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特效药为何这么“便宜”?这篇文章逐一告诉你答案

最近徐峥主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热映,口碑票房双丰收。

在大家纷纷为电影点赞的同时,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疑惑:为何印度的药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便宜这么多?

可能很多人会说:还不是因为其他地方的无良奸商利欲熏心嘛!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或者说不完全是!

那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逐一为你揭开答案!

1、专利保护期

何为专利保护期?

专利保护期是指专利被授予权利后,得到专利保护的时间期限。

通俗点讲就是张三搞出了个东西,而这个东西又是独一无二的,然后他为这个东西申请了专利,让权威机构昭告天下,这东西只属于张三,其他人再搞出这样的东西也是无效的,而且没有经过张三的允许,就贸然去仿制这东西是犯法的。所以张三就获得了这东西的权利,而这个权利是有期限的,这个期限就是专利保护期。

现在回到身上,同样,专利药也是存在专利保护期的,而且这个期限还不短,一般都是20年。什么是专利药?我们把它理解成就是上面张三搞出来的东西,这东西以前没有,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张三在这20年内就是这个药的唯一主人,你生病了要用到这药,你只能从我这里买到。什么?嫌贵?那是你的命值钱还是这药值钱?

看到没?张三就相当于垄断了市场。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这位张三的原型就是瑞士诺华制药,另外像法国辉瑞制药、美国强生公司、葛兰素史克、德国拜耳医药等这些世界制药巨头都具有这种垄断市场的力量。

但是,偏偏印度阿三哥不按套路出牌。1970年,印度《专利法》出现,它规定对食品、药品只授予工艺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这是什么意思?拿药品来说就是“我承认你做的药,你做药的方法我给你保护起来,但是你的药我不保护”。言下之意就是我三哥也可以做你的药,只要我和你的做法不同就没事,至于这个不同到什么程度你管不着。这么一搅局,我们印度三哥做出来的药平均价格只有专利药的20%~40%,这个药就叫做仿制药,这样一来印度药就比同类的药便宜了很多。

那么问题来了,这印度仿制药比专利药便宜这么多,印度药企还能赚钱吗?答案是能!而且还能赚不少!为何?请看下面这条。

2、新药的研发投入

我们都知道,药是救命的,容不得半点差池,所以一款新药在面市前需要做相当多的工作。

既然是研发,首先就是制定研究计划,就是要知道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所以这一阶段分析市场和行业动态、查找海量文献、甚至在实验室里制备新的化合物都是必不可少,但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是新药的临床前研究,这包括药物的合成工艺、剂型选择、检验方法、质量标准、稳定性、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等研究,这些东西是外行一脸懵逼,内行殚精竭虑。

然后进入药物的临床研究阶段。新药的临床研究分为I、Ⅱ、Ⅲ、Ⅳ期临床,这4期临床研究就不展开来说了。总之你只需要知道这临床临的是病人的床,就是这个阶段已经把药试用在病人身上了。我还记得前段时间我们的一个客户——某加拿大制药公司,因为Ⅲ期临床失败,导致一天之内股价爆跌!

注意红圈处

说了这么久的新药研发过程,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一款新药的研发投入是巨大的,时间上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花费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都是很正常的,而且这些付出还不一定能够换来最终的研发成功。

而印度的制药公司简化了,甚至是省去了这些过程,就相当于在成本上至少降低了几亿美元,所以人家即使卖的特效药便宜也不至于亏本。

3、新药的注册申报与审批

一款新药研发出来,证明对病人有效了就可以拿到医院里卖了吗?当然不行!

在拿到医院里用之前,制药公司必须要向当地的药管部门提交申报资料,这些资料文件至少都是上百页的。然后药监部门会核对这些申报资料,再根据申报资料,对药企进行现场考察,抽取样品检验。就比如瑞士诺华制药要在美国销售格列卫(就是《我不是药神》中的那款药),那FDA(美国药监局)就要对他进行上述的审查;如果他想把药卖到中国,那CFDA(中国药监局)也要进行这一套流程。等这一切都通过后,新药才能拿到证书和批准文号,最后才能上市销售。这个过程往往要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

虽然仿制药也要经过这个流程,但过程却相对简单和便捷。而且早期的印度药监部门,对仿制药的审批流程往往无需如此复杂,这就给印度特效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4、其他

其他一些比如药品的多级代理、关税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药价。像《我不是药神》里的程勇到印度大批量采购特效药格列卫,就是从药厂直接拿货,省去了多级代理的层层抽成。

结语:

印度特效药的“便宜”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占了那个时代的便宜,1999年,在印度加入WTO八年之后,印度政府开始修改专利法,逐渐收起了对国内仿制药的保护伞。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医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药品被纳入医保,同时降低药品关税,与国外制药公司协商降低新药价格等一系列举措,必然会使国内的特效药价格更加亲民。

最后,谨以此文致敬《我不是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