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全省二十大优秀检察建议出炉了!

检察建议效果如何?

看看全省评选出的优秀检察建议,你自己判断!

2017年度全省检察机关“十大精品检察建议”

1.苏州市吴江区院针对城镇排水许可管理问题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2.宜兴市院针对倾倒废铝灰监管问题向市环保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3.连云港市赣榆区院针对在校学生刑事犯罪问题向区教育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4.徐州市泉山区院针对防范打击电信诈骗问题向市银监分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5.常州市武进区院针对现场执法行为不规范问题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6.省院民行处针对保险合同中免责格式条款提示问题向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7.盐城市院针对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代理案件中的问题向市司法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8.南京市六合区院针对废机油处置监管问题向市环保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9.丹阳市院针对预收20年垃圾处理费问题向市城市管理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10.泗洪县院针对渔业资源损害索赔问题向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2017年度全省检察机关“十大优质检察建议”

1.南通市崇川区院针对精神药品管理问题向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出的检察建议;

2.泰州市开发区院针对危险废物管理问题向市县两级环保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3.东海县院针对身份管理问题向县公安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4.太仓市院针对动物养殖防疫问题向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发出的检察建议;

5.盐城市院针对强制隔离戒毒中的问题向市公安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6.沭阳县院针对土地资源监管保护问题向县国土资源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7.淮安市淮安区院针对征收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问题向区人防办发出的检察建议;

8.苏州市院针对公安机关交通类刑事案件中“道路”认定标准问题向市公安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9.徐州市院针对律师会见中的违法行为问题向南京市司法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10.仪征市院针对养殖污染监管问题向市环保局发出的检察建议。

十大精品检察建议(摘要)

1

敏锐发现城市管理中的“小问题”,用检察力量推动城市管理的“大提升”。

苏州吴江区院对城镇排水许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出的检察建议:吴江区检察院在办理友明路井下作业淹溺事故及李锋锋玩忽职守一案中,敏锐地察觉到城镇排水许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动调查掌握情况,全面分析管网工程“未移先用”、排水许可审核流于形式、污水管网养护履职不全面等五大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检察建议,得到苏州市长李亚平的批示。吴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出台《苏州市吴江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暂行)》等系列制度、措施。该检察建议推动的一系列措施,有效促进了城市建设为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

摆脱就案办案,以检察建议的方式参与环境整治,推动系统治理。

宜兴市院对宜兴市环保局加强倾倒废铝灰监管的检察建议:这份检察建议聚焦万吨废铝灰被跨地区倾倒的一起环境污染犯罪。跨地区倾倒有毒有害工业废物危害巨大,且已经形成完整的利益链条,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宜兴市检察院通过对倾倒废铝灰系列案暴露出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围绕加强联合监管、加大打击力度,强化警示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检察建议得到宜兴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宜兴市市委书记沈建,市长张立军先后作出批示,推动了《宜兴市突发固废倾倒环境应急处置程序》《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宜兴市打击固体废物》《宜兴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的制定,建立有效的联防联控机制和应急处置程序。

3

围绕在校生违法犯罪现象提出检察建议,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并持续跟进监督。

连云港赣榆区院围绕在校学生聚众斗殴案对区教育局的检察建议:赣榆区院在办理沙某某等人聚众斗殴一案中,发现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向区教育局发出检察建议,分析在校学生犯罪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收到建议后,区教育局召开全区初级、高级中学法制教育专题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赣榆区院持续跟进,针对检察建议后教育局和各学校整改情况形成专题报告,得到区委书记批示肯定。《检察日报》《江苏法制报》等媒体予以宣传报道。该检察建议取得较好社会效果,在校学生犯罪比例同比下降66.7%。

4

以检察建议规范银行卡发放审核,推动形成电信诈骗源头治理的“徐州模式”。

徐州泉山区院向徐州银监分局制发的防范打击电信诈骗的检察建议:泉山区院在办案中发现银行卡在发放审核环节监管不严,存在漏洞,使犯罪分子得以使用冒领的银行卡进行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通过深入发案单位走访调查,泉山区院依法向徐州银监分局制发检察建议,提出强化银行卡的发放审核和“人证合一”方案,督促监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得到该分局高度重视,组织全市银行开展全面排查,及时整改20余起类似问题。同时,与广发银行徐州分行签订工作意见,量身定制的全国首台防范电信诈骗核验仪在该行试点成功。为有效落实检察建议而编报的情况反映,得到刘华检察长批示。

