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这个传说中通往渤海湾的天然山洞,实践证明并不只是传说!

唐家洞,西南三十五里,在牛心石下,巖洞玲瓏內有流泉涓涓不絕稱邑境福地。 -----摘自康熙版黄县志。

在山东龙口与招远的交界处有一座瓮顶山,招远旧志中称为虚空山,意为内部是空的。瓮顶山得名是因其山势宛如一口巨大的瓷瓮倒扣在那里。山北麓半山腰巨石之间遮掩着一处岩洞,因古洞位于唐家洞村西南,故称其为唐家洞。传说唐家洞通往西面几十里以外的渤海湾,旧时曾有人擎18支大蜡烛进入洞探险,燃尽尚未走到头。往昔常有羊误入洞中,其结果是全无踪影,因此游人不敢轻易问津。那么,唐家洞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小编曾三次探访唐家洞。事实证明,唐家洞不纯粹是一个传说,确实存在,但没有人能知道它究竟在那里,只说在瓮顶山半山腰那堆乱石当中,或许是指那其中的某一个洞来讲,只是将其狠狠地放大了N倍,因为作为民间传说,为了使景物更加生动与传奇,自然是需要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当然也不能排除故弄玄虚,增加神秘感。因为乱石罗叠中,也就是当地百姓所说的乱石堆中确实掩映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洞。有说此洞通往渤海,有说有牛掉尽洞内,不见影,百姓恐慌,将洞口填堵了。也有说那是一个水洞,这与传说中的内有泉水是相吻的。你想造山运动,将那些五花八门的巨石随意地堆砌在那里,之间难免产生一些巨形的空间。玲珑生窍。形成了一连相窜的洞穴。别有洞天。

第二次上瓮顶山,除了探访那些连环洞,向导又带小编探访了其中二个山洞。第一个洞隐藏在半山坡的一道石缝中。呈南北状,似一条巷道,里面高达十余米,长近四十米。尽头前上方呈一线天状。里面宽敞,只是入洞时需要胸背紧贴岩壁倒着滑入一米多深洞内,其中愈往走愈窄,且成上升状。两旁岩壁紧迫。此洞实际是一块巨大的石板状岩石紧挨山体而成。就像一扇木门紧挨在墙上,底部形成一孔洞一样,估计这岩石板早先是与山体是一体的,后由于水的浸蚀,慢慢演变而成洞。此洞之特征和规模在胶东必较罕见。

此外向导又带我们看了另外一个洞,名叫客屋。此屋酷似一间屋大小,洞口方正。在一条山沟的顶部。洞深7.5米,洞高1.8米。旁有风化成小窗似洞口,后壁有数个小孔洞疑为小动物居屋。据老人讲,此洞与上面介绍的洞解放前皆为百姓的避难场所。

经走访与探险,唐家洞到底有没有的答案就必较清楚了。唐家洞是存在的,或许非指某具体的洞,因为那里有许多洞,也非通渤海,但也是相当有趣的。由此可见我们周围的那怕一些不起眼的小山也可能是带有一定仙气的。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些仙气通常隐藏在民间,或许有些旧志并没记载,但它同样具有一定的寻幽探险价值。假若下次还去的话,不妨从头到尾走走那长长位于瓮顶山半山腰的乱石堆,兴许还会发现什么秘密。

洞口掩藏在一片乱石堆中,灌木掩映

向导老哥带我寻找唐家洞洞口

同行的老哥在洞口前

洞内什么也看不见,这是相机闪光灯在闪

洞内就是一个迷宫,乱石交错,四通八达

这里有一个小窗,可以看到洞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