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出土的何尊上的銘文「宅茲中國」指的是哪裡?有哪些歷史依據?

孔孟123


感謝邀請,我的回答估計會讓你失望,因為銘文上的中國指的不是洛陽而是西安。


剛才看了大唐神都、至樂無如讀書
、清樂堂幾位先生的帖子,覺得論述的都非常客觀也贊同他們的觀點。但是既然接受了邀請我還是論述一二吧。

首先我們看‘’中國‘’的出處原文:“唯王初雍,宅於成周。復稟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勳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鹹誥。雍州何賜貝卅朋,用作口(周)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1:第一句就提出“唯王初雍宅於成周”,“雍”我們知道指的是陝西,而絕不可能豫州的洛陽。關於這一點我想大家是沒有什麼異議的。

2:“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這一句就是最早的中國的出處所在。周成王說我在中國管理萬民,《史記》記載的清清楚楚,西周的國都在豐鎬。“太史公曰:學者皆稱周伐紂,居洛邑,綜其實不然。武王營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復都豐、鎬。”所以周成王所說的中國自然指的是豐鎬,絕不會是自己呆在豐鎬而說別的地方是中國。這是沒法解釋的通的。要知道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這些概念是西周發明的,我們可以看出周人認為自己是居中的。當然,這個中並不一定是地理上的中,他也表示中央之地教化之地。

我們再看一段有力的佐證,《左傳》〈僖公22年〉:“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披髮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秋,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這一段說平王東遷時,行至伊川看見披髮在野外祭祀的感慨說道“此其戎乎”,足以說明當時的洛陽並非教化之地,更談不上以《周禮》為立國根本的西周王朝嘴裡的中國。

小結一下這一段,周成王不會住在豐鎬而說洛陽是“中國”;周平王更是將雒邑視為委化外之地說“此其戎乎”的蔑視,而不是說“此其中國”。

3:何尊記載的是周成王五年的事,而根據《尚書·大傳》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那麼在五年的時候才開始營建成周,請問,如果說成周、中國指的是洛陽的話,那麼周成王去住工地嗎?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那麼該如何解釋這個事兒,陝西師範大學臧教授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我們談論西周時候,往往忽略了西周的緣起之地岐山,我們所說的何尊就是在寶雞出土。寶雞又號稱青銅器之鄉,出土過大量的西周貴族用品以及青銅器,所以宗周應該指得是西周發源地的岐山。而成周指的是豐鎬這座雙子座都城,豐都營建於周文王滅崇國之後在崇國土地上所建,而鎬京是其後所建,這樣我們就豁然開朗上述疑點通通得以解釋。即最早的中國指的是西周的國都豐鎬!


天道TD


較早記載王城與成周之名的,從出土文物所見,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何尊銘文,一個是令彝銘文。

何尊於1965年在陝西寶雞賈村出土,其銘文12行、122字,記載了武王克商和成王命周公營建洛邑成周的史實。

文雲:“隹(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珷王豐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宗室曰:……肆玟王受茲大命,隹(惟)珷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先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乂(治)民。……隹(惟)王五祀。’”

大意是說:成王開始在洛邑成周營建新都,對武王舉行豐福之祭。四月丙戌這一天,成王在京室對宗小子進行訓誡,其內容講的是,宗小子的先父公氏跟隨文王,文王受到了上天所授予的統治天下的大命。武王在消滅大邑商之後,則告祭於天說:我要以此天下四方的中心——“中國”(洛邑)作為都城來統治人民。

何尊銘文中的“宅”字,學界大概有如下四種觀點:第一種是曰宅,即是遷都;第二種是曰宅,為營建都城;第三種是曰宅,即為相宅;第四種曰宅,應將“宅”二字分讀而成為“惟王初,宅於成周”。而以第四種觀點為是,因為它既能從文字上講得通,又能與文獻記載相符合。

再者就是“中國”一詞的出現。銘文中所說的“中國”,應該是說洛邑居天下四方的中心。《召誥》中說:“王來紹上帝,自服於土中。”“土中”和“中國”意思相同。

文獻記載此說的不乏其例,說明周王朝已把洛邑(成周、王城)稱為“地中”、“土中”和“天下之中”。鑑於此,周公受武王之命,居九鼎,營洛邑,把洛邑成周作為統治天下四方的政治中心。


