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985平台”分不清,“小211”乱指认

“小211”

“小211工程”一词最早出自河南媒体“标题党”。据考证,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出来之后,首先是河南媒体在新闻标题中说“我省7所高校入围‘小211’工程”,随后,“小211工程”的叫法便渐渐流传开来。

另外,中国各项教育工程要求使用官方称谓/全称,不允许使用非主管部门以正式文件形式确认的简称及别称,如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称为“小211工程”即在此列,“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在教育部官方(包含其下发的正式文件)并不叫“小211工程”,“小211工程”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学校很多,但是“211工程”名额却太少。于是大家将在2011年创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又称为“小211”。因此“小211”这个称谓教育部官方是拒不承认,且“小211”也仅仅存在于高校的宣传和各种媒体口中。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小211”,只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那么我们再来看这个所谓的“小211”,也就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工程呢?在咱们报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是否真的有参考价值呢?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并切实提升中西部高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中西部一批本科高校的实力得到较大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中西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0所地方高校的发展建设。

一听名字就知道,肯定是国家为了扶持中西部的教育,创建的工程,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扶持对象为有特色有实力的地区本科高校,且属性皆为省属重点大学或省部共建大学。五年为一个周期,资金投入大,滚动实施,中西部省级政府设立省级专项资金扶持。所以相对来说,资金扶持力度还是不错的。

虽然相对于一些“985工程”高校或者某些“211工程”高校,可能里面有些高校的确相对不足之处很多,但是对于一些无法企及好一点的“985工程”和“211工程”的中等偏上的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一期名单(2012-2015)

河北6所 河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山西4所山西大学 中北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内蒙古3所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黑龙江5所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吉林5所 延边大学吉 林农业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辽宁5所 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安徽6所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江西4所 南昌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河南7所 河南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湖北6所 湖北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长江大学
湖南6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湘潭大学 吉首大学广西4所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海南1所 海南大学四川6所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华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贵州4所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理工学院云南4所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大学 重庆3所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西藏2所 西藏大学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5所 西北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甘肃4所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宁夏1所 宁夏大学青海2所 青海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新疆5所 新疆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艺术学院 喀什大学生产建设兵团2所 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二期名单(2016-2020)

河南3所 河南科技大学 新乡医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山西1所 太原科技大学河北7所 河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燕山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江西2所 华东交通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广西3所 广西师范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湖南6所 湖南师范大学 湘潭大学 吉首大学 南华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内蒙古3所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宁夏1所 宁夏医科大学海南1所
海南师范大学四川3所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湖北4所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三峡大学 湖北经济学院重庆2所 重庆交通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贵州1所 遵义医学院安徽1所 安庆师范大学云南1所 西南林业大学

“985平台”

985平台一般指是指“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自2006年开始启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高等教育系统实施的国家工程之一,项目以国家或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重点建设一批平台基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顶尖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学科的综合优势,尤其是全国一流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在所属行业领域全国顶尖的学科优势。

说起来其实这个这个“985平台”和“985工程”关系并不是特别大,却是国家985工程大体系的重要部分。反而和“211工程”看起来毫无关系,却是在“211工程”的范围内。因为其遴选条件首先便是必须属于“211工程”建设且是中央部属高校。

“985平台”高校在“211工程”高校范畴内,那肯定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但是为什么多此一举的,把所有的中央部属“211工程”高校单独列出来,组成一个容易让人们误会的“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呢?

因为“985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都是各高校自身优势学科,所以就其这点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且该校的实力最强、名声最高的学科或是亟待发展和巩固的学科,根据申报之后设定为分类中的顶级并予以优先发展和重点建设。另外因为负责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财政部,所以不怕没有经费燃烧!

只要动动手指,查询到你要报考的高校,属于哪个分类就能知道你报的学科专业国家支持力度咋样,软硬件咋样,简直不能再棒!对高三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和学校都有一定指示作用!

高校名单

I类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北京大学——分子科学科技创新平台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平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科技创新平台浙江大学——信息与控制科技创新平台南京大学——物质科学科技创新平台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哈尔滨工业大学——宇航技术科技创新平台武汉大学——地球空间信息科技创新平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法、管学科融通创新与我国社会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绿色化学化工科技创新平台中山大学——生物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四川大学——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平台北京师范大学——地球表层过程与综合减灾科技创新平台吉林大学——物质制备科学科技创新平台厦门大学——化学科技创新平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科技创新平台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材料及其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科技创新平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北京理工大学——爆炸、毁伤与安全科技创新平台西北工业大学——无人航行科技创新平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飞行器设计制造与飞行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南京理工大学——现代攻防与先进装备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同济大学——城市建设与防灾科技创新平台东南大学——通信技术科技创新平台大连理工大学——绿色能源资源与精细化工高技术科技创新平台东北大学——现代冶金与材料过程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兰州大学——西北资源环境与生态科技创新平台山东大学——功能材料科技创新平台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平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先进雷达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中国政法大学——法治建设与人才培养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长安大学——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营保障科学与技术创新平台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洁净利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系统过程与矿产资源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西南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华东理工大学——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与石油化工关键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河海大学——全球水循环与国家水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科群与中国金融创新发展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I类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北京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清华大学——现代管理与技术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山东大学——审美文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