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真好》是顾长卫兴趣使然的一次转变

还记得《遇见你真好》的点映场,顾长卫亲自到场,对观众说着感谢,解释着拍摄这部电影初衷的情景。

现场顾长卫的声音很低,充满着谦虚,毕竟这部电影能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在当时还是未知的。

影片上映后,随之而来的两极分化的口碑和巨大的争议。

我觉得这些争议之声并不尽然。

如果真的看懂了《遇见你真好》,你也应该被感动到。

《遇见你真好》对准的是奋斗在高考前线的高四学生。但影片的焦点,并没有过多的放在学习这件事本身。我要力挺顾长卫的这个表现那群年轻人体内骚动不安的青春期荷尔蒙。

你在青春片大拿约翰·休斯的《早餐俱乐部》和《春天不是读书天》中见到哪位有在学习吗?

谈恋爱才是青春片的正经事。

电影里的三对主角,都在忙着谈恋爱。有人质疑,电影的角色,不是高三高四学生的样子,记忆里高考生,都是扎进书堆里,吃饭和睡觉都不忘背单词背要点。

高考对于曾经应考的一代人来说,固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影片里也有拥挤的教室,书本叠加的课桌,集体晨读的操场,还有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的学霸。

无论学霸还是学渣,谁能在懵懂迷茫的十七八岁时,免疫掉荷尔蒙的躁动呢?

暗恋隔壁班的女生,约定考上同一所大学,课间装作不经意地闲扯讲题……这些介于爱情之前的暧昧瞬间,也都是高中生活的记忆,甚至比加粗的理论、重要的公式,更加鲜活清晰。

很多人都感叹过,希望自己的青春能过得更加坦荡放肆一些。

《遇见你真好》正好给了观众一次圆梦的机会。

电影里,珊妮和文生偷偷爬到天台听风看飞机,体验初吻的滋味;阿虎夜深人静时偷走了厕所门板,为喜欢的人单挑校园恶霸;以及周小弥和谢伦阴差阳错间促成的恋爱……这些情节,被人视为太过戏剧、太过夸张的雷点。

从另一个视角去看,他们的疯狂和无所畏惧,其实是对每一个平凡却独特、鲜活的个体的尊重,也是每个人理想中,应该轰轰烈烈的青春乌托邦。

不少人对《遇见你真好》的歧义,来自对导演顾长卫的定式思考。

人们记忆里的顾长卫,还停留在曾经拍出《孔雀》、《立春》的《最爱》的那位第五代导演的阶段,停留在他掌镜过《孩子王》、《红高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段中国影史的闪耀时期。

他的摄影作品内涵丰富,风格清丽,尤其是能把人物拍得生动好看。他慢工出细活,顾长卫在14年里,不紧不慢地只拍了5部电影。执掌导筒时间不长,但作品品质都不错。《孔雀》在柏林拿下评委会大奖;《立春》在豆瓣均分过8;《最爱》涉及艾滋病话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与他的第五代导演同学们不太一样,2005年顾长卫才导演了自己的处女作《孔雀》。他自嘲是五代后,“我做什么都比人慢,第五代都不玩了,我才开始拍。”

风格上,顾长卫也是与众不同。

他的作品常常聚焦人物风格内敛。相比大导演钟爱大片,顾导就非常随性。他非常有探索精神从不拘泥于单一类型片,纪录片、喜剧片,甚至微电影都会涉足。

所以《遇见你真好》换成青春题材大家就不会觉得意外,没错,又到了顾长卫大胆突破创新的时候了。

这是顾长卫对贴近时代,融入时代的一次新的尝试。

顾长卫说,拍这部电影,源自想与他16岁的儿子进行更好地沟通对话的欲望。刚刚进入花甲之年的他,想了解这一代的年轻人,在仔细地审视过后,他内心诞生的是一种遗憾,因为他“不能像电影里的年轻人那么尽兴地沿着自己的轨迹去成长、经历了”。

所以《遇见你真好》也许不是举着怀旧的旗号贩卖情怀,对顾长卫来说,这是一部很私人化的电影,是一部他用来“回望”青春的作品。

顾长卫成长的80年代,伴随着的开放与禁忌,疯狂与保守,他青春时许多遗憾,在《遇见你真好》里,被放置到了一个更符合当下这个时代的语境之中,重新拾回并得到了弥补。

影片里,主角们那种充满着浪漫主义的野蛮生长,其实是导演与个人往昔达成的某种和解。

他说,“渐渐地我开始学会达成谅解,或者是怀着从容的欣赏的态度去看他们的成长,看着他们,看着自己,就觉得他们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因为我的行为。我曾经少年的时候是这样,所以我就觉得特别能理解他们。”

