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玩手机,你为什么一定要“收”?

对学生手机,你为什么一定要“收”?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农村学校的老师上课时收了一个四年级学生的手机,因为这位学生上课时一直在玩并且影响了其他同学。手机被收,学生情绪立刻亢奋,爬到窗户上站着,说如果不还手机就跳下去,老师只好立刻还了手机。后来老师联系家长,但家长却怒气冲冲地面对老师,说这位老师不会教。这位老师委屈地给我说:“现在的家长冥顽不灵。”

对于这位老师的委屈我能够理解。但导致这样的结果,是家长冥顽不灵还是我们自己的做法不够专业呢?

首先,对于学生的手机,你为什么一定要“收”?

想一想,一个农村学校的四年级的学生,手机在他心中是一份多重的财产,获得一部手机多么不容易?你不给他说明的“收”在他看来意味着一笔巨大的财富会被你据为己有,他将失去这部手机。你要让他失去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一笔财产,他哪里会心甘情愿?现在,没有其他办法,他选择、一种极端但他认为最有效的方式,你是不是应该多一些理解?再退后一步:

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是要制止的,但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玩一下手机一定要大动肝火吗?想一想,你自己在中学、大学的课堂上玩手机没有?就是现在,你在下面听人做报告、开会时你玩过手机没有?你自己是成人都做不到,干嘛对还是孩子的学生的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多一些宽容?

当然不是不纠正,不是不教育。但我以为,可以采取温和的方式,比如可以对同学说:“你也知道课堂上玩手机会影响你的学习。但手机在你手里,你自己管不住。我希望你自己把手机放在讲台上,下课以后你再自己拿下去,下次不要带进教室了。”这样的处理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手机不会失去,不会被损坏。你这样理解他,他可能就不抗拒你。如果学生不拿上来你也不要较真自己去“收”,千万不要搞得自己下不了台。你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我以为你要把手机放在讲桌上才是解决办法,结果你知道自己想办法,关闭手机放在桌子下面,这也不错。”给他指明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会不会更容易理解和改变?

我自己给大学生上课,也会遇到学生课堂上玩手机。我的处理主要有两种:一是走到他(她)身边,把激光笔照在他的手机屏幕上,学生玩游戏突然发现手机屏幕上多了一个光点,寻找光源,他看到的是我的微笑,学生自己就会不好意思,赶紧把手机收起来。有的时候,我会这样对同学们说:“顾城有一首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我在给你讲课,你一会儿看我,一会看手机。我发现你看我的时候少,看手机的时候多。”大家一起笑笑,玩手机的学生也会有所收敛。

现在,再说和家长沟通的问题。如果采取温和的方式,学生已经改过了,就不必给家长说了。遭遇学生要挟要跳楼,就有必要和家长说了。

遇到怒气冲冲的家长,首先是怎么理解的问题。我常和同学们分享:“一个重要的交往原则是:你要多理解别人,不要老要求别人理解你。”站在老师的角度,老师会觉得我该管,你就得配合我教育你的孩子。但站在家长的角度呢?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里都要跳楼了,你着急不着急?恐怕也会着急,如果对子女死活都不着急,那可能就不是亲生的了。这样你就可以理解和接受这些家长的态度了。

理解以后怎么沟通?

首先,用道歉来安抚和平息对方冲动的情绪。“很抱歉,遇到这样的事情把您请来,耽搁您的工作了。”(想一想,如果你孩子的老师不时叫你到学校,你要请假换工作,你烦不烦?所以道歉是应该的,而且又不会带来什么损失)

其次,申明自己行动的依据,说明自己管理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避免对方无理取闹:“课堂上学生玩手机,老师应该管,不管是不负责任,是尽到教师的义务。”

第三,说明导致的结果是意外,是孩子的性格和举动出了问题:“没有想到你的孩子会这样冲动,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第四,说明请家长来的目的:“今天请您来,是想了解一下你的孩子平时是不是也出现过这样任性冲动的举动。因为孩子这样冲动今后很危险,我们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办。”

这样将心比心的沟通,会不会好一些呢?

当然也可能这样沟通了,也可能还会遇到蛮不讲理的家长。真遇到了,肯定也会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如果我们不知道想办法,一味蛮干,那就要问问:“我自己是不是有点冥顽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