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建设实况抢先看!或于19年10月通航

北京新机场自2000年规划雏形诞生,到2014年批准建设以来,不仅持续受到国内外广泛媒体的关注,同样吸引了广大市民及网友等多方面的目光。作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持的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这一项目到底有何创新,运用了哪些不为人知的“黑科技”?目前工期进展又是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近日我们开启了探秘之旅。

在路途当中我们了解到,北京新机场建设总投资约800亿元,规划建设7条跑道,150个机位的客机坪、24个机位的货机坪、14个机位的维修机坪;建设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主楼、指廊分别满足7200万和4500万人次使用需求。上午十点左右,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廊坊市广阳区之间的北京新机场。

我们在一步步探索下,逐渐发掘它的“秘密”。经介绍,此次北京新机场是以绿色建设为目标,将对标国内外先进机场,从“节约资源、环境友好、运行高效、人性化服务”4个方面提出54项绿色建设指标。并且拥有LED灯光跑道、全场土方填挖平衡、光伏发电等多种绿色措施。

此外,作为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的的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北京新机场将打造“五纵两横”综合交通主干路网。

除了以上说到的,其实我们最关注的还是此次北京新机场建设的创新点何在,是否运用了不为人知的“黑科技”手段全新亮相。在听完详细的讲解后,全方位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

根据介绍,北京新机场此次建设在规划设计上进行了创新突破,具有国内首创带有侧向跑道的全向跑道构型,运行高效,经仿真模拟显示,航班平均距离港延误小于6分钟。并且首次采用“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方式,统筹建设驻场单位配套设施,以此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此外,在整体全面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上,采用了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能够在直径1200米的区域内,实现航空与高铁、城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高效集成、立体换乘、为国内首创、世界领先。

同样,此次北京新机场建设运用了更加全新的理念与技术,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机场Airport3.0。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从而建设多方协同、信息共享、智能决策的智慧机场,给予旅客全新的出行体验。施工方面,实现强夯、冲击碾压、振动碾压等飞行区关键工艺的数字化施工管理,其中强夯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为世界首创,并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用于屋面设计机管线碰撞检测。

目前,北京新机场的工程建设正全面落实讲话精神,以此凝聚成扎实推进北京新机场建设和运行的强大动力,从而转化为切实做好当前民航各项工作的严格要求,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

按照工期计划,新机场航站楼主体机构部分已经封顶完成,经介绍,接下来航站楼主体工程将进入内装施工和精装修施工,整体工程任务紧张,但依据计划正常进行。其剩余各项工程将在明年6月底前完成,7、8、9月进行相关设备的调试,并于2019年“十一”通航。建成投产后,将使北京成为继上海之后中国第二个面对“一市双场”挑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