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变没声音?可新一季最大bug是学员风头又被李健们抢了

又见转椅。可首播夜晚的节目史上最大bug,还是让新一季《好声音》预想中的华丽回归变得多少有点尴尬。

终于归来的《好声音》,一登场就一度变成了没声音。

节目播出当晚的高清频道观众,发现大约有15分钟左右的内容没有导师和学员的声音,只能听到观众的笑声等环境音,许多网友差点认为自己的电视、电脑或者手机出现了问题。

灿星方面很快发布了关于此事的说明:技术人员在技术人员在21:55左右,发现高清频道环绕声数据报错,导致部分终端机顶盒解码声道混乱。播出部门经过紧急处理,将高清频道转为立体声模式播出,保障观众可以顺利收看节目。在感谢观众提醒的同时,也表示歉意,将在以后的播出中严谨排查。

说明中还强调,标清频道不受影响,虽然极力澄清,但有网民表示,这个回应似乎也有点尴尬。

这场意外出现的插曲,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节目回归的舆论节奏,平台和制作方原本期待登上热搜的更应该是“《好声音》王者归来”之类,而现在却变成了“《好声音》变没声音”。

新一季节目更在那英、汪峰等老一辈导师纷纷退出后,顺势采用了新导师李健、谢霆锋+老牌导师周杰伦、庾澄庆的全男班导师阵容,并在节目规则上做出了重大修改,节目变得更残酷,也更刺激,而这一切当然是为了让节目打破观众不断加剧的审美疲劳。

但事实证明,除了意外的“失声”之外,首期节目最精彩的,依然是李健的四字成语相声、谢霆锋的吉他、导师之前的群口相声,而不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学员,无论叫新歌声还是好声音,这款老牌综艺王者都越来越像一款凭导师守江山的导师综艺。

修复节目声道bug是很容易的事,可如果学员乏力这个节目最大bug不能修复的话,这个昔日的综艺王者,还能在综艺江湖发出自己的好声音吗?

给周杰伦改歌词的李健证明自己是合格段子手,可这届导师最大的问题是太抢眼了

事实证明,没有那英坐镇的全男班导师阵容首场表现远比人们想象地更加稳——健。

说到第一期最好听的一首歌,可能很多人都会选择李健在导师开场曲中唱的《等你下课》,周杰伦的歌本身很好听了,李健唱这歌也确实合适,加上周董古筝伴奏,民谣改编版本听得耳朵要怀孕了。

而且李健老师在唱歌时候的一个操作也是非常风骚了!熟悉这首歌的歌迷才能听出来,李健悄悄给《等你下课》改了歌词,原曲中词是这样的:过去三年,我为什么不好好读书,没考上和你一样的大学。

到了李健那里改成了这样——"过去三年,我为什么不说喜欢你,默默为你写下了歌曲"。

结果幕后花絮中,李健还解释了这件事,李健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高中三年不好好读书,好像和我有点违和”,旁边的谢霆锋和周杰伦都笑到模糊了。

新登场的谢霆锋表现也很稳啊。和庾澄庆合唱在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作品《让我一次爱个够》,还一起上演吉他对飙,非常燃了有没有。

之后的四人合唱《霍元甲》中,谢霆锋直接上去打架子鼓了。接着李健又玩了一手绝的,在周杰伦的《霍元甲》中改编加入了《大侠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中的唱段,由粤语歌手李健唱出的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翠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突然听到我想飙泪你告诉我怎么回事?

接下来节目的固定环节——导师群口相声几位导师发挥地也非常不错。

李健老师开场懵了一小段之后,很快找到了段子手的节奏,说得一口好四字成语,不pick他我都不好意思啊。

周杰伦出题,让他和谢霆锋一人说出几首自己写食物的歌曲抢学员,谢霆锋说了《锋味》,李健老师淡定说自己的《贝加尔湖畔》里有的是食物,“都是鱼”,嗯,我怎么觉得竟然无力反驳?

谢霆锋表现地也比想象中自然。尤其是和庾澄庆抢学员时,直接是人狠话不多,上去就弹了一段吉他。学员说,哇,庾澄庆老师说了很多话,每段话加10分,但是谢霆锋老师一段吉他可以加50分了。并且这个学员一开始就是冲着谢霆锋来的。

最后他选择了庾澄庆。

好吧,结果什么的都是浮云,但是首期导师相声团的表现整体及格有余啊,老一代段子手周杰伦、庾澄庆老当益壮,新一代段子手潜力无穷,让人看了对本届好声音的段子质量很有信心。

从音乐上看,李健代表了民谣挂,谢霆锋香港摇滚出身,还能代表一部分港乐,周杰伦早成了一代宗师,庾澄庆是不老音乐顽童,这个组合的首场表现显然是通过验证了。

不过学员呢?

转椅回来了,赛制残酷了,可我还是没找到新一届的吴莫愁张碧晨

除了节目更名,这的确是节目有史以来改版最明显的一次,灿星不变不行。

电视综艺式微、网综崛起、“综N代”的审美疲劳,加上改名后的《中国新歌声》收视率逐年下滑,造星能力持续疲软,都让灿星不得不对手中这款王牌综艺做出改造。

节目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一是转椅回归、增加“魔镜”,也就是选手演唱时可以看到心仪导师的表情,这个设定看上去很人性,其实是最残酷的,如果看到导师一脸兴奋还好,如果导师一脸麻木,那学员还要不要唱下去了?