光明大先生


何尊是西周的一件青銅酒器,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紀年的青銅器。

1963年,何尊出土於陝西省寶雞縣賈村鎮(今陳倉區)。這件青銅器造型十分莊嚴,紋飾精美,尊內底鑄有十二行一百二十二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就這個上面,何尊為國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宅茲中國”,大概的意思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這也是關於“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當然,關於中國的詞義和內涵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經過不斷演變、發展、擴充的,才有了今天“中國”的定義。華夏民族的童年期,由於受天文地理認識的限制,總認為自己的居域為“天下之中”(中國),而把它族夷、翟、戎、蠻諸族居域為東南西北四方。

夏朝建立以後,“中國”才真正有了政治涵義,它標誌著國家政權的誕生。《尚書》:“華夏,謂中國也。”可見,何尊的銘文,記載的“中國”一詞,與《尚書》記載相佐證,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中國觀、民族觀與地理觀。商朝時也出現“中商”的稱謂。從周初開始,“中國”的概念是指黃河流域為中心。這些說明,上古時代的“中國”,是指後“國中”,也泛指“中原”。但此“中原”又有不同於現在的“中原”。

漢代開始,人們習慣把中原地區建立的政權國家稱為“中國”。漢以後,一些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建立的政權中心,其統治範圍之內的地區也稱為“中國”。比如,魏晉南北朝時的北魏;再比如,元朝、清朝。

直到19世紀中葉,“中國”所指範圍包括了我們國家版圖之內的全部領土。


書房記


陝西寶雞出土的何尊銘文曰:“唯王初雍,宅於成周。復稟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勳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鹹誥。雍州何賜貝卅朋,用作口(周)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很明顯,“唯王初雍”裡的“雍”字指“雍州”,也就是如今的陝西省一帶,不可能是“豫州(河南)”吧。

岐周,指的是如今的寶雞周原一帶,這裡又被央視稱為“兩週聖都”,即:都城即使搬到了“豐京”“鎬京”一帶,這裡仍然是周人的葉落歸鄉之處。

宗周,指的是“豐京”,在如今陝西西安市的西南方。因大量建有“宗祠”而出名。

成周,指的是“滈京”,意為“光明之城”。是中華歷史上第一座嚴格意義的“都城”,在《周禮.考工記》中有具體的描述。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九宮佈局,就是從“豐鎬”二京開創的,影響的中華文明數千年!

除此之外,在東方蠻夷之地還有一座為了關押東夷“殷商”的罪犯而修建的城,叫做“雒邑”,意思就是“大一點的城市”,主要是為了“震懾東夷”“關押罪犯”而建。

以上可見:何尊銘文“宅茲中國”指當時的西安,也是“最早的中國”!


大唐神都


何尊銘文“宅茲中國”中的“中國”指的是西周都城鎬京附近的京畿之地;“成周”指的就是“鎬京”。在周人的發展史上,“岐周”、“宗周”、“成周”都是很重要的王畿之地。“岐周”指的是周人的肇始之地“周原”;“宗周”指的是宗廟之地和花圃中心,在周原和豐京一直都有存在,從目前考古發掘看,周原的宗廟存在時間更長,規模更大;“成周”指的是鎬京,周王朝行政中心和後期王族居住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都城。在西周初年,與“周”有關的地名不可能出現在當時的“雒邑”。


從周人公元前1050年營建鎬京起,一直到公元前770年西周滅亡止,在長達280年的時間裡,鎬京一直是周王朝唯一的首都。雒邑當時只是一個關押殷徒震懾東方的兵站。“成周”指洛陽純粹是一種誤讀。國內目前大多數學者是認可這種說法的,而且發文很多。基於“成周”謬指洛陽唯一的根據就是“何尊銘文”,那我們就具體看看何尊銘文是怎麼記錄的。


何尊金文:“唯王初雍,宅於成周。復稟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勳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鹹誥。雍州何賜貝卅朋,用作口(周)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銘文翻譯是:因為周王開始擁有雍州時,居住在鎬京。周成王五年四月丙戌日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誥,講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隨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統治天下。武王滅商後則告祭於天,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眾。周成王賞賜何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紀念。


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訓誡勉勵的文告。 最後我要鄭重聲明:寶雞發現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最早的“中國”指的是周人中央之邦的都城京畿,“成周”指的就是“鎬京”,和洛陽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因為何尊銘文記述的很清楚,寫的是在西周都城鎬京祭祀武王並賞賜何尊的主人“何”的事情,和雒邑沒有一點關聯性。

