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温州平阳才知道 越是不为人知的小城 古迹越多越原味

平阳游记(五)

这一天下午,我们要去游览平阳的古建筑群。“古色旅游”之旅开始了。

平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建筑群、“大屋”、老宅、旧址众多,其实包括苏步青故居,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青街,这个名字是一条街的名字,也是一个乡的名字。

平阳青街已有1250年的历史,在平阳县城的西南方向。我们去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有着畲族味道的历史文化村镇。

镇上有一条矴步桥,过了桥沿着窄路往街区深处走,又有一座廊桥,这对我来说是个很新鲜的事物。

睦源桥,青街的历史建筑。这桥很短,远远看起,就像一间屋子,这“屋子”里供着神明,香火飘绕,又像是一座庙。

我们这一行主要来参观这条街上的著名建筑——李氏大屋。

李氏大屋源自清代,在青街的老街上,位置靠南,是青街难得的保存完好的老宅院。

进到院子里先注意到的,是这门口的门神,是真正的清代遗物,自清代至今,依然可以辨别出一些鲜艳的颜色。

院子里的花窗,上面的雕花没有一处是相同的,这一点和苏州拙政园的花窗造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李氏大屋的院子里的柱子是个神奇的东西,由于在建造时,内部放了朱砂,所以在这个院子里,夏天不会被蚊虫叮咬。

院子里目前依然住着人。虽然房子是旧屋,但雕梁画栋之精细,依然可以看出建造屋子时,这是个很大的工程。

其实在平阳提起大屋,人们第一个要提到的,还得是平阳西部的顺溪镇上的另一处著名的古建筑群。

陈氏古建筑群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多达十栋,总建筑面积有一万多平米,被称为“浙南明清古建筑的博物馆”。

由于时间所限,在陈氏祖屋中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陈氏老四份的大屋参观。

陈氏是一个大家族,每一个儿子都有一座大屋。我注意到,老四家的门口,立有两对旗杆,在古代,大户人家门口旗杆越多,说明他的地位越高。

进到院子里看到两侧一边一道斑驳的花墙,占去了院子的挺大一部分面积。

这是因为,老四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在清代的时候,两兄弟每天早上起来都要相互请安,后老四为了避免礼仪繁琐,就在院子里建了这两道花墙,从此各自安宁。

老四家的院子之所以是人们最多参观的,除了它保留最为完整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个原因就是这个院子里有一个陈氏家族建于1902年的女子高等学堂,方便了十里八乡的女子读书识字。

女子学堂里的窗户上,至今镶嵌着两块源自清朝的玻璃,和后来补上的那些现代玻璃自然地融为一体,竟也毫无违和感。

房顶上“造小人儿”,浓浓的闵风。

离开顺溪,前往堂基村。这个村子的位置在陈氏祖屋所在的顺溪镇旁边,是平阳乃至温州、闽北的新人们拍婚纱照的取景地。

村子很干净,一条马路沿着顺溪水环抱另一侧的村屋,溪水从村口潺潺流向村内,聚集成一汪安静的碧潭。

堂基村除了是一个著名的取景地,还是一个生态旅游村,这里有民宿、美食,还有畲族民俗文化的展示,适合朋友家人周末小聚于此。

既然人在顺溪,干脆就去顺溪景区看看吧。问了一下,整个景区游下来只要40分钟左右,时间来得及。

顺溪景区,是一个游山玩水的景区,一条台阶小路延伸上山,途中伴着悠长的溪水。这里植被茂盛,天蓝如洗,也是一个取景拍照的好地方。

山下的潭水在不同的光线下泛着五彩的颜色,据说是有灵气的呢。

这里的双指峰是一处奇景。介绍里说,它的形状就像是两根手指,可是在我看来,它像是一对相依相靠的恋人,并排而立,难舍难分。

一次游下来,真的只要40分钟,虽然景区不大,但这里人也不多,适合小憩,更适合恋人同游。

游到这里,人已经感觉到了疲惫,太阳还在当空,想着时间宝贵,还是马不停蹄地去往了下一站。

只是没有想到,下面对的这一站,居然成了当日旅行的巨大惊喜。

水口村在平阳县城的西北角,面积不太大,7.8平方公里,但我们一下车,每一个人都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地迷住了。

崭新的柏油路,雪白的屋墙,袅袅的炊烟,田里劳作的老人——这一切,就像是一幅纯天然的田园画卷。

这座桥,建于1978年,是水口村未通路之前的记忆,现在也作为文物加以保护了。

百水台,是村主任自己设计的,水口村的一处标志,阳光一照,五彩缤纷,镜头捕捉过去,闪着夺目的光泽。

这里的河水是天然的游泳池,水温常年25度左右,水位线保持在一米三左右,池水清澈,是游客最集中的地方。

下游的水面上飘着一排小木船,既是船,又是餐桌,当人们漂在水面上吃饭,摇着竹竿,这船可以漂到任何一个地方。

惊奇地听说,水口村在2013年之前,是一个以养猪为主的村子,“行人路过都要捂着鼻子,汽车开过,都不敢摇下窗子”,老祖宗留下的绿水青山,破坏掉了,金山银山就没了。

从2015年起,水口村开始进行环境整治,才有了今天的如画风景。

现在的水口村,村子里有保洁员、有巡逻员,有专人服务于游客。随时保持警惕,再也不能破坏自己美丽的家园。

整个村子四面环山,山青水绿,被称为“平阳的香格里拉”,非常非常漂亮。

离开水口村真的是恋恋不舍,可惜我们的住处没有安排在这里。

天色已晚,摸着黑到达住处,来不及环顾四周,便沉沉睡去。

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早起,我们眼前,是惊掉下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