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迷于风、水、太阳的三分一博志,在50岁迎来了他的日光奖

来自/ 东瀛建筑大观(Nip_house)

日光奖成立至今有近50年历史,过去知名得奖者包括约恩·乌松、彼得·卒姆托、亨宁·拉尔森、史蒂芬·霍尔。今年这个奖项颁给了三分一博志。本条分享来自东瀛建筑大观,详细介绍了他在犬岛一座埋于地下的建筑,精炼所美术馆(Inujima Seirensho Art Museum),更多三分一博志的作品和故事可以移步今天的二条。

从鼎盛时期的6000人,再到现如今只有54人定居的实况,这里便是犬岛,也是日本濑户内地区人口过疏化的现状。

建筑家三分一博志的精炼所美术馆Inujima Seirensho Art Museum就坐落在这座行将被人遗忘的岛屿一隅。

这里曾是明治时期精炼铜矿的重镇,虽然不产铜,但为了让炼铜所产生的污染尽可能地远离大陆,当时的人们决议将厂址选在这个稍稍远离陆地的小岛上。要知道在此之前,犬岛在古代是一直以出产花岗岩而闻名的,不可阻挡的时代需求让这座无辜的小岛平添了一份不平凡的岁月。

犬岛精炼所创办于1909年(明治42年),空前的工业活动一夜之间给这座岛屿带来了6000人口,其中单单精炼所的从业者就高达2000人。伴随着精炼所而来的是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娱乐场所、住宅……一时间,小岛一片繁华。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短短的几年后,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铜价发生了一次跳水式的崩盘,犬岛精炼所一瞬之间价值化为泡影。1919年精炼所正式倒闭,岛上原本生活着的大量人口也不得不再一次迁回陆地,精炼所一隅也因此化为废墟,这一搁置就是数90年的光景。

2001年,在精炼所关闭的82年后,时任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会长的福武總一郎将这片地购入,从此名为“犬岛艺术项目(Inojima Art Project)”的建筑活动就此展开。

2008年,由三分一博志设计的这座精炼所美术馆正式开馆。

这是一个埋藏于地下的建筑作品,也因此,当你走进这片曾经的繁华地时,一时只能看到场地中由铜渣砖构筑的旧工厂遗址以及位于中央伫立的烟囱,遗迹传来的压迫感不言而喻。

美术馆就着残留下的铜制炼所的遗构保存、再生而成。这座本着“活其所在,创其所无(在るものを活かし、無いものを創る)”一概念的美术馆,在既有的烟囱以及铜渣砖遗迹的基础上,利用太阳能以及地热等自然能源创造出了一种对环境没有负载的建筑形式。

此外,利用植物的能力而实现的高效水源净化系统也导入到这个建筑中,从而曾作为污染源头而遭人遗弃的这座精炼所变成了一个以“遗产、建筑、艺术、环境”为核心的、有着循环性社会意识的建筑项目。

在2011年日本建筑学会的颁奖辞中,评委这样评价这座建筑:

“沿着甲方‘或其所在,创其所无’这一印象,建筑在平面上展现出一个明快的T字形,这很好地体现了发起人的构想与梦想。也就是说,主能量大厅(main energy-hall)、利用地热而实现的冷却画廊、利用太阳能而实现的采暖画廊,以及利用太阳和烟囱的动力大厅等等这些手法,都非常巧妙地和自然地形相结合。进一步说,将BGF法(バイオ・ジオ・ フィルター・水质净化系统)的循环系统/大样做法以极为缜密的方式建筑化,用高科技来回应甲方的希望。

自然光洒落的明亮的大厅、由铁板和镜面构成的幽暗的坡路、以及经过计算的暖气与冷气流的控制等等,借由这样的自然・建筑・景观的设计,让到访的人切实体会到循环型社会的感受。”

以风土建筑而活跃在建筑界的三分一博志,向来都更加关注有形的建材之外的建造方式。如果说建材的一般印象大多是钢铁、混凝土一类的“不可动材料”的话,那三分一博志则更为青睐用“动的材料”去实现自己的设计。这里“动的材料”可以理解为风、水,以及太阳。

三分一曾说:

“在市中心可能是不太会感受到风的存在的,然而我们看到幡子的时候就能知道风的方向和强弱。

“水经过气化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要轻,同时它会吸收热量产生降温的效果。

“我就是这样通过对‘动的材料’循环上的理解,将建筑放在一个循环之中的平衡点上。”

从小出生在严岛附近的三分一博志,也许曾太多次受到过严岛神社那动人的潮起潮落的熏染。

“在潮起潮落中建造的建筑,历经1000年光景依旧保持完好。去符合‘动的材料’(而不是单单关注不能动的材料),用这样的视点去思考建筑、培育建筑,这对我的建筑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严岛神社的鸟居,平时位于水中,落潮时可以走到它的脚下。

在直岛大厅的项目中,三分一花费大量精力对直岛的气流加以研究。

精炼所的循环模型

让我们回到精炼所。

在三分一的自述中,他这样说:

“我想实现的是一个能将永恒不变的自然能源导入其中的,从而实现与风同行的艺术空间。在馆内吹动的风来自于既有的烟囱,以及太阳活动所产生的上升气流。风将土地的温度降低,而太阳则使它产生温度…

“将光线从空中导入进来。通过镜子的多重反射,把自然光导入到这个细长的坡道中。馆内的环境只依赖自然能源的变化做以调整。人们将在风和光的指引下做一次艺术的巡礼。”

在现在的精炼所中,人们既可以参观到旧厂的遗址,也可以看到柳幸典的艺术作品,以及一个以三岛由纪夫为主题的独立展馆。

这里黑色的砖是由当年炼制剩余的铜渣做成的,略带特殊铜臭味的砖块给予外围的遗址建筑别样的时代感。

这里的卫生间很有趣。

首先是画在小便池正上方的三分一博志的设计手稿,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排泄物是如何进入这所建筑的能量循环的;其次是不设隔断的大便池,不但彼此之间没有遮拦,大便池后还有一个不易发觉的缝隙……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小岛无疑会出现人口过疏化的现象,而三分一博志所采取的,则是用一种自然的手段去顺应环境的变化,似乎并不希望建筑本身去改变什么。

END

三菌出书喽!

我们用16位建筑师的自宅

带你看家的各种可能

京东、当当、亚马逊均有售

●●●

这个黑科技记事本推荐给你

享受纸笔书写快感的同时

又能体验到网络储存的便捷

写下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被永久保存,不会丢失

●●●

这套设计师都像拥有的书也推荐给你

《设计师的材料清单》

建筑+室内 两辑

●●●

三菌的店

还有众多新品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