二是直接引入了battle模式。每个导师只能选6个名额,如果某队名额满了,学员可以找人battle进入这个最想进的战队,比如第一期就快要满员的谢霆锋战队,可能下期就要迎来节目首场battle。

三是导师变等歌为选歌。导师会一次性拿到学员的盲选演唱歌单,然后自行点歌,让被抽中的学员直接唱被pick的那首歌。

四是赛制跟更残酷了。如果学员的歌声无法打动导师转身,导师们不会像前几季那样转过身来和学员聊聊天,谈谈梦想,而是仍旧背对学员,学员自己下台,下一位登场。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一个节目流程变化之外的巨大变化,就是学员煽情进一步得到了克制。

如果总结一下这些改变就是:竞争更残酷了,比赛更燃了,似乎也更强调音乐性了。那么首期登场的六位学员,是不是就让人眼前一亮了呢?

至少我没有。

第一个登场的来自马来西亚的蔡咏琪才17岁,一出场就演唱了林俊杰的《Love U U》,唱功不俗,也拿到了三转,但是同类型、甚至唱功比她更惊艳的海外歌手,早就在这个舞台上出现过。

而打着“硬核二次元”旗号出现的一对女生组合“打包安琪”演唱了“虚拟歌姬”洛天依的《权御天下》,直接是把全场唱嗨了,导师也一脸找到宝的表情,但这样的二次元歌手真的算惊艳吗?现场演唱会一般的效果会不会太夸张了一点?

其它像康树龙的《魔鬼中的天使》之类的选手,不是说他们唱得不好,而是大量同类型歌手在这个舞台上反复出现后,这些学员很难讨好旧观众,新观众早就被各类型网综喂刁了胃口,也很难对这些熟口熟面,水准也难言惊艳的表演买账。

纵观整场节目,不难看出灿星卯足了劲绝地反击的意思。盲选模式的改变、转椅的回归、魔镜的噱头、batlle的设定,都是希望带出节目该有的劲道和新鲜感,可这所有的设定只有在满足另一个基本条件的时候才能发挥威力:学员惊艳。

但《好声音》下一个现象级学员和爆款金曲还要等多久呢?

修复“失声”bug容易,可归来的《好声音》如何找回选秀综艺核心生命力?

总结一下,首期节目的最大的音乐亮点,其实还是四位导师合作的开场曲。

最大的意外,是节目播到一半突然出现了只有观众欢呼声而没有选手以及导师声音的播出事故“好声音没声音”播出事故。

最好看的,可能还是四个导师之间的群口相声和李健的单口相声。

就是没学员什么事。

这可能是比“好声音没声音”更令灿星担忧的地方。

因为新一代爆款学员才是这款王牌综艺找回巅峰的关键钥匙。而这之前,《好声音》刚刚结束一场漫长的内耗。

节目同时更换了LOGO、赛制、场景等细节,就此告别转椅。虽说还是原班人马,原班导师阵容,但接下来两季下来收视率急剧滑坡,话题声量大不如前。

以第二季为例,虽然制作方专门打造了导师专属座椅和战队LOGO、战旗,设计出可升降的“选导师星星台”,还拉来了陈奕迅为导师阵容补充新鲜血液。但从节目开播,到导师选人、鸟巢决赛,再到冠军决出,基本没有在微博热搜引发大的热议。节目话题高峰,竟然是那英退出节目,这不能不说是这款老牌王者综艺的尴尬。

直到今年6月25日,曾一度争夺“中国好声音”名称的唐德影视终于与灿星制作、浙江卫视签署了《和解协议书》。随后,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向国家广电总局提交报告:申请将《中国新歌声》更名为《中国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就此回归。

但回归的《好声音》,就能自动找回王者之风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好声音》遭遇的观众审美疲劳,是所有爆款综艺必经的宿命。

《好声音》还需要面临的,是各类选秀节目对优秀选手的分流——综艺只是一个筐,好选手自动往框里来。这可以解释为何《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可以异军突起,除了新鲜的节目模式,节目还将素人江湖里的吴莫愁吉克隽逸们一网打尽。

但在网综崛起之后,《中国有嘻哈》集合了最优秀的嘻哈歌手。《偶像练习生》和《创造 101》则淘走了最好的练习生选手。

选秀的魅力之一,自然是所有竞技都携带的悬念属性,悬念永远可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但无论如何制造悬念,最终留住观众的,还是综艺内容本身。

于《中国好声音》而言,就是好声音。

当节目找不到好的声音,结果似乎也是可以预期的——当节目本身的话题性和娱乐性被削弱,它们可能很难维持热度,继而商业价值逐步流失。

新一季节目的方向是对的,然而在一个被过度挖掘的市场,找到新的爆款素人依然是个艰难的任务。

四季《好声音》,两季《新歌声》之后,这是《中国好声音》第七个年头,能不能熬过“七年之痒”?

首期节目“好声音变没声音”,到底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寓言,还是一个欲扬先抑的开场?这一串问题的答案不取决于表现稳健的段子手李健或者谢霆锋,而取决于节目能否找回自己作为爆款综艺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学员。

选秀综艺的残酷在于,如果《好声音》始终找不到好声音,那么终有一天,不管来的导师是谁,观众都不会再为节目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