《詩經.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是史書記載的“中國”,歷代學者都指出是西周首都鎬京及王畿之地!見朱熹《詩集傳》,高亨《詩經今注》等 。可以肯定在西周時期,“中國”到底指那裡是很明確的。


周公臨死對成王說:“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離成王”。成王說自己不敢臣周公,於是“葬周公於畢,從文王”。周公希望葬在豐鎬附近,以示在冥冥之中還要輔佐成王。這又是“成周”就是鎬京的又一力證。

周武王當年滅商後,在商都朝歌西南250公里處的雒邑還是一個不毛之地,隨著雒水邊關押運轉殷徒的頻繁,雒邑才逐步形成,至戰國改名雒陽,一直到三國時代才最終改名為“洛陽”。

關於“中國”、“中原”、“中華”、“華夏”最初的源頭都來源於關中長安,我們中華文明的肇始之地,仰韶文化的核心和發源地。秦嶺是中華民族的龍脈,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的源頭,是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和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的源頭,是真正的中華之源。從伏羲氏、華胥氏到炎帝黃帝,到夏商周秦漢隋唐,孕育了燦爛恢宏的華夏文明,關中渭水流域是真正的中華之根。


清樂堂


題主問的是寶雞出土的國寶,青銅器何尊吧

唯王初遷,宅於成周

宅茲中國,自茲乂民

中國一詞最早的出處,中國名稱的由來,也是中國郵政標誌的由來,專指西周新都成周洛邑

有鑑於個別陝賊如清樂堂之輩開始堂而皇之偷成周,再補一個圖,中國社科院官網關於何尊,成周,的解釋


銘文大意

周成王五年四月,周王開始在成周營建都城,適逢對武王進行豐福之祭,周王於丙戌日在京宮大室中對宗族小子何進行訓誥,內容講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隨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統治天下。武王滅商後則告祭於天說,餘入住到天下的中心,由此統治民眾。周王賞賜何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紀念。
中國兩字

銘文拓片


國家發行的郵票

當時的銘文註解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官解


拿史實講證據


中國一詞,最早指的是西周首都豐鎬。《詩經.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這裡的中國,歷代學者都指出是西周首都豐鎬及王畿之地!見朱熹《詩集傳》,高亨《詩經今注》等。

武王伐紂滅商,成為天子,天子居中央之邦(國),所以周天子的首都及王畿之地,理所當然就是中國!《何尊》是周成王五年營建雒邑為陪都後,賜給大臣何的青銅器。該青銅器銘文有“宅茲中國”一句話。這裡的中國指西周首都豐鎬到雒邑一帶,因為這時中國才覆蓋到雒邑,因為這時雒邑為陪都,即屬於周天子的王畿之地(也就是周天子直接統治的區域)。有人理解只指雒邑,這是以偏概全,沒有看到全局。試想,周天子的首都都不是中國,那陪都侈談中國!當然,還有個別人實屬屈解。以上分析大意,可參看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


至樂無如讀書


何尊出土於陝西寶雞。

何尊銘文曰:“唯王初雍,宅於成周。復稟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茲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嗚呼!爾有雖小子無識,視於公氏,有勳於天,徹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訓我不敏。王鹹誥。雍州何賜貝卅朋,用作口(周)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其中,“雍”指“雍州”,也就是今陝西關中西部甘肅天水東。

“岐周”,指的是如今的寶雞周原一帶,為兩週“聖都”,後來周都城遷往“豐京”“鎬京”一帶,但這裡仍是周人的葉落歸鄉之處。

“宗周”,指的是“豐京”,在如今陝西西安西南方。

“成周”,指的是“鎬京”,意為“光明之城”。是中華歷史上第一座嚴格意義的“都城”,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九宮佈局的都城是從“豐鎬”二京開始的!

因此,何尊銘文中的“宅茲中國”指的是西安,也是“最早的中國”!





武功文刀


2017年十一特別節目《還看今朝-陝西篇》開頭就介紹何尊,當時央視女主持人人說銘文記載了周王營造洛邑的事情,中國就是當時的洛邑。建議去看看。人不能無德!更不能無文德!


三戶老人



中文名

何尊

外文名

He Zun,ritual wine vessel

出土地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賈村鎮

出土年代

1963年

尺寸

高38.8cm,口徑28.8cm,重14.6kg

銘文數量

12行、122字

館藏點

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一不是考古學家,二不是社科院的,還想顛覆歷史,太搞笑了。

閉門只管書乾坤,

任憑通達亂黃昏。

千古江山尋常事,

笑看春秋對何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