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大战”第一回合见分晓:西部贵阳成黑马,成渝表现中规中矩

"抢人大战"是这两年最热门的城市话题,没有之一。

最近有媒体报道,“抢人大战”的第一回合已见分晓,多地新增落户成倍增加。

比如,报道特别举了西安的例子:今年第一季度,西安自市外迁入户籍24.49万人,人口机械增长是2017年同期的11.5倍,是2017年全年的1.2倍。换言之,西安3个月迁入的户籍人口超过去全年。

这轮“抢人大战”的效果到底如何,不少城市都拿出了自己新增落户情况的数据,对此的分析也不少。今天西部君就从常住人口角度,在另一层面剖析下“抢人大战”第一回合的战况。

下图是2017年全国主要城市中常住人口新增量前十的城市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西部君着重分析了五点:

1.广州、深圳仍是最大赢家

这轮抢人大战,是二线城市主动向一线城市发起。但除了北京上海由于本身严控人口,导致常住人口下滑,另外两个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无论是在常住人口净增量,还是增幅上,依然都遥遥领先其它二线城市挑战者。

在2017年常住人口净增量前十的城市中,广州和深圳是唯一两个2016年、2017年连续人口增量都超过45万、且增幅均为3%以上的城市。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广州的人口增量、增幅都明显低于2016年。这说明,广州在这一轮抢人大战中,应该还是多少受到一定影响。与此相对,深圳仍保持了净增量和增幅的双增长,这或又为这几年话题度颇高的广深之争,再提供了一个注脚。

2.西部:贵阳是黑马,成都重庆表现中规中矩

西部主要城市中,最低调的贵阳,却成为一匹黑马,意外闯进了全国前十。2017的人口净增量和增幅都较2016年高。其中,2017年2.2%的增幅,仅次于长沙,杭州,深圳,广州,位居第五。可见贵阳这几年由于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布局,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强。

西安由于区划调整,西部君未能找到2017年常住人口的数据,在此不便作比较。

重庆2017年26.7万人的净增额已经不算低了。不过考虑到重庆本身3000万人口的体量,加上2017年的增速明显比2016年下滑,说明在抢人大战中表现低调的重庆,在吸引人口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与重庆的低调相比,成都在抢人大战中表现得比较高调。但其2017年常住人口的增量和增速,无论是横向比较其他城市,还是纵向与过去对比,都并不突出。

譬如,2015年成都的常住人口比2014年增加了23万人(2016年简阳划归成都,不便对比),几乎是2017年比2016年增量的2倍。看来,抢人大战对于新增常住人口,效果并不明显。

3.非一线城市中,杭州长沙表现最为抢眼

广深之外,杭州长沙是最大赢家,稳居非一线城市第一方阵。两个城市2017年的人口增量和增速,都较2016年抢人大战前有很明显的提升。

一定程度上,长沙是为数不多的,常住人口增量与其抢人大战的高调指数相匹配的城市。

杭州凭借着互联网新经济的优势,近年一直是最热门的新一线城市之一,由常住人口的增幅,可见其果然名不虚传。

另外,杭州由于地理区位和产业优势,也很可能是上海北京严控人口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在这方面,杭州应感谢北京和上海。

4.武汉抢人效果不明显

武汉也是在抢人大战方面表现得最积极的城市之一,并提出了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的口号。这种高调之下,其2017的人口增幅却低于2016年,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下降,还是挺让人意外的。

下面会分析,其实武汉的抢人大战成果,更多体现在留人上。

5. 户籍人口增加明显,新增常住人口不多

仅对2017年常住人口增量前十的城市比较,不难发现,除长沙外,多数城市在抢人大战方面的热度与人口的实际增量,并没有呈现出特别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或许说明,城市的吸引力可能难以在短时期内提高,送户口送钱,在抢人上未必有那么凑效。

当然,这并不是说抢人大战,就是白白浪费了。有一个现象必须注意,那就是不少城市的抢人大战都把重点停留在降低户籍门槛层面,这往往令更多的城市常住人口变成了户籍人口,而新增的非常住人口转化为户籍人口并不多。

这方面,武汉应是代表。媒体报道,2017年,大学生留在武汉就业创业30.1万人;新落户14.2万人,分别是上年的2倍和6倍。而这部分大学生,在落户前就多已算在了城市常住人口之中。所以,他们的落户,并未带来常住人口的增量。

户籍人口增加,但常住人口增加不明显,这说明抢人大战虽然通过降低落户门槛,吸引了更多人口落户,但对于吸引非常住人口,其作用,比预期的要低。如果说抢人大战的第一回合比的是户籍人口增量,那么,第二回合,除了留住更多常住人口,巩固好既有的成果,是不是应该要真正展示出向其他城市抢人的气魄?

转自@西部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