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平是正定永不卸任的县委书记”|青春读书会

习近平在正定(十九)

写在前面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在正定工作了三年多。习近平同志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走遍了全县每一个村。他深入调研,实事求是,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广揽英才,心系人民,端正党风,谋划发展,使正定这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冀中平原农业县赶上时代大潮,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了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感人诗篇。习近平同志后来深情地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

为带领广大青年公务员追寻总书记的从政初心,北京共青团特推出由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班学员接力朗读的《习近平在正定》朗读专题,敬请收听。

采访对象:王玉廷

王玉廷,1938年生,河北行唐人。1983年9月任正定县委组织部长。1984年8月任正定县委副书记。1988年任正定县委书记。2000年退休。

采访日期:2017年4月4日

采访地点:石家庄市王玉廷同志家中

大家好,我是曾勃,今天由我为您朗读。

当时习近平同志在工作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王玉廷说:近平虽然年轻,但他站得高,看得远,善于学习,知识丰富,也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把握新形势新政策。

到正定以后,近平常到老干部家里串门,一方面是关心他们,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他们了解正定更多的情况。他不带县委办公室的人,常常一个人直接骑着自行车就去老干部家里拜访了。

他也经常走访北京的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每到一处都会得到不少最新的信息。深圳那边刚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近平在正定也马上就提出来了,他希望我们能够跟上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思想,并迅速转化为行动。

事实证明,近平所做的这些扎实、细致的工作,确实让正定这个传统的农业县在很多工作上越来越超前,干部群众的思想也越来越解放,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顺利。

在县委书记任上,近平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过去,县委都是搞年度计划,近平当县委书记后,县里面很快就制定了一个经济发展战略,相继制定了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工业兴县、旅游兴城、繁荣振兴正定县城等等思路明确的战略,并且迅速上马一批项目,开始做针对性的工作。

近平认为,正定是传统农业县,这个原本的长处不能丢,而且还要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副业。在近平主政时期,正定发展了一批种植、养殖和试验相结合的农业基地,先后被评为“小麦种植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果品基地县”,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近平带领我们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所做的大量的工作。

近平为正定制定的发展战略,不是临时性的,而是长期性的,是看准了我们正定今后长远的发展道路的。过去没有人搞过战略,没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过正定的发展计划。30多年过去了,近平当年为正定制定的发展路子,现在也还在对正定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

正定这个地方,文化比较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滹沱河从县里穿过。近平看到了正定历史文化的优势,推动修缮了大佛寺,筹资建设了荣国府。可以说,这两个项目,后来成为正定旅游业发展的奠基性工程。在此基础上,正定又建成了好多旅游景点,封神演义宫、西游记宫、军事俱乐部、旅游机场等等。旅游机场在当时是个不错的创意,那个时候,有很多人没坐过飞机,旅游机场可以拉着游客飞一圈,体验一下坐飞机的感觉。这些项目中,虽然有很多是在近平离开以后才正式建成,但策划、筹建和推动,都是他做的。

习近平同志离开正定之后,王玉廷是与他保持联系比较多的一位老朋友,谈及以后的交往,王玉廷说:1985年,近平参加了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玉米加工考察团,到美国艾奥瓦州考察学习农业生产和玉米加工技术。他在美国访问期间,中组部就决定调他到厦门任市委常委、副市长。他回到正定后的第二天,我没有找到他,他那天可能到省里和地区去临行告别,或者办一些手续。

那天晚上,我问吕玉兰书记:“怎么找不见近平?”

吕玉兰说:“是啊,咱们应该和他照几张相。”

我说:“他晚上肯定回来,咱们三个在我家吃饭吧。”

我回家就动手做了几个菜,还包了酸菜馅的饺子。我家房子很小,那时候老房子结构也不合理,客厅很狭窄,中间放一个桌子,再放上凳子,两边就过不去人了。近平回来后,我们三个人就挤挤巴巴地坐着吃了一顿晚饭,虽然环境不好,但是饭菜挺可口,聊得也很高兴。

腊月二十五六的样子,我往福建打了电话。我说:“近平,你在福建过年还是回北京过年?”他说:“玉廷,我今年回北京过年。”我说:“你走了好几年了,没回来过,你这次是不是回正定来看看?”他很痛快地回答说:“行!我回去看看大家,我也很想念同志们!”

大年初一的中午,近平和彭丽媛就到正定来了。我召集了四大班子的同志,还有一些离退休老干部,一起开了个座谈会。后来,我们还看了看正定在近平走后竣工的旅游景点,近平边走、边看、边聊,非常高兴。

那次,近平看望了卧病在床的吕玉兰同志,还到地区看望了老同志。大年初二,近平在市里又看望了一些老同志,照了不少合影。

有一段时间,过年时兴送挂历,近平每年过年就都给我寄挂历;后来又有一段时间时兴寄贺年卡,他又年年给我寄贺年卡。这么多年,他一直记着我,这也让我挺感动的。

2005年,近平还回到正定一趟。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在市里住了,专门回到正定来见他。那天,我们见到了他,寒暄了很久。近平见到我们很高兴,还跟我老伴说:“嫂子,在正定的时候,我可没少在你家吃饭啊。”我那时候心里很感慨:是啊,时间过得真快,20多年前的事,就像在昨天发生的一样。

现在,这一晃,又是10多年过去了。近平刚来正定时,不满29岁,还是一个血气方刚、朝气蓬勃的小伙子。他在正定工作了3年,他的真诚、务实、简朴,他一心为老百姓的情怀,他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改革的气魄胆识,重情重义的人格魅力,科学的工作思路,高超的领导艺术,都深深扎根在我们全县干部群众心中,给正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为我们正定这30多年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平离开正定这么多年,一直到今天,正定的老百姓一提起他,还和30多年前一样,称呼他“习书记”。他几次回正定,不管是干部,还是工人、农民,见到他都叫他“习书记”。干部记着他,老百姓记着他,在正定人民的心目中,他一直都是我们正定的县委书记,是永不卸任的县委书记。

今天的朗读就到这里,感谢收听。

朗读者:曾勃

单位: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

编 辑 | 任姝哲 后 期 | 任姝哲

美 编 | 闫晓艺 校 对 | 刘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