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飞鸿:我为什么不喜欢“剩女”的称呼

傅弥生 边城情感 今天

2018 / 06 / 27 星期三

出品 | 边城情感

“陪着我 像最初相识我当时未怕累

但如果 但如果说下去

前几天俞飞鸿16年的一个访谈又翻红了,有人戏称,俞飞鸿将窦文涛和冯唐照成了油腻的中年男人。

节目里俞飞鸿不卑不亢的回答了很多问题,关于婚姻,关于年龄等等五花八门的提问,甚至是一些无礼的提问。

访谈本身很精彩,但评论更精彩,有一部分人,披着文明的外衣,在网路上肆无忌惮,嘲笑俞飞鸿嘴皮薄,不够旺夫,以及直呼其“大龄剩女”。

所有恶意里,让我不舒服的是“剩女”这个称呼。

你见过谁家儿子大学毕业就要被逼着相亲?过了25还没结婚生孩子这辈子就完了的紧迫感?

你见过谁家28岁没结婚的人被叫“剩男”?

你见过谁家30岁没结婚的男生,被爸妈骂“都30了,还不结婚,我们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没有吧,就算有也很少。

但这些在女生身上,是一种常态。

前几天我四年未曾谋面的好友,给我打了三个小时的电话,隔着屏幕,我听她讲述她的爱情,可是又有幽幽的情绪传递给我,“我这把年纪了,嫁不出去怎么办?”

我试图告诉她,不管到了什么年纪,结婚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两个人在相互了解以后,三观契合乐趣相投,往后的岁月,愿意和他一起走过,自然而然就会结婚了。

他没来的时候,阳光还那么好,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你还没有体验过,为什么要把“没有结婚”这件事,当成一件十分严重甚至是焦虑的事情?

况且着急也没有用啊,她告诉我她目前有一个相亲对象,条件不错,但是没有心动的感觉。

她很苦恼,外在的舆论,条件的相称,等不到喜欢的人,种种压力,让她时不时会产生“将就”的想法,可是她要“将就”的并不是一餐午饭,一件不甚合身又懒得退的衣衫...“将就”的是未来的几十年个日日夜夜,是呼吸可见的距离,要是不喜欢,不满意,后半辈子的生活,怕也不会快乐。

我认识一个90后小姑娘,到今年已经离婚两次了,都是家里安排的,一个下班回家只会打游戏,一个一吵架就动手。

现在她跟我说,一定不要将就,不要管旁人说“年纪不小了该结婚了”、“这个人条件挺好的”这样的话,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自己才知道。

结婚其实真的是一场豪赌,你压上一切赌的是他能对你好,公婆好相处,生孩子允许你剖腹产,不出轨,你就阿弥陀佛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剩女”,他们心里想要的女性是这样的:

25岁结婚,26岁生孩子,还得有个二胎,时间最好不要相差太大,工作要清闲点,最好是公务员,有时间相夫教子,稳定又不忙。

你说想要“学业事业个人发展自我提升”,在他们眼里,不管你有多么大的成就,提到你,不过是轻蔑的一句“学历那么高还不是没嫁出去”。

我还看到过有的人,写了长篇大论分析女性为什么会变成“剩女”。

想必他们从来都不明白什么是“剩”,这个东西已经不具备之前的价值了,是为“剩”。

一个恶意满满的词汇,它默认了一个女生到了世俗认定该结婚的年纪,还不结婚,那就是“剩下的”。

想起之前一位80后女孩在相亲角做的实验,一位大叔过来跟她说,女孩子到了这个年纪已经不吃香了,已经没有太多竞争力了,除非是有多少附加的条件,例如车子房子,再委身于不如自己的男人,才可能嫁出去。

什么时候,一个人的价值,是由年龄来决定了?

一个人适不适合结婚,就只看她是否还年轻?

每次听别人说“剩女”这个词,我就在心里翻一个巨大无比的白眼。

他们不关心你开不开心,幸不幸福,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什么,不管你是不是要等一个你喜欢的人再走入婚姻,他们只是简单粗暴的问你,“为什么还不结婚?”、“还在等什么?”、“什么时候结婚?”。

和“剩女”齐名的还有“生孩子”,不管你是不是处于事业上升期,不管你是不是做好了准备,他们总是对你说,快结婚吧,快嫁人吧,快生个小孩吧,你的人生就圆满了。

什么时候生,生不生,生几个,成了你们说了算的事情?

中国人最擅长的安慰方式:“考上大学就好了”、“工作了就好了”、“结了婚就好了”、“有了孩子就好了”。

真的这么简单吗?

这些一刀切的所谓“解决办法”,这种“剩女”“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才是女性最大价值”的话,根本就没有站在当事人的立场来考虑,不是吗?

女性的最大价值,永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和结不结婚,真的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