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才進肯德基,成年人都吃麥當勞

“無論是在北京還是波士頓,上面有彈球小遊戲的奇奇文具盒總能吸引一年級的學生。”

堅決擁護KFC的我和麵碼,和只要發錢就叫M記吃的Mikasa、MuMu形成了對立陣營。

晚上好(麥當勞擁護者和喜歡吃粉的B哥除外)

選擇肯德基,還是麥當勞,這絕對是個問題。

是漠然忍受原味雞的誘惑保持無動於衷,還是聞著巨無霸的香氣遲遲不下單?

我相信,當你看到這兩個男人的時候,心裡一定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這不僅僅是對午飯的抉擇,更是一次對靈魂的拷問,象徵著一個人的童年從哪起步。

對於大多數90後來說,對這倆洋快餐最甘甜的記憶不僅在於炸雞、薯條,而是他倆每年兒童節都會限定出的周邊玩具。

雖說肯德基早了麥當勞3年進入中國市場,但第一個利用“玩具營銷”的卻是這個紅鼻子叔叔和他的小夥伴們。

和喜歡單兵作戰的KFC相比,麥當勞最初走的是團戰路線。

每逢兒童節出新系列,麥當勞叔叔、大鳥姐、漢堡怪盜、奶昔哥就要被拎出來塞進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裡。

麥當勞的玩具充滿交互性,也就是這批早年做工粗糙的玩具,成了當時7、8歲孩子一天的快樂源泉。

“吃西餐還送玩具”,這種一舉兩得的消費也使得大人們願意為孩子付錢。

比起當時天價的遙控車、機器人、芭比娃娃等來說,這種愉悅感是充滿性價比的。

薯條小車我能玩一天

1997年開始,麥當勞開始推陳出新,取消了團隊形象,試著和的動畫、電影、遊戲展開聯動。

推出玩偶的時間也不再拘泥於六一兒童節,基本上活動說來就來。

不得不說這些玩偶們早已喧賓奪主,人們的眼光從巨無霸、辣翅、香芋派的身上漸漸轉向玩具。

破內地銷售紀錄的櫻桃小丸子聯動玩偶

當然麥當勞也有翻車的時候,比如和《火影忍者》聯動的景品——宇智波佐助。

因面相淡然、頭部平坦、定力十足,被當時的收藏家們譽為新一代“邪神”,同時還開發出了多種用途。

對於如今的麥當勞聯動玩具,與其說是給孩子們提供樂趣,還不如稱它們為大人的浪漫。

但肯德基就不一樣了,它更像是一些80、90後們童年時奮力爭取的目標。

1987年在北京前門路上,開了中國第一家肯德基

還記得在我青蔥的小學時代,班上誰要是在肯德基辦個生日會,科科。

那就是奢侈的代言人,那就是迷你版王思聰,是走起路都帶風的那種人。

此圖是準備辦生日會的我

參加一個肯德基生日會,就是去參加一場屬於小學生的名媛趴。

甚至會有心機女偷擦老媽的口紅赴宴,只為通過這個一舉贏得班上可愛男生們的青睞。

除了生日會,肯德基的玩具也令人印象深刻。

不同於麥當勞叔叔追求純粹的娛樂,肯德基更偏向推出實用周邊。

可以幫助小學生理財的儲錢罐、增加班級地位的肯德基書包、利於早戀的肯德基老爺爺遊戲機......

那個年代在老爺爺遊戲上秀把俄羅斯方塊給喜歡的女生看,好比現在的少年在對象面前“10殺”吃雞一樣炫酷。

曾有報道這樣評價過肯德基的周邊。

可以看出肯德基周邊將娛樂性附加在實用工具上,而這種既能看、又能用的特性也使得它更為本土化。

如果把肯德基的玩具比作你中學時代初付真心的漂亮女學霸,又耐看、又能陪你做作業,那麥當勞的玩具就是你大學時期會追求的時髦女生。

孩子氣的人總是忘不了前者在童年給自己帶來的驚喜與陪伴,而成年人似乎會更喜歡後面這種型。

據悉,偏向肯德基的人都曾在小時候有個情結。

把它的周邊和食物當成一種獎勵品,過生日了吃肯德基、兒童節吃肯德基、考100分才能去一次肯德基......

而更喜歡麥當勞的,多半是在成長路上少不了它的陪伴。

畢竟在大學熬夜K書時,在公司加班時,能陪你的只有24小時敞開的M記。

“10歲的時候喜歡肯德基,20歲的時候更喜歡麥當勞”,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每個玩具對於當時的擁有者來說都是一段青春的符號,即使這些粗糙的小玩具如今看來低端又廉價。

但這些還保留著童年玩具的大孩子們,並非真的想重新回到那個為了吃頓肯德基、麥當勞奮力讀書的年紀。

更不是為了囤貨,等著在淘寶上賣出個好價錢。

而是想用實際行動證明:

“我們終究會長大,但那些美好,從不會消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