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相营销课已做好活不过12点的准备,我们却甘愿做“韭菜”

今天早上(大概7点),朋友圈被新世相的营销课刷屏了!

光从海报上看的话,跟前几次的网易、三联的营销课很相似:

强大IP+标题党+诱导分享

这在运营人看来已经是很老套的玩法了——微课裂变。

奇怪的是,新世相居然能在这个被人“嚼烂”的模式下再次刷爆朋友圈。是网友人傻钱多还是这个课程真如宣传那般“货真价实”?

先从海报的设计说起:

初始价格是9.9元、二级分销、万份涨价

每万人涨价会涨价5元,让后来者推广收益更高,同时购买者有紧迫感。

从早上7点开始,朋友圈就开始一场“价格大比拼”,看谁是这场营销的“获利”者。

“只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让很多网友趋之若鹭,新世相也通过这个小心机实现了一次营销多次转化的效果(想必比他的营销课还精彩):

公众号增粉(生成海报需要关注公众号)+社群流量导入(获取听课方式需要进群)+APP导流(下载APP后才可以听课)+品牌曝光(毕竟又一次刷屏了)

在这个拉新成本越来越高的时代里,新世相少有的开启了“赚钱拉新”的模式。

而各大媒体的宣传更是带来一波波高潮:

(其实在活动开始之前,新世相团队已经完成了课程录制、流程测试、以及KOL的联系工作。)

任何引爆朋友圈的活动都少不了前期的种子用户,新世相本次活动开始前也是找了大量的合作方,以及之前在知识付费榜单上的KOL进行合作,保证第一波流量的足够爆发。

(i排版开启“买一送一”模式)

对于想通过分销来赚取“佣金”的网友,在各大营销号面前不过是九牛一毛:

而这正好印证了“长尾效应”的市场规律——

大多数需求集中在了头部,成为了带动趋势的力量,而尾部小量零散、个性化的需求会成为追随力量,形成需求曲线的尾巴。夸张一点说,长尾效应消费的正是那一条长长的尾巴,小众需求的市场累加起来,将会形成比头部趋势市场更大的市场。简要来说,即从每个人身上赚少量的钱——但是要赚更多人的钱。——鲸媒体

赚很多人的钱,带来大量的流量,上午9点左右,新世相读书会App或因流量过大,导致服务器出现故障已经无法下载。

紧接着11点左右,经大量用户投诉,新世相营销课的页面已被封

这并不是偶然,新世相早已预感到封号的风险——启动小号,不至于大号折损,叫停之前,闪电行动已导入不少用户。

很多人甚至在群里喊话退款,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很多冲着课程去的反而被微商,被恶心到的网名开始群起攻之:

微博下也是骂声一片:

不知道新世相此次的营销能获得多少粉丝,失去多少人心,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会很快忘记。

当下一波“知识分销”来临时,我们仍会义无反顾,对于那些质量“参差不齐”,教人如何打造付费爆款产品的“知识”,我们毫无抵抗力。

正如三表说的:

所以你们看,只要品类合适,我们都是拼多多的用户,端着中产阶级的架子,你,几本?

不管是被割的“韭菜”还是“酸葡萄”者,买卖决计不亏,只是我们何时才能缓解内心的焦虑,不加思考的加入他人设定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