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泽草之所生,谓之芒种

所谓芒种,“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又称“有芒之种谷,至此已长,人当效勤矣。”有芒的作物,这时候已经生长了,农人必须勤勉侍弄。

《历疏》曰:芒种,谓榖芽始出,故曰芒种。

芒种既是农时,父母官要在这天下乡劝农。“碗豆种几沟,小满开花芒种收。”

芒种三候。

一候“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深秋生子于林木间,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

二候“鵙始鸣”,鵙,伯劳,《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毛诗》曰:“七月鸣鵙。”周历的七月,就是后世的农历夏五月。

三候“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三候即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芒种之日螳螂生,后五日鵙始鸣,后五日反舌无声。”

东汉经学家郑众尝解释:“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而芒种则指的麦、稻,芒种时节可收麦种稻。

《红楼梦》称: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所以在芒种这天,“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颻,花枝招展。”大观园众姊妹做饯花会。

南朝宋以前做官以公田食租,而官员卸任、调遣时,就以芒种为时间限,在此之前离任的,公田的佃租就归后任官员,“时郡田禄以芒种为限,前此去官者,一年禄秩皆入后人。”宋元嘉末年,这一制度才改,开始按月发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