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独库公路,一条美丽与凶险并存的景观大道

今天说的这条逶迤盘旋在天山脊梁上的公路,宛如一条山间的巨龙,连接着古老的龟兹古国(库车)与新兴的石油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

在地图上,它正式的名称是独库公路,即新疆人口中常说的“天山公路”即使是看惯身边风景的新疆人,也会被一路景色所迷醉。他们说,这条路处处都是美景,是一幅长达500多公里的风景画长卷。公路穿越的是地质不稳定地带,一路除了穿过天山主脉即多列支脉,并跨越5条较大河(奎屯河、喀什河、特克斯河、开都河、库车河),其间还夹杂着数不清的无名山峰与无数小河沟。独库公路北起北疆油城独山子,南止于南疆重镇库车,全长562.25公里;海拔2000米以上的路段有280多公里,沿线连接了4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达坂;天山中的5条较大河流与公路交会;路上有世界最长的防雪长廊和海拔近3400米的哈希勒根隧道。天山是新疆的水塔,无论是北坡还是南坡,都有梳齿一样并排的河流群,河流沿山体下切、侵蚀,常常会形成壮观的峡谷。独库公路起于天山北麓,与奎屯河大峡谷相连,止于天山南麓,与库车河大峡谷相连。所以,这幅美景长卷以大峡谷起墨,又以大峡谷落笔——在众多公路中,这样浑然天成的“设计”绝无仅有。

穿越奎屯河,美景常常在最险要路段,这是一处浑然天成的雕塑博物馆:两岸断崖上有许多风化的“泥塑”,近看像人物雕像,远看似大型浮雕。从不同地点、不同角度看去,这些“雕塑”会变幻出不同的形态。从峡谷的“肩部”平视,各种雕塑造型仿佛阅兵的方阵;从谷底仰视,它们则像列队的战舰。独库公路北段几乎与奎屯河并行。穿过奎屯河峡谷后,人与车很快行驶在盘山路段。随着公路蜿蜒而上,我的视线渐渐抬升。群山的映衬之下,公路看起来像一条细细的蛇。

面对铜墙铁壁般的石崖和九曲跌宕的山道,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屏住呼吸,生怕一走神,车子会一头撞在峭壁上,或者脱离公路,掉下山崖……跟我们的恐惧不同,时而出现的野羚羊、黄羊,却一个个神色淡定,跳跃自如。整条逶迤的独库公路,可以说是集险、奇、美于一体。所以,要完成独库公路之旅,一定要练就足够的耐心与心理承受力。赶上了河流丰水期,一路上可以看到许多奔腾怒吼的河流,还有蓝宝石般的高山湖泊,雪山、森林、草原、荒漠……不同的景观、不同的色彩,仿佛电影镜头不停切换。最美的路段,也往往是最险的。

欣赏冰雪与草原的盛宴海拔近3400米的哈希勒根达坂(从独山子出发行进约86公里处)是独库公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翻越这座达坂,就是独库公路的核心地段,也是最艰险的地带。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欣赏一场草原景观的盛宴:公路西侧,可以望见翠绿的伊犁河谷,那里有两处哈萨克族人的牧场——那拉提草原、唐布拉草原;公路东侧,尤尔都斯盆地中的开都河从西向东而流,椭圆形的聚宝盆中,有我国第二大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

7月,正是绿草如茵、野花似锦的时节,只见一座座蒙古包和哈萨克族毡房,像织在绿毯上的朵朵白花,祥和而安静。抬眼而望,林海、草原之上,几乎是晶莹的冰雪世界:雪线附近是雪峰冰川,填满山谷的是山谷冰川,其间还有冰斗、冰碛、冰舌、冰湖等,连这里的岩石都常年被冰雪包裹起来。这些冰岩畔,甚至可以看到竞相怒放的雪莲,不禁令人赞叹。由于冰川作用,这里形成了赛横得勒、乌勒肯萨、博尔阔拉等明珠般的小湖。

