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哪一部?

点击右上角【关注】微课知识共享头条号,私信回复“微课”,赠送您国学课堂全网精品微课(定期更新)~

《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共100篇,后人划分为120卷,共约80万字。《汉书》中所载汉武帝以前之纪、传,多用《史记》旧文,武帝以后之史事,则为新撰。汉书虽沿用史记旧文,却补充了大量新的资料,并非完全抄袭。如纪,大量增补了当时的诏令等文献,因此比史记更显得有史料价值。

《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词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自《汉书》以后,中国纪史的方式都仿照其体例,纂修纪传

体的断代史。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于期,前后历时十近40年。班固世代为望族,家多藏书,父班彪为当世儒学大家,曾采集前史遗事,旁观异闻,作《史记后传》65篇。班固承继父志,“亨笃志于博学,以著述为业”,撰成《汉书》。其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故《汉书》前后历经四人之手完成。《汉书》的主要注疏者有唐朝的颜师古(注主)、清朝的王先谦(补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