5

关注行政执法办案中的证据问题,以检察建议推动依法行政,共同打击违法犯罪。

常州武进区院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执法行为不规范的检察建议:武进区院在办理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时,发现行政执法机关存在办案取证不够规范等问题。由于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在证据标准、取证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些证据难以补证,会影响后续刑事诉讼证据的认定、使用。武进区院针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包括明确食品类案件“移交”证据标准等一系列解决措施,与行政机关建立起沟通协调机制,达成关于现场证据调查取证的共识,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证据意识。该检察建议,有效避免了行政机关现场执法中因证据采集不规范引发的问题,为打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6

用检察建议的方式,纠正保险合同格式条款中的常见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江苏省院为规范保险风险提示制度对保监会江苏监管局的检察建议:省院民行处办案中发现,在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因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中规定的免除保险人责任格式条款的说明提醒与提示不到位,导致出险后保险人不负担赔偿责任,投保人预期无法达成,易引发投诉,增加社会管理成本,遂向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发出检察建议,提出两条防范对策。江苏保监局采纳检察建议进行,研究落实关键工作制度改革、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推动中国保监会发文要求进一步完善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制度。

7

以检察建议规范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执业,共同优化法律市场环境。

盐城市院针对一些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在案件代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发的检察建议:盐城市院在办理虚假诉讼检察监督案件时,发现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在代理案件过程中,存在伪造授权委托书冒用当事人名义提起诉讼、侵吞当事人执行款等违法违规行为。经过认真调研、系统梳理、并全面深入分析原因后,向负有指导监督全市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法律工作者行政职责的盐城市司法局提出检察建议。市司法局收到建议书后,迅速召开会议,部署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的执业规范管理,并成立调查组,对涉及到的相关人员,按照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根据该建议撰写的情况发映,被最高检采用,并得到省院汪莉副检察长批示肯定。

8

从环境污染案件中发现监管漏洞,以检察建议及时推动整治,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南京市六合区院针对市环保局怠于履行废机油处置监管职责制发的检察建议:

六合区院在办理一起污染环境案中发现,废机油的回收可能存在监管漏洞。调查后发现化学工业园区环保部门未将辖区汽车4S店、机动车修理厂、路边维修店等纳入监管范围,案发后环保部门也未对其申报的废机油产生量进行核查。废机油对土壤、水源等造成严重威胁,一旦渗入泥土中,土壤几十年都无法修复。南京市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的方式积极督促环保行政机关履职,推动环保行政部门、汽修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协作,研究汽修行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办法,加大对废机油、废铅酸电池等汽修行业典型危险废物宣传力度,对全市汽修单位产生的废机油严格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危险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9

从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入手,高速高效办理行政检察案件,以检察建议的方式推动解决民生难题。

丹阳市院要求有关行政机关取消预收20年垃圾处理费规定的检察建议:丹阳市院针对网站、论坛舆情发现的“预收20年垃圾处理费”的行政违法线索,立足检察监督职能主动介入,在查明事实、厘清依据的基础上,向有关部门制发两份检察建议。从案件受理、调查到发出检察建议,仅用6天时间。在发出检察建议后,加强跟进,督促城管、物价部门依法履职,丹阳市政府在一周后即发文取消了《丹阳市城镇垃圾处理征费办法》中的不当规定,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办理小案件,关注大民生”。丹阳市院从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充分运用检察建议强化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规范履职,切实保障民生,相关做法被省、市院转发推广。

10

准确把握改革政策趋势,通过检察建议推动水环境生态修复,提升了环境保护的精准性。

泗洪县院督促开展渔业资源损害索赔向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出的检察建议:马利军、马勇、马瑞等人在洪泽湖禁渔期间非法捕捞螺蛳4400余公斤,严重损害渔业资源,而担负职责的有关海洋渔业主管部门,未对马利军、马勇、马瑞等人的行为依法进行索赔。泗洪县院提出检察建议后,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派员到泗洪县进行沟通了解,并对洪泽湖底栖生物开展了调查工作,确定造成的损失数额,决定采取由马利军、马勇、马瑞捐赠资金以放流苗种的形式对生态进行修复,并督促其将款项补缴到位。同时在洪泽湖畔举办生态修复增殖放流活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正处于探索阶段,该检察建议有效地促进有关部门做好《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点工作,同时引导群众更多的了解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