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的品格」开拍!但四十岁不婚精英女性没那么好拍!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204

大家还记得前一段在全网炸锅的《淑女的品格》吗?

一个网友脑洞了一个影视剧故事模板——

四个四十岁美丽单身的精英女性,不婚主义,游戏人间。

随后又有网友做出了海报。

大家一看海报更激动了:

卧槽!拍!赶紧拍!

想看嘤嘤嘤!

如你们所愿,现在这部剧终于宣布立项了——

但故事设定略微有所变动。

四个人物的职业变成了广告公司高管、律师、摄影师和高级健身教练。

剧情上,广告公司高管要遭遇职场阴谋;

摄影师因为初恋在感情上陷入两难;

健身教练想和年下男交往却遭遇父亲反对。

说好的不婚主义,游戏人间,却变成了

爱恨纠缠、身陷囹圄?

说实话,派爷对这个故事改动也很担忧。

但这个反应确实过激了。

总觉得现在大家对现代新女性的定义存在某种盲区。

认为现代新女性必须要容貌精致、衣着得体、身体管理严格。

拥有一份挣钱很多的事业,以及必须不婚不育。

缺一不可。

这一点,派爷觉得大家是被影视剧和某些言论带跑偏了。

比如大家以往讨厌国产都市剧女主的原因。

其实是因为她们

低智无脑的表现。

以男人为核心,靠解锁男人获取事业机会的行为。

而并不是因为她们谈了恋爱,或者钱挣得不够多。

很多女生在不平社会歧视女性的同时,却在自己也给自己套入刻板印象。

追求爱情本身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啊!

比例虽然不高,但派爷确实见过很多女生,结婚生子后依然把生活安排得有趣有序。

只能说现在的编剧写不出真正高级优雅的爱情。

但并不能证明爱情是把一个女性变得低俗的源泉。

各种偏激的言论鼓吹久了,两方好像也就变成了某种仇视的对立——

单身的必须一口咬定恋爱使人无趣,才能掩饰自己的落寞。

而有稳定恋爱生活的,因为长期被看不起又急于为自己辩解,嘲笑单身狗。

其实派爷觉得完全没毛病,做什么选择大家开心就好。

觉得单身最酷,和恋爱万岁都可以。

但不要想当然地劝别人和自己做出同样的选择。

不要遭遇不同价值观就觉得是别人不高级、不开化、不现代。

引发争议后,《淑女的品格》最初的脑洞者也作出了回应。

文字太长给大家划下重点——

“自己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并不是不婚主义,也不是所谓美丽多金。

而是我始终期待人们成长过程中能拥有「教养」和自我选择的「自由」。”

这句话我是怎么理解的呢?

都知道派爷最近在重刷《一起同过窗》。

第二季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

“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一种品质;

一旦拥有,就不会再失去。”

其实在派爷看来:

观众的真正诉求并不是不婚不育、事业有成的女性(别自己搞混了)。

而是四十岁依然拥有青春的女性。

而青春本身并不需要年龄、事业和爱情来作为标签。

它是一种取悦自己的愿望和能力。

是四十岁也要对生活保持浪漫的期许。

想通这一点,再对剧情设定和最终的成品来做出评判才是合理的。

一个正常的四十岁女性,再铁血精英,也不可能不经历爱情、焦虑和慌张。

但这就证明派爷对这部《淑女的品格》充满期待吗?

并不。

也许是观众被国内的傻白甜残害太久以至于丧失理智。

忽略了《淑女》的原始脑洞本身就是不可考的,很难被重现的。

有人说《淑女的品格》其实就是主角年纪各加二十的《小时代》。

因为它对四十岁女性理解得太过空泛且想当然。

《淑女的品格》脑洞刚出现的时候。

知乎上就出现了话题讨论它的现实可行性。

答主首先想象了一下现实中一线城市40岁中小学教师的真实面貌:

有房但住郊区,挤地铁上班,吃鸡蛋灌饼。

其次再根据海报的演员颜值发散了思维:

盘靓条顺要求有足够的时间去保养、健身、化妆。

还非常贴心地给出建议,写实的话演员可以照这样找:

最后得出结论——

自由的灵魂全靠砸钱。

《淑女》里的四位女主,多半只可能是家里本身条件不错、父母也开明的大城市本地姑娘。

扎心吗?

刚跟宝宝们说四十岁女性也可以永葆青春,现在就来泼冷水。

但这并不是派爷的本意。

派爷到底想说什么呢?

1、我们不想看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也不想看浮在空中的中年偶像剧;

2、阶级的差异确实很难只通过一代人的努力而消除,这是现实。

但即便不属于精英阶层,也可以现代且高级。

就算你身材走样、挤地铁上班,也一样可以是绅士或是淑女。

因为青春是一种品质。

一旦拥有,就不会再失去。

一个zan=【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