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3岁儿子家门口失踪 24年后妈妈在乔司监狱 一眼认出了他

监门打开,一个身穿囚服的小伙在两名民警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王大姐努力睁大眼睛,盯住小伙子的前额上,上面有道浅浅的疤痕。

她猛跑过去,抱住了小伙,大哭起来,一旁的老公也在不停地抹眼泪。

王大姐一边哭,一边用手指抚摸过小伙额头上的那道伤疤,“这是孩子走失前,头磕在凳子上留下的,这么多年了,还在那里。”

一旁的公安民警拿出一纸DNA鉴定,正式通知了复核鉴定结果,“他们就是你的亲生父母。”

小伙哭了,对于他来说,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王大姐抱着儿子喜极而泣

一家人24年来第一张全家福

孩子长得像我吗?

昨天一大早,成都警方陪着王大姐,乘飞机来到浙江省乔司监狱。

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来会见这个犯人,他叫刘鹏(化名)。

通往监区的路上,王大姐忍不住向监狱里的民警打听,“你说,孩子长得像我吗?多高了?胖还是瘦?”

诸如此类的问题,反复问了好几遍。

民警微笑着告诉她,“像你。”

这次寻亲,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缘梦基金联合四川省公安厅开展的一次援梦行动,主题是帮被拐孩子回家。

2015年,王大姐和爱人到公安部门求助,留下了血样供DNA寻亲。

三年来,浙江和四川两地司法部门联手,共同为这对夫妇“圆梦”。

今年,在全国DNA数据库中,警方初步发现,王大姐夫妇和乔司监狱服刑人员刘鹏的DNA比中。

乔司监狱副监狱长杨剑锋说,“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突然要走到一起,刘鹏本人是否能接受?我们事先和他谈了谈,让他自己去选择。”

乔司监狱正在服刑人员中开展修心教育,在接到成都警方电话后,监狱方从亲情暖心的角度出发,精心地安排了这次特别的见面会。

王大姐和儿子幼时的合影

王大姐第一眼看到儿子

24年前三岁的儿子不见了

接到刑警罗科的电话通知时,王大姐正在千里之外的成都老家,给一户人家的孩子做保姆。

“怎么样了?是我的孩子吗?”

“是的。DNA比对中了。但是……”

“你有话快说啊。”

“你家孩子……正在浙江乔司监狱服刑。”

罗科,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的刑警,他说,“要告诉这个母亲,她失散了24年的儿子是个罪犯,我的内心也纠结了半天。”

王大姐放下电话后,心里揪作一团,“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24年来,在梦中,她常见到儿子。

儿子长高了、上初中了、上大学了……他应该结婚了。

“我和爱人常常相互安慰,有能力买孩子的,都是不缺钱的人家。我家儿子应该过得很好。”

她清楚地记得儿子丢失前的许多事:

“乖!可乖了。大人干活,他会跑过来帮忙干活。小手里拿着好吃的,他会主动分给你吃。”

“儿子最喜欢吃酱油泡饭、菜泡饭……”

“大人们都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他出生时,我和他爸给他取名叫小杰,就是希望他长大后成为很杰出的人。”

儿子丢失时才3岁,那是1995年的一天。

那年,王大姐和爱人都在云南,小杰和他们在一起。一家人在街头开了一家铝合金加工店,生意不错。

那天上午10点左右,王大姐要出去买菜。菜场不远,300多米的距离。

临走前,她嘱咐小杰,“乖,不要乱跑。”儿子“嗯”了一声,自个在店门口玩。

那天,老公一大早就出门了,店里还有一名工人在忙活。

20分钟后,她提着菜篮回到店里,儿子不见了!

然后,和许多寻亲案例一样,夫妻俩经历了很多年的疯找和煎熬。

“寻人启事贴了很多地方,在昆明电视台也打了半年的寻人广告,可没有用。”

小杰一直杳无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