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的角度解读读书的“有用”与“无用”

读书到底是否有用,这个问题时不时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特别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中,很多没有读多少书的人成了暴发户,加上网红经济的突然兴起,好多短时间红极一时的漂亮MM突然暴富,个别甚至在直播过程中用撕书表达读书无用论。而其他影视、运动明星没读多少书而暴富的也不在少数,再加上那些因征地一夜暴富的村民们,更加强化了这种读书无用的思想。


因此,我觉得首先需要明确一个观念,读书就是为了赚钱么?我相信这是争论的最大误区,如果我们的前提假设是,读书为了赚钱,那确实,有可能无用,因为你读书再多,未必你就能将其转化为金钱,或者有可能读书人根本就不屑于将知识转化为金钱。孔子那么有学识的人,当年带着他的弟子到处找工作碰壁,钱没赚多少,但他成为了圣人。老子、庄子如果按现代的标准,应该也算是穷困潦倒之辈,可是他们的思想到现在还被大家广为传颂。

那么,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应该先将这个问题搞清楚,再去讨论有用无用的问题。最近读到一篇关于耶鲁大学前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嘲笑中国大学的文章,其中小贝诺施密德特提到:“他们(特指中国的某些大学)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而校长的退休,与官员的退休完全一样,他们必须在退休前利用自己权势为子女谋好出路。”“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虽然不敢苟同他的全部提法,但其中点到的一些痛点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价值观确实有些扭曲,一切围绕赚钱,导致连教育、医疗这种不该与金钱挂钩的领域也在受到侵蚀,而那些大谈读书无用的人,其思想里面或多或少已经受到毒害,否则根本不会去争论这个问题。因为读书本不该与赚钱直接划等号,读书有其更加高远的目标,只是由于我们价值观的缺失,导致我们除了名利和金钱,再也看不到其他东西,实在令人痛心。

划清了读书与赚钱的界限后,接下来就要谈谈,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我这里就生活及工作两大人生最重要的领域,简单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通过一些案例,让大家再去思考下我们到底为什么而读书,人生除了赚钱,到底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思考与追求。

读书之于生活

生活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没有办法一一论述,我就从其中挑选出几块来聊聊读书到底有何用:

1.提高个人素质

个人素质听起来好像是一个挺虚无缥缈的东西,你怎么能看出或证明一个人素质高,一个人素质低呢?而且从人人平等的角度看,更加不应该有此介分。但实际上,我相信每个人都曾感受过素质不同的人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觉。苏轼的《和董传留别》中有这样一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为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呢?我也没办法说清楚,就用下面的图来做一个对比吧。

气质来自于内心的涵养

同样是美女,有气质和没有气质,有时候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说清楚,但如果一个人爱学习,经常提升自己,她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前些年在网络上闹到沸沸扬扬的干露露,其给人的感觉除了粗俗,还是粗俗,虽然怎么看也算是个美女,但满脑子都是肉欲与金钱的人,怎么也难以给人高雅气质的感觉,你说差点什么,就差那么点知性与精神吧,相信这就是一个天渊之别。

所以,人生一辈子,我们没法保证自己一定有钱、一定有权,但我们一定可以保证自己有素质,只要我们多读书,爱学习!

2.提高生活品味

生活品味这东西,又是一个难以说清的事情,没办法,凡是涉及到精神层面,我们很难用物质去衡量,我们没有办法说某某的生活就更加有品味,甚至随着经济的高度发达,越来越多人将品味简单地与价格挂钩,比如购买高档奢侈品、开高级跑车、住豪华酒店就是有品味,有时候挺无语的。

当一个社会缺失了精神,任何评判标注不自觉就会走到物质衡量。其实,我并不是想表达一个相反的意思,仿佛说买奢侈品就不懂品味、开豪华跑车就是暴发户,我只是想表达,品味绝对不能简单地落到价格来衡量。同样是购买奢侈品的人,有些人确实很有品味,她非常了解自己购买之物的内涵,也明白如何通过这些来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但另一波人,仅仅是为了通过这些奢侈品来提升自己,让自己看起来高人一等。这类人对这些品牌的历史、内涵一窍不通,除了知道它贵、非一般人可以享受外,毫无品牌的概念,反而是对这些奢侈品牌的一种伤害。怪不得有些奢侈品牌甚至限制某些暴发户的扫货式购买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恰恰在损坏这些奢侈品长年积累的自身品牌价值。这些希望提高生活品味的行为,恰恰反衬出一种没有品味的生活,因为品味其实更多地跟你个人的欣赏水平相关。

我相信,每个人只要在自己爱好的领域认真研究,长期投入,一定能培养出这个领域的个人独到见解,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接下来就几个自己熟悉的小领域举例让大家加深了解。

