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王国:明星IP热过后,影视行业下一个拐点在哪

日前,中国前央视名嘴崔永元连发多条微博,直指影视圈“阴阳合同”事件,开始炮轰影视圈明星天价片酬下的避税乱象,一场口水战掀起,整个娱乐圈都炸了。

随后国家税务总局点名,无锡市地方税务局立即介入调查问题。市场情绪开始集中爆发,6月4日早盘A股影视股集体跳水,影视股整体市值瞬间蒸发136亿,整个A股影视板都绿了。

其实,明星天价片酬,并非新鲜事,此次“阴阳合同“事件,只是影视圈明星片酬畸高语境下逃税这一乱象的冰山一角,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影视行业明星高片酬语境下的行业虚火,这其实与国内目前影视行业的生态密切相关

一一. 影视明星高片酬语境下,影视市场迎来转折点

明星片酬到底有多高,我们调整呼吸,先试着来感受一下。

按近期有演员开出的2700万的天价算,相当于一个月薪过万的普通白领225年的薪水。演员身价如房价般在骂声中一涨再涨,压缩剧集制作空间,逼迫制片方出尽招数节省成本。

同样为收视率第一,同样为一亿多的投资《花千骨》自开播以来一直骂声不断,而《权力的游戏》却被誉为美剧的“常青树”,那么它们主演之间的片酬差距又有多大呢。虽说女主片酬4000W是传闻,但中国演员的高片酬问题是长期以来的事实,保守估计女主的影视制作成本占比就高达30%,而《权力的游戏》A级演员在前五季片酬占投资比重不到10%,加上B级,C级,演员总片酬也不会超过总投资的20%。后两季演员片酬占比有所上升,但估计也只在3成左右。

2017年2月27日上海广播电视台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在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称,国内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占比升至75%。而紧接着2017年9月22日各大电影电视剧委员会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意见》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实中国演员片酬过高问题很早就受到了部分高层的关注,只是当时没得到重视。

从影视产业整体来看,影视剧的成本主要集中在演员、导演、道具、后期制作、宣发等几个方面,明星高片酬压缩了创作、后期制作等其他环节的空间,整部作品纯靠明星效应支撑,势必会影响作品整体品质,最终导致观感体验差。“一秒出戏”、“五毛特效”一直是国内影视行业备受诟病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这些逼真的画面都是借助电影特效(Visual Effects,VFX)实现的。随着 90 年代计算机成像(CGI)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再惊奇的电影设定、再大胆的画面镜头都能借助电脑特效的 3D 绘制,化想象为现实。

从美国电影产业史来看,特效历来是大片标配,也是工业化的重要体现。

而回溯国内影视产业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当前影视产业正在进入优质内容驱动增长阶段,而特效影视是内容生产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维度。早在2010年,号称长达十二年铸就的视效大片《阿凡达》在中国创下高达4020 万美元的首周票房纪录,中国观影3D时代从此开启。

随后《捉妖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九层妖塔》、《寻龙诀》等国产视效大片的热映,制作精良的国漫《大圣归来》的出现,不仅拉开国漫崛起的序幕,更彰显出特效正逐步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升级的力量。据COB中国票房统计,截止至2018年6月12日,视效大片

《头号玩家》中国总票房为13.9亿,《复仇者联盟3》为23.5亿,创下了中国进口电影的历史新高。

随着近几年好莱坞大片熏陶及国产 3D 影片数量明显增多的双重影响下,观众对视觉特效的依赖度逐渐增加。据艺恩调研结果,23%的观众将视觉特效视作观影首要原因,59%视其为观影重要原因,14%认为其是原因之一,影视特效已成为观影决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同时,线下特效影院数量也在高速增长

据艺恩网的统计,2017年全国的3D影院基本全覆盖,杜比全景声影院786家,同比增长20.2%,票房23.5亿,同比增长30.2%。IMAX影院488家,同比增长28.1%,票房18.9亿,同比增长3.9%。中国巨幕影院260家,同比增长39.0%,票房7亿,同比增长36.9%。

