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依托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清晨五点多,奈曼旗明仁苏木斯布呼勒敖包嘎查的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六点刚过,周边群众乘着车、骑着马,陆续涌向这个小村庄。

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十三,是斯布呼勒敖包的祭敖包日。当日举行了第四届斯布呼勒敖包文化节,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在斯布呼勒敖包旁,共同参加隆重的祭敖包仪式。

斯布呼勒敖包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传蒙古族最后一位可汗林丹汗的孙子布尔尼亲王曾在这里歇马晾鞍,敖包因此得名,斯布呼勒就是蒙语“晾汗”的意思。

敖包被视为内蒙古十大文化符号之一,斯布呼勒敖包祭祀活动在2016年被列入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座敖包是内蒙古草原上最大的单体敖包,底层直径19米,高13米,坐落在一个2500平方米的高大土坛上。

吸引游客前来的,除了有独特的祭敖包活动,还有内蒙古草原上最大的布施锅。位于敖包南侧有口巨型布施锅,容量为2500立方米,一次可熬5000斤粥,用于向参加祭祀活动的群众布施羊肉粥。

来自开鲁县的刘女士说,她每年都会来参加祭敖包活动。“在这片草原,斯布呼勒敖包祭祀活动已经成为广大农牧民的一个节日。”

祭祀仪式过后,明仁苏木首届农牧民文艺汇演那达慕拉开帷幕,32支代表队奉献了精彩的文艺表演。在蒙古族“男儿三艺”骑马、射箭、搏克赛事中,牧民选手各展身手。在搏克场地,来自库伦旗的敖先生说,他爱看搏克比赛,每年都陪朋友来参加搏克比赛的,感觉活动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了。

自治区非遗项目蒙古族传统弓箭的传承人诺敏说,自己制作的角弓在那达慕中被人们重新拿起,蒙古族传统文化通过那达慕、祭敖包等活动得到了传承与弘扬。

依托斯布呼勒敖包祭祀仪式,奈曼旗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以文化游、体验游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拉动乡村经济发展。据了解,每年有3万余名周边群众和游客参加祭敖包活动,活动已成为当地的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