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扶贫干部,下乡4年,骑坏3部摩托车,走了2万公里

罗城是毛葡萄之乡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广西河池下派了几千名扶贫工作队,几百名驻村第一工作队。这些带着使命下村的干部,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主力军,为脱贫工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河池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工作的黄江山就是其中的一人。 2014年4月,黄江山下到罗城县到集环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集环村路不好走,19个自然屯,仅有3个通水泥路,大部分自然屯的道路是泥沙路,一些屯级道路修了多年之后,由于水土流失,路面破损严重,水毁塌方不断,路面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石块。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黄江山开着自己的一辆“烂摩托”走遍了全村216户贫困家庭。仅两个月时间,黄江山从原来的机关干部变成了黝黑结实的“集环百事通”。

光了解情况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打动人心。黄江山刚到集环时,曾遭到群众质疑,认为他下来挂职,是为了镀金升官。

毛葡萄种植培训

“群众不信任我,我就从‘小事’做起。”黄江山在走访村小学时发现,夏天时,由于天气热,小学生拿的饭菜往往馊掉,常常出现小学生肠胃不舒服被送去卫生院的情况,于是他就想办法帮小学筹集到一台电冰箱;吴美枝一家9口,有4人视力残疾,黄江山牵线搭桥,让两个孩子学习按摩技术,自食其力,又发动朋友资助另外两个读书……通过不断为群众办实事,他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毛葡萄丰收

人心齐了,事就好办了,黄江山开始和村里的干部跑项目、谋发展。4年的扶贫路上,黄江山骑坏了3辆摩托车,累计行程2万多公里。这2万多公里的路没有白跑,在黄江山和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集环村争取到项目资金近1500万元,修通了总长17公里的通屯道路,完成了该村所有13个自然屯的屯内巷道硬化和两个自然屯40户163人的整体搬迁,修建了32座家庭水柜和1条长2.7公里可灌溉农田200亩的水渠,还建成了1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个村级篮球场等一大批惠民项目。

同时,黄江山非常清楚,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他既注重长远规划,又兼顾短期效益,发动群众种植毛葡萄、花椒、青蒿以及养牛、养鸡等。如今,集环村已发展毛葡萄460亩、花椒400亩、青蒿500亩,养牛近200头,覆盖了93%的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