电影

相信电影是很多人都比较喜欢的一个领域,但是不是你喜欢,就一定有品味呢?我看未必。现在越来越多票房居高不下的电影,我发现其内涵真的让人诟病,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为了赚取更大的利益,电影已经越来越偏向于低级趣味,用各种观感刺激、各种高新技术来裹挟观众。什么思想、什么内涵、什么幽默仿佛都不重要了,只要能刺激观众的神经,吸引更多的观众购买就是最大的成功,这其实也是现代电影的一种悲哀。曲高和寡,你要高雅的艺术,你就很可能面临食不果腹,能很好将艺术与经济结合到一起的制作人毕竟还是少数啊。

两生花剧照

从我个人的观影感受来说,其实欣赏电影也同样是需要学习的,需要积累很多的东西。比如在很早期的时候,我由于喜欢看电影,认识了一些资深影友,也让他们推荐了一些特别值得看的经典电影,比如《蓝》、《白》、《红》三部曲,比如《两生花》。说真的,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也感觉很郁闷,为什么这些电影会被那些真正的影迷如此称赞,我完全看不出有多大的吸引力。但随着自己观影量的逐渐增加,超过1000多部以后,加上经常看各类影评,了解各类相关信息等,经过潜移默化,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开始变化了,发现上面这几部已经成为了自己的至爱,而那些动辄票房过十亿的什么《港囧》,虽然看起来热闹非凡,但看完实在有点“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无法回味,简直形同嚼蜡。我相信这样的改变,也来自于长期的学习及提升,而且体验非常重要。这也是我在另外一篇文章提到的,

“慢”才是高效学习的捷径。当一个人的品味提升后,你才能从电影中看到更多别人看看不到的东西。比如光影的运用、比如留白、比如音乐的配搭等,很多无法言传之物,恰恰是最能体现你品味的东西。

球赛

观赏比赛也是一样的,比如拿网球比赛举例,我是一个打了30年网球的人,也参加过不少业余比赛,同样观看一场比赛,其实我与那些不参加此类活动的人,可以体会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观看一个比赛,一个人的技术面、对一场比赛的组织,其战略战术的变化,其心理在整个比赛中的变化等。之所以可以看到这么多东西,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在参与这项运动的过程中有过类似体验。这在羽毛球、足球等众多体育项目中都相似。我们之所以能更深入地欣赏一项比赛,跟我们在这方面的精力投入有关,或者说跟我们在这方面积累的知识高度相关。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不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你很难看到事物的本质,最终就只能成为一个看热闹的外行人,更重要的是,你还没法意识到这一点,当那些内行对你的评语不屑一顾时,你根本没法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回事,这算不算是无知的一种悲哀?

图片来自互联网

摄影

越来越多人喜欢旅游及摄影,作为一个接触摄影超过30年的人,我在这方面也深有体会。我有一个同学虽然最近几年才开始玩,但非常快的速度就进入到一个较高水平,其黑白人文照片深入人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摄影中,除了技术,还有很多对生活的体验,这些都是需要长久积累的

,当你积累到足够多的时候,那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捕捉到更多精彩的东西。而风光摄影,也与你自身的审美底蕴有关,我自己是一个专注风光摄影的人,经常能捕捉到别人看不到的美景,我发现除了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大量实践、大量对比艺术家的获奖作品外,还跟自己小时候学习美术有很大的相关性。

作者摄于亚丁牛奶海

以上分析可以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体来说,任何品味都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了的,他需要长久的累积,不断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丰富多彩,缺的是可以识别的眼睛

3.寻找生命意义

读书学习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寻找生命的意义。相信这是人生最大的课题,为什么哲学家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相信这恰恰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我们观察动物,你会发现它们真的可以随遇而安。你看那些小狗打架后,有些可能被咬伤了,或者被别人砍伤,甚至严重到瘸腿。但这些动物很少会象人一样会去悲哀、去悔恨,它们只是静静地在那里接受这一事实。因为这些动物都缺少人类那种思考能力,因此他们不会抑郁、不会攀比、不会妒忌,但同时也无法思考生命的意义。

但人就不一样,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当然,这也是人类烦恼比较多的一个原因,我们没法做到如同动物那样随遇而安,我们会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别人升职加薪了、隔壁的邻居买了一台宝马、房价的升跌等,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心情。人是唯一懂得思考生命意义的动物,你为什么会去与他人比较,你为什么不能象小狗小猫那样自在生活,因为你想得更多。当然,

