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公里最美小清河如何打造 三套设计方案请你来挑

源起济南四大泉群的小清河,是构成济南“南山北水、山水融城”整体山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由“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重要联系纽带。

在综合治理完成6年后,通过规划设计进一步优化小清河两岸城市功能、形象和生态环境,提升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打造供市民休闲娱乐的生态景观带,实现“水清、岸绿、宜游”,可以有效发挥小清河在提升济南城市发展活力、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城市品质方面的作用,对加快推进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也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4月,济南市规划局启动《小清河生态景观带概念规划及景观提升设计》编制工作。项目概念规划范围为济南市域内小清河流域及沿线湿地公园,西起济西湿地,东至市域边界,主干长度约70公里。

通过公开招标,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3家设计单位入围。如今,3家单位均已按进度要求编制完成概念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会,进入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建议阶段。

【】方案一:埠通景秀、水活文盛

“目前的小清河,在承载功能方面与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不匹配,在文化风貌方面与城市历史文化积淀不匹配,在生态环境方面与城市自然山水格局不匹配。”针对这一现状,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概念规划方案着眼于协调城与水、旧与新、蓝与绿三组关系,来构建城市滨水活力新引擎、塑造历史人文体验新画卷、建立水系生态景观新标杆。

方案提出以功能承接、文化彰显、生态提升为三大抓手,将小清河塑造成一条实现济南生态可持续、文化特色突出、促进北跨动能转换的流动的城市活力脊,构建起一条源水而立、临水而兴、因水而荣、溯水而合的城市及文化发展时空轴线。

具体实现方式概括为“植功能,活力提升”、“续文脉,古今碰撞”、“通关节,织补网络”三条路径。其中第一条路径立足于“通”、“植”、“补”,需要拓展滨河生态景观区域、构建通向其他功能社区的功能廊道,实现空间的有机融合、功能的外溢集聚和跨河功能的一体化布置,恢复休闲聚会功能、打造不同的运动娱乐场所、构建慢行游览体系;第二条路径着力于“塑”,包括场地回忆的重塑、小清河历史变迁及泉城文化的综合展示;第三条路径着眼于“联”,旨在打通生态关节点,构建生态安全网络。

景观设计方面,方案以“埠通景秀、水活文盛”设计愿景,通过重建城市、自然、人文的对话,重塑古今、传统、新生的桥梁,打造“一带两岸四轴,城水相依;一心四区五园,多点共荣”的小清河景观结构体系。

泉城印象

其中,“一心”为“泉城印象”。在济南大山水格局下,通过传统山水园林的设计手法补“泉”,打造以山水文化为主题、承袭济南“山、泉、河、湖、城”城市风貌五位一体、城市发展轴与历史文化轴古今碰撞的城市核心景观形象。“四区”即自西向东的源水而立、临水而兴、因水而荣、溯水而合四大特色功能片区。“五园”分别为以下5个主题文化园——

舜耕水泽:依托济西湿地,在原有田园肌理基底上打造以农耕文明为主题,以医疗康养、水体净化为主要功能,具有大地艺术美感的文化体验园;

风华济南

风华济南:以老济南商埠文化为主题,以休憩游览和娱乐商贩为主要功能,通过一条象征风华记忆的百年步道贯通滨水主题景观,重塑滨水商埠的活力与风貌;

鹊华在望

鹊华在望:配合北部华山湿地,以传统画论的视角、现代艺术的主题,提供一个观山望水的载体和休闲娱乐的平台,重塑“鹊华烟雨”景观。

港曲泉依:结合遥墙湿地及小清河复航工程,以航运文化为主题,设计航运之魂、泉灵之韵、绿径之源三条简约、具有格调的景观带,表现航运繁荣、水利畅通的景象;

清波泛然:通过设计田园生态格局的生态线、郊野活动空间的活力线、自然艺术廊道的文化线,表达绿脉、水脉、文脉交融,天人合一的山水自然景观。

【】方案二:百里画廊、脉动泉城

在完成综合治理6年后,城乡水务部门今年首次启动了小清河城区段30余公里的生态清淤工程,“洗肠”的目的一是确保汛期安全,二是提升河道水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清河“水脏”的问题。

在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概念规划方案看来,水质差仅仅是目前小清河存在诸多问题的一方面。方案认为,除了流域水质需要改善外,目前小清河还存在“没活力”、“不亲民”、“不美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方案以“百里画廊,脉动泉城”为设计定位,从四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力图恢复小清河“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的历史图景,将小清河打造成北部城区最贴近市民生活的生态骨架、活力枢纽和曼妙绿廊:

“以水润城”规划生态系统,从构建区域水生态基础设施、响应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以再生水为最主要补源、实施驳岸生态化改造等方面,系统性解决流域水质问题;“以文活城”构建游憩体系,通过打造“清河八景”、完善河岸开放空间系统、这话丰富的滨河节事,打造小清河两岸有趣、服务完善、节事丰富的游憩体系;“以绿链城”梳理交通体系,调整区域交通、降低滨河北路等级、外移主干路网、调整公交体系、构建慢行网络、提升慢行体验;“以貌融城”引导城市风貌,确定沿线重要视点、核心视廊,控制滨河开发强度及建筑高度,在此基础上严控河岸建筑风格、立面色彩等城市风貌,形成韵律有致、色调丰富的滨河天际线。

以上述策略为基础,方案提出“一廊、三轴、六区、八景”的景观结构设计方案。其中,“一廊”为小清河廊道,“三轴”分别为千佛山轴线、工商河轴线和大辛河轴线。“六区”具体为——

睦里清源

睦里清源:响应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规划,增设静养空间及慢行通勤专用道,构建以自然基底为特色的康养林荫景观;

静享乐活:城区段周边居住用地较多,居民使用需求旺盛,景观设计以小型开放空间植入以及活力提升为重点,打造绿荫下梯级花台间的立体休闲通廊;

古济新市:小清河北湖段地处城市中轴线和文化旅游核心区,规划充分挖掘乡土遗产,以工商河、大明湖为两大景观轴线,适当补充城市文化活力节点,设计青翠竹林下的济南创意文化体验长廊;

华景乐游:配合华山片区开发,打开与华山的视线通廊,恢复“鹊华烟雨”历史景观,形成华山脚下的济南传统文化体验长廊和以华山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景观;

遥墙生态:依托遥墙生态特点,打造生态核心段,强调自然驳岸恢复,增设郊野休闲空间,打造充满生机的自然湿地景观;

济水新埠:结合小清河复航工程,对河道进行环保疏浚,强调两岸重建,重现小清河白帆点点穿城绕郭的现代航运之景。

而“八景”,则是指在沿线重要节点打造的“清源鹭影”、“水林医养”、“清湾康体”、“文苑荷香”、“盐河遗风”、“曲溪揽华”、“遥墙水韵”、“东湖野趣”等8个主题景观。

【】方案三:一带十景、河城共生

小清河因泉而生,因城而兴,成长于城市,也服务于城市。

以此为规划设计思路的发端,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交的概念规划方案提出构建“一带五区十景”的总体规划结构,通过整合利用小清河流域文化资源和景观生态资源,紧密结合济南“北跨”发展等上位规划要求,以小清河景观质量和人气空间提升为核心内容,带动流域整体的生态环境、产业功能、景观文化、绿道体系、城市活力等多方面共同发展。

其中,“一带”为小清河生态景观带;“五区”分别为源头保护区、商业活力区、文化水岸区、郊野休闲区、航运服务区;而“十景”则贴合沿线重要节点,以“睦里水乡”、“美里清澜”、“粟山濯清”、“泺口苑囿”、“北湖塔影”、“板桥桨声”、“华山翠韵”、“遥墙荷风”、“济港汇波”、“章丘远航”十个富有地域特点的名称来彰显不同的景观特色,打造城市新名片。

在实现路径上,方案提出将小清河流域打造成绿色济南的“山水格局复兴带”、底蕴济南的“泉城文化活力带”、美丽济南的“生态修复示范带”、富强济南的“城市经济发展带”。具体来看——

复兴小清河历史意象的景观格局,营造绿色济南的山水格局复兴带:利用小清河串联“齐烟九点”,打造三条“微循环”探山游线;通过打造一干多支、一轴多点的流域绿道系统,构建小清河流域生态廊道,发挥小清河在城市景观格局中的价值,使小清河成为城市山水格局的串联纽带;

彰显小清河历史文化与景观职能,构建底蕴济南的泉城文化活力带:规划连续的滨水步行流线串联五大分区、十大节点;结合水、陆游线规划和服务设施规划,形成体现水运文化和城市人文风光的景观走廊;结合节事活动点的植入,使小清河景观融入居民生活,传承泉城历史文化精神,重现小清河文化的活力和光彩;

提升小清河全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蕴育美丽济南的生态修复示范带:通过建立低影响开发与雨水管理系统,整合提升流域水系湿地资源,挖掘湿地生态效益与价值,从而改善小清河的水体环境质量与防洪威胁,构建“景观弹性发展”的小清河生态安全格局;

引导小清河沿线用地与业态升级,打造富强济南的城市经济发展带:整合破碎用地,梳理道路交通、开展小清河复航工程和慢行系统,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辐射周边,实现小清河联动互促的城市发展。

看完上述3个方案,如果您对小清河生态景观带提升有好的意见建议,可发送邮件至jnxqh2018@163.com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