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创下了年内最大涨幅!

近日,在连续两次下调后,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迎来年内最大幅上调。国家发改委9日宣布,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8年7月9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70元和260元。

今年以来,国内汽柴油价格有过两次幅度较大的上涨。其中4月26日,汽油每吨上调255元,柴油上调245元;5月25日,汽油每吨上调260元,柴油上调250元。也就是说,本轮汽柴油上调的幅度创出了年内新高。经过本次调价,2018年以来,国内成品油调价已呈现 " 八涨四跌一搁浅 " 的格局。调价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92号汽油零售限价在7.3-7.5元/升,柴油6.9-7.1元/升,优惠幅度稳定在0.6元-0.8元/升。

此次调整幅度也为年内最高,终端市场用油成本将明显增加,以一箱容量为50升的汽车为例,车主加满一箱油将多花11元。

但不少关心油价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国内油价总是跟着国际油价上调,但很少随之下跌的时候,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成品油的定价机制。但相较于复杂的定价机制,汽油的价格组成就比较简单。以2018年7月10日的北京市92号汽油为例,7.48元的汽油单价中含税费2.99元,占39.96%。汽油价格里不仅有消费税,还有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地方教育费附加、所得税和增值税等。中国油价含税高,但其绝对价格在全球其实并不算高,处在平均水平。

按照《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调价生效时间为调价发布日24时。当调价幅度低于50元/吨时,不做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上一次国内成品油调价发生在6月25日24时,每吨汽、柴油均下调55元,实现了压线“二连跌”。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国际油价在6月26日至29日期间出现了“四连涨”,纽约油价在本月3日一度触及2014年11月25日以来的最高点。

这一次油价上涨,很大原因是在前一段时间至今,由美国主导的经济事件,令油价变得更加激烈,前阵子的中美贸易争端的升级也是一个因素,加上美国针对伊朗的出口制裁,禁止全世界买伊朗的石油,还有委内瑞拉也是石油“大国”也被制裁,全世界也将迎来高油价,照这样的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升级,油价估计会持续上涨,这些因素打开了油价上涨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