想得多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如果你想歪了,那就想出了人类才独有的心理问题。你去看看那些动物,比如流浪在街头的小狗,他们从来不会抑郁、不会焦虑,每天能吃饱就好,没有什么追求,不会期望自己大富大贵,更加不会跟豪宅里面的贵妇狗比较,不会有阶级的落差。而我们人类就不行,我们困在这些问题里面无法自拔。这个时候,学习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为什么宗教会产生、为什么心理学会盛行?因为只有这些学问能解决人类精神方面的问题,能给予我们人生意义的答案。因此,如果我们能不断地读书,坚持学习,我们的视野将会更加开阔,更能意识到人生中一些重要的事情,最终才能卸掉那些一直困扰我们的人生难题。

读书之于工作

讲完读书之于生活的问题,我们还得回到读书之于工作,其实在我看来,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上面关于读书与生活的问题,很多可以直接延展到工作范畴。限于篇幅,只讲两个方面。

沟通

沟通可以说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无论在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我们都少不了沟通。但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更多受到沟通的影响,因为沟通的好坏会干扰到你的绩效。

图片来自互联网

但一个人要沟通良好,仅仅简单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其实是不够的,或者反过来说,沟通技巧在没有与你的个人阅历紧密结合的时候,很难产生良好效果。从人与人交流的角度看,只有当你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你才会理解真理其实有很多不同角度,你才有可能学会换位思考,而非紧紧抓着自己的观点不放。那些过于坚持己见,经常与人争论的人,很难做到良好沟通,因为他们没法接受更多不同角度的观点。现在媒体上经常将“专家”称为“砖家”,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因为有些专家只会站在某个自己的角度就事论事,他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可能存在偏见,因为任何人的观点都未必是真理,而当你去不顾一切坚持自己观点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接受别人的意见。而恰恰是那些知识面不够宽的人,更容易处于这种状态,因为他没法看到更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们还是得读书,学习更多的东西。有句话说的好,

当你学得越多,你会发现你的无知领域越大,因为我们的学习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反而让我们看到更多我们之前不了解的东西,因此这类人更容易谦虚,更加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而那些知识面很窄的人,往往反而无法做到包容。因此,提升自己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更谦虚、沟通更顺畅,自然工作的效果也会更好。

能力

读书可以增强我们的能力,给予我们更多的选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时也会造成一种误区,认为只要读书就可以提升能力,这有点像开篇提到的读书与赚钱的关系。其实读书并不见得会直接提升我们的能力,有些能力是需要通过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的,不一定仅仅依靠读书。但其实我这里讲的读书,可能是一个更广阔的学习概念,他包括了你在方方面面的学习。就像前面提到的看电影及运动一样,不是仅仅通过读书这样的方式,还可以配合更多的学习形式。但读书最大的好处是,书本将要学内容浓缩到一起,逻辑清晰,便于学习掌握,还可以通过不同作者的阐述加深理解,触类旁通。不怕大家笑话,比如对于我自己,我的网球完全是靠看书自学的,虽然不如找教练那么高效,但总体来说,通过读书的方式照样可以提升能力。

现在很多公司无法持续提升员工的能力,我认为其实可以通过培养大家读书的习惯来改变,毕竟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力的提升更加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达成的,所以虽然很多公司都有安排各种培训,但依然无法达到效果,那是因为培训的量难以无限增加,其中涉及金钱及时间等成本。但一旦培养出了员工读书的习惯,那么这些员工就会不间断地学习提升,虽然不一定马上可以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但久而久之,必将对工作产生较大帮助。那些充满创意的点子、那些对管理中缺陷的修补,都是需要不断学习,日积月累,反复验证,最终沉淀出有价值的改变。

学习无止境

在我看来,读书是个漫长的成长过程,就像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乃至茂密森林那样,当你刚开始读一两本书的时候,你种下了一颗种子;当你读到几十本的时候,这颗种子发芽长大;当你读到几百本书的时候,这颗种子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并开花结果;当你开始教授别人的时候,更多的种子被播下,一颗颗参天大树茁壮成长,变成了茂密的森林。而这个过程是没有止境的,就如同知识永无止境一般,

这也是读书的乐趣,你永远都能找到更多的好书,你的素质将不断提升、智慧不断增长,其中的乐趣也将不断延续。

作者摄于阿里山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要避免那种将学习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伪学习,仅仅满足自我安慰的心理需求,而没有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读书的最大好处是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避免碎片化思维。

现在有很多人已经无法坐下来阅读一篇长文,更不用说一本书,这就是碎片化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之一,也是我们现在写文章控制字数的原因,相信这篇不算太长的文章,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场艰辛的挑战,如果你读这个也觉得辛苦,那么真的要思考下,何时开始重新拿起书本了。

来吧,不要再考虑什么读书有用无用的问题,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断成长进步的人,为了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多读点书,少做点低级趣味的事情,你的人生可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