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自杀,是谁让我们的孩子如此脆弱?

如果你发现本文中的错别字请在评论区评论,将有意外的奖励哦!~

评论“视频课程”,将获得价值1980家庭教育视频课程一份!~

最近,朋友圈里疯狂转发着一则寻人启事,同时发布的还有出走孩子的照片和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如下:

爸爸妈妈:

我考虑了很久,还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很幸运有你们,因为有你们,才有现在的我;因为有你们,让我体会到家庭的温暖,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最温暖的情感。

我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我很努力的学习,做个有出息的人来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总是取得理想的成绩,受到很多人的宠爱,我很害怕失去你们的宠爱,可是事与愿违,自从上了中学,一切全都变了,好成绩离我越来越远,不管我如何努力,它都不再光临我,我真的好累好累。

想想自己,也是时候离开这个世界了,这个世界不再值得我留恋了,这个世界不喜欢我,这个世界不需要我,这个世界更容不下我,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还要留在这个世界?

我走了,你们不要找我。

当读完这封信之后我很快转发了朋友圈。幸运的是在我转发朋友圈的第二天,知情人士告诉我,孩子平安回家了。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我松一口气,为这个家庭感到庆幸。

事情过去后,我久久不能平静。现在网络上曝光的孩子出走、犯罪、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我很疑惑,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如此脆弱,经不起一点点的失败和打击?而且,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很极端,要么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要么残忍地践踏别人的生命,要么报复父母,要么报复社会。难道他们的心中就没有一点温暖和爱吗?

但是,万事有因才有果,这个“因”,有一部分是出在父母的身上。

其实我是一位家庭教育工作者,经常会有人问我:怎么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孩子和自己的关系不亲近怎么办?孩子爱打人是因为什么?孩子脾气特别大是怎么了?孩子总爱看电视玩手机该如何引导?

如果您的孩子也存在以下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做事拖拖拉拉,不爱写作业;叛逆,不听话;记忆力差;厌学;不够自信,自卑;骂家长;爱哭;不睡觉,不吃饭;打老师,斗殴,打同学等...”有类似这方面问题的家长和朋友可以关注老师我,帮你解决孩子存在的各种问题,另每天会更新关于家庭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关注我私信免费视频课程,免费赠送价值2988元,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针对家庭教育的专业指导课程!

期望太高

不知道各位父母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1.“孩子,你好好学习,爸妈受苦受累都是为了你!”

2.“孩子,这次你考了90分,下次就要考100分,这样才是给爸妈长脸呢!”

3.“你这学习怎么越来越不如以前了?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爸妈?”

4.“他们家孩子有啥了不起,我闺女要处处比他强!孩子,你可要给我争口气啊!”

……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父母的梦想,可是这样的梦想虽然美好,却是自私的。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会无形中带给孩子很大的压力。

就像文章开头那个留书出走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总是取得理想的成绩,受到很多人的宠爱,我很害怕失去你们的宠爱,可是事与愿违,自从上了中学,一切全都变了……”

孩子的内心是敏感的,很可能父母一句无心的话就伤害到了他们,甚至让他们误以为爸妈会因为学习退步而不再爱他们。所以各位父母可以督促孩子、鼓励孩子,却不能用压力来“鞭笞”孩子。

我始终认为,孩子没有必要一定要优秀,也没有义务一定要去为父母“争光”。孩子过得快乐,就是父母最大的成就,也是孩子最大的成功。

过度保护

不知各位父母有没有过这样的行为:

1.总是担心孩子受欺负,所以在孩子身上安装窃听器,或对孩子、老师追问不休。

2.孩子出去跟朋友玩儿,父母跟踪孩子,担心孩子见网友。

3.孩子要参加夏令营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父母说社会险恶,所以不同意孩子参加。

4.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在父母身边,孩子就像“小皇帝”一般。

5.替孩子承担错误,无论孩子出了什么错、闯了什么祸,父母都极力维护,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

如果家长有以上这些行为,就说明对孩子过度保护了。如今,孩子们的抗压能力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父母的过度保护让他们失去了面对挫折的勇气。

而父母过度保护子女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缺乏安全感。他们觉得社会太乱,游戏太危险,孩子太小、太脆弱,所以情不自禁地去保护孩子,从而养成了孩子胆小、懦弱、自私、主动性差、缺乏独立性等性格。

心理学家马斯洛发现,缺乏安全感的人经常感到孤独、被遗忘、被抛弃;对他人抱有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有悲观倾向;反反复复地反省自己、过分自责、自我过敏等表现。所以当父母陷在不安、悲观、孤独和不自信的各种情绪中,对孩子性格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自我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缺乏安全感,或者对孩子有没有过度保护的行为,如果有,请尽快改变。

其实,孩子大了,父母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闯,只有在与风雨的搏击中,孩子才能长出坚硬的臂膀;只有体验过失败,孩子才能找到成功的路,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陪伴太少

有一位父亲,曾是成功的企业家,却因对儿子的陪伴和教育太少,导致儿子成为了“深度网瘾少年”,两次被学校劝退。这位父亲软硬兼施,都没有让儿子浪子回头。后来,这位父亲放弃了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改作“专职父亲”,通过每日的陪伴,一点一滴去感动儿子、影响儿子,最终儿子彻底戒掉了网瘾,考上了重点大学。

这位父亲就是《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的作者贾容韬,如今的高级心理咨询师,共青团中央特聘戒除网瘾专家。

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用心交流,细心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给与支持和引导,才能避免孩子走入歧途。同时,父母也要提高自己,否则事倍功半。

贾容韬说过,父母要沉下心来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读懂孩子、读懂人性,积累教育智慧,提高说话艺术。实践证明,凡是认真学习的父母,他们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凡是固执己见、抱残守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只会逐渐走向歧途。

把孩子当作附属品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作附属品,对孩子不信任、不尊重,甚至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和孩子发生冲突,而亲子关系不和谐往往是导致孩子走向极端的直接诱因。

很多虎爸虎妈把孩子当做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打着“为了孩子未来”的旗号,逼着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让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最终只会让孩子内心充满抗拒和叛逆。

贾容韬曾这样建议广大父母:抛弃陈旧、腐朽、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老观念,如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附属品,是父母实现愿望的工具等等;接受与时俱进、更符合人性、孩子乐于接受的新观念,如孩子是受宪法保护的独立的社会人,他与父母的人格是平等的等等。

我们需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做事的方式和习惯,我们没有必要处处干涉。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性格能透露出父母的性格;孩子的言谈能透露出父母的学识;孩子的行为能透露出父母的素质;孩子的喜好能透露出父母的教育……孩子出了问题,不管是出走、犯罪、自杀,还是抗挫折能力不高,情绪容易激动,学习无法专心,父母一定要先拿镜子照照自己,看到自己的问题,调整自己,才可能真正的改变孩子。


如果您有不同看法也欢迎您评论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