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在中国有用吗?cma对财务人有什么帮助?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尽管其名气大、报考人数多,但在考试当天仍有半数考生选择弃考,更有考生表示此次考试是史上最难的一次考试。作为财务都清楚,考取各种证书是必可不少的,此次弃考也只能安慰自己来年再考。

尽管如此,还有不少考生想着,趁着此次机会再报考一张含金量高的证书来弥补缺考“中级”的遗憾。

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说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了。CMA是IMA协会于1972年推出的针对管理会计领域的全球专业财会认证,是目前全球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领域的最权威的证照。CMA与AICPA、CFA并称为全球财经领域三大黄金认证,得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地区认可,有财务界Mini-MBA之称。

cma在中国有用吗?cma对财务人有什么帮助?

1、CMA政府引进,人才缺口大

CMA认证09年被外专局引进我国,是目前唯一被我国引进的管理会计认证。CMA刚进入我国就得到财政部、国资委等机构的大力推荐,国资委连续下发红头文件要求下属单位进行CMA学习。财政部代表团更是多次访问IMA总部,探讨管理会计相关问题。

美国中大型企业,经营部门都设有管理会计师岗位;90%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75%的工作用于决策支持,而我国则正好相反。

管理会计在中国方兴未艾,需要培养大量的管理会计来满足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很多央企的总会计师都在倡导大力培养CMA人才,这对提升央企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管理的转型有重要的意义。2016年10月,又发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直接将管理会计列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的任务目标。

2、CMA帮助成功转型管理会计师

随着人工智能的爆发和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其逐渐取代了基础的财务会计工作,换而言之,企业更需要的是具有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财务决策能力的管理型财务人员。

也就是说,公司领导人希望财务不仅仅是对公司过去的财务做归纳和总结,更希望财务人员能具备预测商业需求及制定策略决策的能力,支持企业的战略决策分析、有效的实行成本控制,推动企业业绩提升。

而CMA专注于管理会计的培养和发展,适合于不满足掌握传统财会技能的人,以“财务支持战略决策,战略融于财务管理”为理念,帮助财务全面掌握“财务+管理+业务”知识体系。侧重预算预测、内部控制、决策支持、风险管理,成本分析等内容,能帮助财务人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3、CMA发展方向广泛,行业认可度

据IMA亚太区总监白俊江先生介绍,自2009年CMA引进中国以来,CMA在中国持证人数已超1万人次,会员人数超过3万人次,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肩负着财务管理的重任,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中坚力量。

成都“天府英才计划”CMA持证人最高可领80万;上海《上海金融领域“十三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中明确指出,将取得国际权威的管理会计资格认证证书——CMA人才列入上海金融领域“十三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属于“专业服务类金融紧缺人才”大类下的“金融财会人才”。

中国银行、强生、中国农发行、平安集团、兵装集团、威高集团、卡特彼勒、统一、雀巢、联想、用友、新东方等上千家一流企业都结合自身需要,纷纷组织开展CMA管理会计内训,大力培养储备管会人才。OFO小黄车、爱奇艺、中国化工等招聘财会相关人员时更是明确表示CMA优先。

4、CMA解决财务人管理会计决策问题

筹资,风险管理,投资理财,管理哲学......这些知识都是CMA课程中所涵盖的内容,通过CMA的学习,能帮助财务人拓宽视野、对管理会计专业性与表达流畅度也会有所提升。

企业喜欢懂管理的会计,而不太喜欢只懂账务的会计,两者给企业所带来的价值增值方式悬殊巨大。而CMA能决策财务人在管理会计决策中的一些问题。

1)缺乏战略财务思维意识和水平;

2)只会“拍脑袋”做规划;

3)财务创造不了价值;

4)重大项目财务分析与决策不知从何入手;

5)不敢独立承担高级管理职责;

6)思考主观片面,缺乏系统性、不能全视角看问题;

7)经营风险预测不准,预防不利;

8)总在“账房先生”角色里面转圈;

9)财务和业务互不理解,沟通不畅;

10)不知怎么给领导做汇报和建议。

CMA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非常好的学科,CMA考试也非常注重对考生知识广度和实际运用的考察。如果你深入的学习了CMA知识,那么你将会获得专业的CMA知识和技能。CMA的知识体系包含了财务、管理、业务、市场等内容,这些都将成为你的翅膀,助你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