除此之外,以特效技术为基础,实现不同IP的再创作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2016年底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上线,总播放量超过40亿人次,其以特效技术对小说盗墓场景的绝佳还原,开启了网剧的视觉盛宴,中国的奇幻、动画类电影等依赖视效的类型片也将很快迎来成长期。

在这个特效影视行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影视行业正在发生一些巨变。随着电影工业化升级、消费者需求趋于理性以及明星片酬趋于合理化,本土影视特效市场将会迎来巨大的成长空间,据研究机构测算,仅特效制作环节就已达到百亿级市场规模。本土特效公司也在开始崛起,尤其以拥有好莱坞技术背景的老牌特效公司数字王国为代表,与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齐名、世界第二大VFX公司—数字王国Digital Domain

在中国16年的潜心布局将有望迎来快速收割期。

二. 数字王国和工业光魔

既然提到特效,就不能不提工业光魔,这个名字一直伴随着《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变形金刚》、《阿凡达》等电影特效经典的公司,39年来,它用辉煌的历程谱写了近代电影特效的发展史,目前依旧稳坐在全球数字特效(CGI)界第一把交椅。

工业光魔不仅为无数的大片制作特效,也定义了视觉特效本身,作为特效行业最初的游戏规则制定者,直到现在依然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特效制作公司,顶级的团队,一流的技术,可以创造所有你所知道的不知道的充满想象力的场景。

而能与工业光魔比肩的数字王国,作为一家拥有25年历史的老牌独立特效公司,与好莱坞渊源颇深,其创始人是《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过去20多年中,数字王国为超过200部好莱坞电影提供了特效制作服务并9次荣获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主要的作品包括《头号玩家》、《复仇联盟》系列、《蜘蛛侠》系列、《美女与野兽》、《变形金钢》1-4系列、《速度与激情》6-8系列、《X战警》系列等多部影片。更重要的是,数字王国还拥有首屈一指的虚拟人技术,而且这项技术还多次被运用到电影中,例如布拉德.皮特主演的《返老还童》《速度与激情7》中保罗.沃克

“复活”演出。(注释:以上仅为数字王国参与的部分作品)

除了北美以外,数字王国于2016年通过收购谢霆锋旗下后期制作公司PO朝霆正式进军中国市场,特别是去年参与投资及独家特效制作的优酷独播网剧《大泼猴》也被视为数字王国中国的开山之作该片订档于7月中上线。而为了节省特效人工成本过高的壁垒,数字王国于去年还专门在印度海得拉巴成立了分公司,主要服务于中国及美国的特效订单,或者也可以理解成数字王国特效业务的成本控制中心。

除了特效以外,数字王国还拥有北美最大的动作捕捉棚,例如《奇幻森林》的拍摄就是全程在此完成。据我们了解到数字王国短期内也会将动作捕捉棚落地中国,服务于中国影视行业。

近几年,中国的IP产业旋风仍未停息,对内容制作仍有着巨大需求,这也给了数字王国入局的机会,而这也可看作是其进入中国IP产业的有益尝试。

因影视特效行业对人才与资金的依赖较大,对的风险把控要求较高,数字王国创新业务合作模式,以投资+特效制作双轮驱动的模式,

既可快速拓展自身核心业务,又可实现资金的有效周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经营的风险,而依托全球你优质内容资源的整合优势,数字王国以此模式为蓝本实现遍地开花,实现快速扩张和增长并非难事。

当然,资源与技术背景如此雄厚的数字王国,岂唯愿偏安一隅?答案并没这么简单,其在影视内容产业链上的合纵连横,产业王国版图逐渐清晰,故其志绝非止于此!

小结

当前我国影视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相比好莱坞等成熟市场,国内影视行业工业化体系远未完善,这也给像数字王国这样极具资源和专业优势的特效制作公司提供更大发展机会。同时,监管、法律的规范和强执行度也将有利于影视工业化流程的建立,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势必利多优质企业的发展。

随着对视觉特效的高依赖度“重工业”视效大片已逐步成为国内主流影片,影视行业对视觉特效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升级以及明星IP趋于合理化的双重驱动力影响下,视觉特效行业未来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