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貼年畫,我們的經典年畫 1(上古門神)

上古門神

神荼,鬱壘是中國民間信奉的兩位門神。一個叫神荼(一般讀作“shēn shū”),一個叫鬱壘(一般讀作“yù lǜ ”)。上古傳說能制伏惡鬼的兩位神人,後世遂以為門神,畫像醜怪兇狠。相傳遠古時候, 神荼與鬱壘為一對兄弟,兄弟倆都擅長捉鬼,如有惡鬼出來騷擾百姓,神荼與鬱壘倆便將其擒伏,並將其捆綁喂老虎。後來人們為了驅兇,若在門上畫神荼、鬱壘的像,亦有驅鬼避邪之效果,而流傳至今。左扇門上叫神荼,右扇門上叫鬱壘,民間稱他們為門神。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消災免禍、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

上古,是指我國曆史上,較早的古代。多指周秦漢時期及往前。這時期的門神,最大的特點是建立在人們對自然的崇拜之上,其功能是抵禦魑魅魍魎,驅鬼消災,保護人們平安。所以,這個時期的門神個個是,捉鬼,懲鬼,辟邪的能手。如神荼,鬱壘,成慶,蹶張,大雞等。雖然上古門神的數量有限,但是,它開中國年畫之先河,對年畫和民間習俗的影響深遠,以至於有的上古門神一直持續至今,如大雞,雖然在張貼的過程中,民間又豐富了它的內容,但是它的原本意義仍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神荼,鬱壘

神荼,鬱壘是我國民間早期的門神,黃帝時代,人們就把他們兄弟尊為門神,只是那個時候還沒有紙,過年的時候只好把他們直接畫在木板上,豎在門兩邊,用於驅惡鬼,避邪氣,禳災祛病。據《荊楚歲時記》載:“元旦日,繪二神貼戶左右,披甲持鉞,左為神荼,右為鬱壘”,另據《漢書》記載,漢代時期流行的門神,還有成慶,蹶張,其形象為短衣大絝長劍。(《漢書》五二《廣川王去疾》:“殿門有古勇士成慶畫像短衣大絝長劍,為門神之始。”)。可惜至今在年畫中已經見不到成慶和蹶張的影子,直到四五千年後的今天,每年過年還要貼對聯,年畫和門神,雖然絕大部分地方已不再貼神荼,鬱壘,而貼秦瓊,尉遲恭,或貼關羽,張飛,或帖,“恭喜發財”,“連年有餘”,“麒麟送子,“童報平安”等。現在貼的最多的是大大的“福”字。但是在人們深層次的文化意識裡,貼年畫的驅鬼辟邪,升祺駢福,求子,祈壽的吉祥寓意還是一脈相承的。

由於年畫是每年春節都要更新的,所以目前我們見到的現存最早的神荼,鬱壘畫像是南陽漢畫石像,從畫像顯示,二神像眼長頭頂,光芒四射,鼻樑直衝天庭,口闊齒大,鬍鬚粗壯有力。既顯出威猛之氣,又不乏可掬的憨態。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不斷提高,其形象逐漸向民間戲曲的舞臺形象靠近,到清代,全國各地的年畫產地印製的神荼,鬱壘年畫已經與其他門神形象相差無幾。我們說,這是人們審美意識和藝術取捨在變化,精巧與樸拙,鮮豔與古香,紛繁與多姿,光怪與陸離,形成了中國民間年畫的博大與深邃。

漢代石刻《神荼鬱壘》

楊柳青年畫《神荼鬱壘》

桃花塢年畫《神荼鬱壘》

陝西鳳翔年畫《神荼鬱壘》

楊家埠年畫《神荼鬱壘》

還有更多的年畫《神荼鬱壘》

大雞

在中國早期年畫中,大公雞是被人們尊為門神的一個偶像。《荊楚歲時記》上說:"正月一日,畫雞門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此外,《拾遺記》也有類似記載。至於後來印作“大吉”以取“吉祥”,“吉利”之意,那是隨著文字的出現和文化豐富引申而來的。

把大公雞作為神並繪於門上,大約源於后羿射日的神話。據說,后羿射日時,他本打算把十個日頭(太陽)都射掉的。只是現存的這個太陽當時躲在馬齒莧下,公雞對后羿謊稱太陽已經逃往他處,又制止了多嘴要說出真相的蛐蟮,才使天上最後的太陽神躲過大難,太陽神為了答謝公雞,賜給公雞一個能叨蜈蚣蠍子的利嘴和能消石化毒的嗉子,且走哪兒吃哪兒?餓不死毒不死。

在民間大吉年畫,延續了幾千年,至今在江蘇,河南和山西,安徽等地印刷的傳統年畫中,仍有“金雞”,“大吉”等版樣。

在中原民間,人們對公雞能夠避邪消災的說法還有很多,如,人們在早上出門時,一般要等到雞鳴以後才敢上路,認為雞一叫鬼怪就不敢再出來作祟了。

如果必須夜裡出門就抱只紅公雞,用於驅鬼,再有,如果家裡總有病人,會常常鬧鬼什麼的,就請陰陽先生。陰陽先生認為宅子裡有鬼,為了鎮宅子,就用紅公雞的血塗抹宅子的某處。還有娶媳婦時,前面抬著盛禮品的盒子,上面一定要站只紅公雞,一是用來避邪,而是附會順口溜說:"公雞拐母雞。娶個花滴滴"(豫東方言,拐,領回,領走的意思。花娣娣,漂亮女子的意思)。按風俗管理,女方孃家在盒子回去時的確要配給一隻好看的花母雞。

公雞有鎮宅功效,以至於不少人在堂屋的方桌上放花瓶,花瓶裡插個雞毛撣子,用來避邪。縱觀這些民俗,說明年畫習俗與其他習俗相互詮釋,渾然一體,彼此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