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门第,三尺讲坛任驰骋

迎宾小学教师樊小丹。

小学教师符琴。

一家两代人,同是人民教师,同在益阳市赫山区迎宾小学任教,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婆婆叫樊小丹,媳妇叫符琴,她们都出身于书香门第。

樊小丹今年54岁,明年即将从教师岗位上退休,1984年从益阳教育学院毕业后,樊小丹选择了教师职业,到泥江口镇塘湾村小学任教。樊小丹回忆:“塘湾村地理位置偏僻,一个班有70多个学生。那时候,乡村还是泥巴路,最远的学生要徒步走10多里路,天不亮打着手电筒出发,到学校刚好能赶上升旗仪式,升国旗用的是一根长长的竹竿,高年级一位学生慢慢拉着绳子,其他学生列队敬礼,唱国歌,表情严肃,在他们心里,升旗是那么的神圣。放学了,家长要来接,回到家,天就黑了。”

谈起当初的教学条件,樊小丹说:“我在泥江口塘湾村教书的时候,刚开始还没有电,晚上批改作业用的是煤油灯,小小的宿舍里,很快就烟雾腾腾的,呛得人咳嗽不止。除了语文、数学两门主课是一个教师教学,像体育、美术、音乐,都是几个班级合在一起上课。我们每周只有星期天休息,学校16名教师,教学任务都很重。我一周要上28节课,还兼做班主任,早起晚睡,习以为常了。”

樊小丹几经调动,始终没有离开教学岗位,虽然她有很多机会调到其他部门工作,她都放弃了,2016年,樊小丹调到迎宾小学,依然坚持在三尺讲坛上,春风化雨,教书育人,樊小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终生做教师,我感到很荣幸,从没有想到离开。”

相比婆婆樊小丹来说,媳妇符琴年轻了几十岁,符琴出生于教育世家,她爷爷、爸爸都是做教师的,耳濡目染,传统教育的熏陶,让她在2001年也选择了做教师,符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刚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是在新市渡小学任教,符琴告诉记者:“那时候的学生读书条件艰苦,穿着都很朴素,下雨下雪的天气,孩子们身上打湿了,靠身体焐干,有时候放学了,学生身上的衣服还半湿的,想起来真是心疼。”

除了学习,符琴还带着学生搞勤工俭学,采茶叶,交学费,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挣学费,格外卖力,也很有成就感,符琴认为:“现在的学生很聪明,受的教育也好,但是缺乏动手能力,有些学生连值日大扫除都要家长帮忙做。我觉得,现在的孩子,除了搞好学习之外,还需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樊小丹、符琴认为:“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做老师,桃李满天下,就是最大的成就。从没有电灯,到现在可以用电脑收集资料,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条件好了。我们感受到时代的巨大变化和进步,我们相信,随着祖国越来越强盛,我们的教育事业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