因此《孔雀》《立春》里含蓄内敛的细致雕琢,在《遇见你真好》中变成快节奏和外放的情绪。

用顾长卫自己的话来说,转变,对他来说,是性格使然。

对于不断扑涌向前的时代,还有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他保持着包容和开放。他相信“每一个作品都有不同的遇见和经历的过程”。虽然他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作品都是有原因,也留下了收获的。

《遇见你真好》不是一部妥协市场的电影,它言之有物,保留了导演的优秀镜头特质,和顾长卫在导演生涯中的经历过往。

电影中的浪漫和理想主义,几乎是和《孔雀》、《立春》一脉相承的。只不过顾长卫剔除了现实的残酷。《孔雀》里姐姐和《立春》里王彩玲对梦想的追逐,在《遇见你真好》里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与此同时,如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那样,奔放和自由的现实隐喻,这个魔幻现实主义的顾式标签也多次出现。

像《孔雀》中姐姐背后的降落伞,是她与梦想最近的一次,却充满了现实的无奈。还有《微爱》结尾张鲁一的天台戏,一生最伟大的表演,却是生命的终点。

《遇见你真好》中X飞行器,它是美好回忆中的代表梦想的科幻,却是久别重逢中夺走一生挚爱的现实。

一眼望去仍旧是原汁原味的顾式作品。

不仅如此,《遇见你真好》中有几场让人触动的戏,也能看到顾长卫的功底。

阿虎夜宿游船,做了一晚上潮湿的梦。

他暗恋的女生成了船下的鱼,清冷的镜头色调与水汽弥漫的场景,让这一幕直接表现爱与情欲的戏,充满美感。

还有谢伦和周小弥先后跳河的那场戏,两个人湿漉漉地爬上岸后,看到河对岸的树林里,走过一只被油漆漆成的斑马。

这一个画面,有种夸张的超现实感,像爱情的诞生一样,有些荒诞。而这种与真实存在一定距离的超现实风格,也贯穿在电影里,每一对主角身上。

这只斑马本是只普通的白马,被人为地漆上了黑色的条纹,但这恰好是对影片里角色,最好的诠释。他们都只是普通人,但在各自的青春里,他们的经历都是珍稀昂贵的。

而宋冬野的那首《斑马》,如同押题一般响起,映衬着谢伦梦境里的朦胧与昏沉,为这段恋情,蒙上了一种悲伤。

青春片对于顾长卫应该是一个优势。

众所周知,在他的镜头下,女性角色总是会特别美。

《红高粱》中的巩俐青春迷人,

《霸王别姬》中张国荣更是化为角色倾国倾城,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宁静性感中透着清纯。

到了《遇见你真好》选择了青春题材,这个题材也使得擅长捕捉女性美好的顾长卫的镜头在片中有了非常大的发挥空间。

有演有颜的蓝盈莹在顾长卫的镜头就贡献了别样的美丽,既有青春无敌的自信,又随着剧情化作淡淡的忧伤。特别是结尾特写,蓝盈莹笑着笑着就哭了,真的特别触动。

捕捉美好镜头和把握细腻情感方面,顾长卫导演绝对一流。

同时从剧情结构可以看出,《遇见你真好》不是一部随波逐流的电影。三段故事看似没有关系却用一种精巧的叙事结构联系在一起。

甚至在第二段故事中还安排了难度颇高的动作戏,自行车追逐戏很亮眼。

影片结尾还尝试了一段歌舞青春,挑战歌舞类型片。将严肃的考场瞬间变成欢乐又温情的舞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顾长卫找到了一种圆满的结局方式。

那些我们在现实中没有实现,已经错过的年少猖狂与青春潇洒,为何不在电影院里体验一次呢?

这是导演给观众带来的温柔。

《遇见你真好》是一部欢乐与失落并存的电影,它可能不完美,但能在人心里荡起一些涟漪,撩动一些共鸣。

也许在抛弃对导演固有的观念和带有偏见的有色眼镜,以及那些所谓是否足够写实的过于挑剔的理性思想后,你就会发现这部电影,有多接近青春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