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即将登上国际舞台!同时,这个地区也将如虎添翼

近段时间,

肇庆对外交流与合作可谓大动作不断。

继昨天澳门特首访问肇庆,

推动肇澳更深层次合作后,

今天,又传来一则好消息,

肇庆即将走上国际舞台!

7

10

周二

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与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在市委小礼堂签署《肇庆高新区规划咨询合作协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黄勇,市委书记赖泽华见证签约。

双方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肇庆高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人文优势和枢纽门户优势,对内深化与珠三角城市结对合作、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外全面对接面向东亚、东南亚、辐射欧洲和北美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以高水平的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签订协议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

将为肇庆高新区带来……

▼▼▼

专题研究

★ 找准肇庆高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 推动肇庆高新区构建国际产能合作重要平台建设。

★ 推动肇庆高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领域互融互动。

★ 推动肇庆高新区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 深入研究肇庆高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

★ 推动肇庆高新区深度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国家战略。

★ 推动肇庆高新区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验区。

★ 提升肇庆高新区内外贸融合发展。

平台搭建

结合肇庆高新区资源条件和优势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合作路径,探索境内外园区平台载体共建模式,搭建招商引资和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创办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和高峰论坛,搭建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体育产业、国际交往等优势产业国际合作平台。为推动肇庆高新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创造有利条件。

资源对接

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动向和国际合作信息,推动肇庆高新区“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合作发力,开辟国际产能新阵地。及时掌握国际经贸与产能合作的政策动向和投资信息,推进与国际组织、外资企业开展合作,对外搭建中外产业双向合作的创新平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黄勇

在国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的重要关口,肇庆要抢抓机遇,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取得应有地位。

对肇庆的未来发展,

黄勇也提出十点建议:

坚决对等对标,深化学思践悟;

谋划顶层设计,始终运筹帷幄;

资源要素整合,力促动能转换;

着眼优势放大,鼎力塑造精品;

重点突出发力,打造高端平台;

扩大内外合力协同开放;

借力港澳优势,强化金融支撑;

坚持创新引领,探索创新发展;

延续千年文脉,讲好肇庆故事;

奋发凝神聚力,打造机制高地。

预计,

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和肇庆组织专家编制的

《新时代广东肇庆高新区全面开放专项规划》

将于10月底提交。

借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资源优势

未来,肇庆高新区将在跨区域合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并走向世界舞台参与国际竞争!

因为,我们底气十足!

这里有

千亿新能源产业聚集

作为肇庆工业发展“366”工程的主导产业之一,

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在高新区已初步形成。

截至目前

肇庆高新区已有4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1家特种汽车改装企业和18家汽配企业,总投资额超300亿元,初步形成了覆盖整车和电池、电机、电线、轮胎、底盘、中控锁、传感器、照明系统、制冷设备等零部件,达标达产后年产值超10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高新区4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

这里有

科技创新硅谷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肇庆高新区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截至2017年底

肇庆高新区存量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9家,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与国内高校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5家,区内企业组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44家、院士工作站5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1.4%,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肇庆高新区内企业2017年共申请专利1524件,占全市的28.5%;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高新区成功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园区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占全市比重的1/3以上。

这里还是

肇庆高端人才集聚的洼地

近年来,

高新区在招才引智方面下大力气,

筑巢引凤和主动出击双管齐下,

人才引进工作成效显著。

2017年至今

高新区累计举办常规人才招聘会34场,共吸引区内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6720个,成功录用4050人;组织企业赴外招聘8场,成功录用1356人。

通过肇庆高新区这一重要平台,

肇庆将全面对接和深度融入

粤港澳大湾区,

为湾区的发展贡献肇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