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老盏?建盏做旧大揭秘!

宋代时期盛行的斗茶之风,使得建盏闻名于世。在权贵之间流行的斗茶将游戏,斗的是茶汤之白及汤花之匀细和持续时常。

建盏的制作工艺特别,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也导致其成功率比较低,加上古代制作设备有限,所以能够流传到现代的老盏越来越少。建自元代逐渐衰落以来,遇到了一个重新扬名的时代,建盏的市场逐年走俏,老盏不可多得,老盏中的上品更是价值连城。随着老盏价格越来越高,市面上的“假老盏”也开始让收藏家们头疼。不少商家开始玩起了“新盏做旧”的把戏。

▲宋代建盏

想要买到真的宋代老盏,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建盏“做旧”的方法这时候想要寻得一只真正的古盏,还真得需要一双“火眼金睛”。那么在面对市面上的老盏时,元芳你怎么看呢?

一、高仿常见的方法

01、消光去音法

既然老盏没有“贼光”,那么不良商家就将重点放在消除建盏的“贼光”上。通常消光都是采用酸化的方式,将酸性物质(如氢氟酸、草酸)混入泥土,再将新烧的建盏埋入这种被酸化的土壤中,将建盏表层腐蚀至没有“贼光”。

然而这种人为的腐蚀会造成一个弊端,就是一只盏每一处的腐蚀程度,从而出现深浅不一的凹坑,并且釉面给人以死板晦涩的感觉。

▼酸化的建盏。左图为盏内壁,右图为放大50倍的影像,能看到凹坑

▼宋代老盏表面有气孔,且比较平滑,不会出现凹坑

早期的酸化手段还不算高明,如今越来越不好分辨,现在的做旧方法不再单一,而是多种方法组合在一起,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消光”就是用强酸性物质在釉面上做处理,去除新盏釉面的“贼光”;而“去音”是在一定的高温烧制中取出新盏,直接丢进冷水中,使敲击的声音不会那么清脆。

02、修工

老盏的做工十分讲究,特别在胎底可以判断出来,老盏的修工自然且流线行云流水,而新盏偏工整,有现代的痕迹。

▲宋代老盏黑足、黄足胎底

03、胎色

宋代老盏经过八百余年的风化,有许多细节上可以看出来,因是露胎,胎底是否有强酸物质处理过的,可以看得出来。

▲宋代老盏胎底

04、咬釉面

宋代建盏由于在户外的风霜土咬的,釉面会有一定的岁月的痕迹,仿制的匠人会通过强酸性化学物质“咬”其釉面,从而让釉面去除新盏的“贼光”,新盏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光亮度,而宋代老盏没有的,这类盏是不可以使用的。

▲宋代兔毫老盏

▲宋代油滴残片

05、接底

有民间高手在建盏露胎部分,将宋代的建盏底接上新盏的釉面,这需要高超的技法,所以判断建盏要从多维度分析才可以得出结果。

▲供御款老盏接底,用老盏和老底拼接起来

06、复窑

宋代建盏有一些“未烧熟”或者釉面不理想的建盏,重新施釉或不施釉重烧,这种会比较好识别,主要可以从釉面风格、光亮度、胎色等方面分析,如果是油滴,你别想了,建盏油滴很稀缺的,复烧盏普遍不贵。

光知道新盏“做旧”的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买盏还需要掌握建盏的鉴定方法。鉴别老盏,基础知识是关键!

二、辨别的方法

1、 建盏在两宋二百多年的生产史中只生产盏、杯,器型较简单。而不像其他窑口的的器型:壶、瓶、罐甚至是仿青铜器。

2、 建盏的胎、釉配方较简单。成熟窑口基本是使用单一配方。建盏所有的玄妙均在窑内。即使是最有名的窑口、经验最丰富的窑工要出银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这类窑变盏也是可遇不可求,只是几率更大而已。

3、 建盏是宋朝唯一皇室御用而未设御窑的瓷器。正因为建盏精品可遇不可求。皇室御用建盏均为以下途径得到:

(1)汇集当时最有名工匠打造皇室专用盏型并在碗底落款“供御”“進琖”之后交予最好窑厂放置最好窑位烧制。所出为精品后进贡皇宫,不合要求者就地打碎掩埋。这可由窑址出土的众多“供御”“進琖”碗底得以应证。

(2)征集各大窑口所出的精品窑变盏进贡。这可由杭州南宋皇城遗址出土的各类碗底无落“供御”“進琖”款的银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这类窑变盏残片得以应证。

对于新人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老盏的价值与鉴别技巧还是非常困难的,建议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找一个专业的平台,多了解建盏,在熟悉了古建盏与现代建盏差异以后,再去鉴别也就很容易了。

三、图解分析

图1为宋建窑兔毫盏,口沿残破,釉色光洁肥润,浅圈足规整并倒角(修刀),胎骨黑色、粗密、坚硬厚重,胎表深沉凝重,饰银兔毫釉,纹理清晰且有从釉中渗出之凸感。

▲图1

图2为新仿建盏,属中高仿,胎釉与建盏相近,重量亦接近。

唯过于小心,工整有余而自然飘逸之气全失。显得拘谨小气,胎表无老气,釉面火气重,有贼光,兔纹间夹杂褐斑为新仿配料的弊病,全无渗釉之肥厚感,只见浮泛气,从流釉看施釉亦不大胆,显做作。

▲图2

图3,图4为宋东张窑兔毫盏,完整无损,釉色、毫纹较佳,缺乏润厚。

为该窑早期作品,仿建较形似,圈足工整亦见修刀(倒足),胎色黑灰,细腻坚硬,胎体不及建盏厚重深沉。

饰黄兔毫纹,釉层稍溥,釉面见水锈痕,施釉不及施釉线,流釉过多与匣钵底部黏连。

▲图3

▲图4

图5为新仿东张盏,为老胎新釉之作。较易迷惑购藏者,因为造型与胎体等均自然老到,为熟练窑工之作。

新釉覆盖老釉不留痕迹,破绽亦为配料配方和覆釉过薄,若为宋釉,烧透的产品定见聚流釉。

釉面虽经高猛酸钾等浸泡,又经土蚀,虽不见了贼光,但表层晦涩却无法压住胎釉新火之气。

▲图5

图6为宋元茶洋窑兔毫盏,胎骨灰色,浅圈足近饼,修足随意大胆,足底见剔出乳突留下的凹三角形,即为茶洋盏的主要特征之一。为日本“灰被天目”造型的母本。

▲图6

图7为新仿茶洋盏,高仿产品,亦为老胎新釉二次入窑烧造,不易识破。

该盏造型为茶洋窑束口中腹盏,是用元代胎坯施新釉后烧就,流聚釉自然,因釉裂又经修饰,给人以老货有缺陷而修饰之感。

新釉为仿建盏釉,该釉色茶洋窑不见,而胎体及造型是典型的元代茶洋“平肩”盏,“平肩”(即腹底与圈足间修成约90度直角)为茶洋窑主要特征,日本藏著名的“灰被天目”束口深腹盏即为南平茶洋窑生产,亦为“平肩”。

卖老盏一定要慎重,尤其是对建盏和建盏历史了解不深的盏友,要慎重。可加笔者交流vx:1850599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