受。在征拆一线奔走的三个月里,他利用在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科长岗位上长期接触群众的工作经验,协调各项工作,想尽办法与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征拆业主们交心,最终使业主认识到水源保护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征拆工作。

钟长春遇到的难题较为复杂,其中一户征拆谈判持续了接近一年之久,原因在于业主吴某(化名)因债务纠纷多年来下落不明,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方法也无法联系上,而该住宅居住着吴某的父母,两位老人都已七八十岁,身体健康情况不好,对征拆谈判非常抵触,工作人员常吃闭门羹。钟长春与老人接触了几次,都被对方严词拒之门外。他还试着到相关部门查找吴某的踪迹,也一无所获。

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在一次电话沟通时,他得知老婆婆生病住院了,便与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买了水果到医院探望。老人在医院看到他们的那一瞬间眼眶有些红了,儿子不在身边,这些年来很少有人来探病,心也软了下来,终于愿意正面讨论签约事宜。这一与群众拉近距离的做法,最终推动了甘坑-苗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处置工作的进展。

深圳侨报记者:聂朦 张鹏 姚兰 尹萌

策划/统筹:笪峰 艾丽 景俊州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