这冰雪世界并非生命禁区,乔尔玛的低海拔地带有一处乔尔玛草原,赫赫有名的尼勒克军马就出自那里。再往南走,是独库公路上的另一标志性山口——海拔3200多米的“铁里买提达坂”(距库车县城约93公里),这是到达库车河大峡谷之前要过的最后一个大山口。

过了冰雪覆盖的铁里买提达坂,我们将要聆听的是这部宏大交响曲的高潮部分——库车大峡谷。

库车河畔,有干旱山谷,也有瀑布急流库车大峡谷周围是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维吾尔语称其为“克孜利亚(意思是红色山崖)”。大峡谷大致呈南北弧形走向,开口处弯向东南,末端又微微向东北弯曲。整个峡谷又不是单一的山谷,而是由一条主谷和7条支谷组成,绵延5公里;谷底最窄处只有0.4米,又像是窄窄的地缝,仅容一人低头弯腰,侧着身子通过。

到达库车大峡谷,这迷宫一般的峡谷曾是文明荟萃之地,比如,开凿于唐代的佛窟“阿艾石窟”就在附近。从大峡谷向东南方向走,迎接我们的依旧是连绵的峡谷。看地图才知道,附近有两处高山湖泊——大龙池、小龙池。大、小龙池紧密相连,如两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高山腰部。

尼勒克县,乔尔玛交通枢纽附近,伊犁河的重要支流喀什河从附近雪山发源,自东向西流淌。河畔不远处,屹立着一座高高的纪念碑和一座肃穆的烈士陵园。凡是在独库公路走过的人,一定会来这里凭吊——这里长眠着一群因为筑路而牺牲的人。

独库公路开通之前,连接新疆南北的公路只有一条。当时,从独山子到库车,需要绕道乌鲁木齐所在的216国道走1000多公里。独库公路通车后,两地间的里程缩短了近500公里。不过,公路的诞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线路方案在1964年提出,直到1969年才开工建设,至1983年完成全线通车。最早通车时,所谓的“公路”多是砂石路面,柏油路面的改造直到近两年才完成。且不说沿线的景观,单是这条公路本身,也是一道罕见的奇观。

为了修通这条公路,数万名官兵连续奋战了十多年,在看似不可逾越的达坂上凿通隧道,在黄羊望而却步的达坂上开凿山路,在雪峰连绵的地带设置防雪走廊……这期间,先后有128名筑路官兵因雪崩、泥石流等献出生命,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只有16岁。公路边上的纪念碑和烈士陵园,是他们的埋骨之地。

这里的养路人员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难度。”由于沿线地质疏松,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独库公路堪称“公路地质灾害的博物馆”:一是因为雪灾频繁,独库公路每年11月封路,次年5月消融后重新开通,只能半年通车。二是这里泥石流频繁,全线较大的泥石流多发地有5处。

独库公路穿过的冰达坂地带,年均气温约在零下10℃,沿线受雪灾影响的地段有100多处。仅1980年这一年,施工地段发生雪崩341次,有时一次雪崩达几万立方米。在诗人和文学家眼里,天山之雪是晶莹洁白的,是轻柔妩媚的,常常被比作仙女、天使。可是,对于修路和养路人来说,它是威胁、吞噬生命的凶神恶煞。正因为如此,独库公路虽有大量美景,却很少有游客涉足,更别说开辟旅游线路了。独库公路于1983年通车,但直到30多年后的2013年,这里仍没有开辟专门的旅游线路。

独库公路不是一条普通的公路,它身上凝聚着几代人的努力,凝聚了众多人的智慧。雪与沙、冰与火、有与无、生与死——这些纠结的矛盾元素,糅合着、氤氲着,共同锤炼出了一段不平凡的传奇。这就是独库公路,一条美丽与凶险并存的景观大道,一条书写过历史传奇的英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