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拎得清这一点,职场能少奋斗10年

故事一:

朋友G在某国有电网工作。

在我的观念里,电网是最具垄断力的企业,真的应该算是“铁饭碗”了。

但G告诉我,现在电网企业的效益在明显下降。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电网的垄断,被打破了。”

以前,电网里面输送的电,都是电网公司的。

现在不是了,其他售电公司也可以买电、卖电,他们只需要租用电网公司的电网线路就可以了。

那些最优质的用电大户,比如大型工厂、商业地产,为了节省成本,都会找专业的售电公司,而不通过电网公司购买。

于是,G所在的电网公司,效益逐年下滑,福利也大不如前。

像电网这样的机构,垄断也在被慢慢地打破,而所谓的“稳定”,也在渐渐成为浮影。

故事二:

我身边一位做市场总监的朋友,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十几年下来,一路履历光鲜亮丽。本以为可以继续升职到副总裁,可她最近和我说,自己很怕被公司裁掉。

我很惊讶。因为在我印象里,她工作勤恳,业绩突出,在部门里声望也很高。就算裁员,怎么也不该轮到她。

结果她说,因为公司最近的业务战略发生重大调整,所有的销售渠道全部转移到移动电商平台。过去帮公司打天下的这帮老将,没有一个人有相关经验。

“公司说是说给我们一段缓冲期慢慢适应,最后十有八九会被变相裁员。”

这样的故事在职场中年人里不在少数。之前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清退34岁以上员工”的新闻,也是如此。

当经济形势和竞争环境发生剧变,企业势必会做出战略调整,以适应生存。这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恰恰是中高阶的管理层。和年轻人比起来,他们承担着更重的责任,拿着不菲的薪资,一旦有一天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被清算掉是必然。

细读上面两则故事,不难发现一个道理,那就是---你以为的稳定,都在悄悄地背叛你。

稳定当然是好的,这是人性永恒的追求。

但是,被稳定的外衣所蒙蔽的,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懒惰。

1995年以前,我们以为国企是好的,都去了国企,结果碰上国有企业改革,下岗大潮来临。

2005年以前,我们以为外企是好的,都去了外企,结果后来外企一个接一个裁员,退出了中国。

年轻人还可以马上转换赛道,重新开始。可三四十岁的人,在市场上的性价比是逐年下降的。以往的工作经验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但这些人已经身居高位,不愿自降身价,委曲求全。虽然一心想出去,可少有企业愿意接受。

《黑天鹅》里曾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政府请猎人杀死了狼,鹿群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啃完了树木让森林失去生机,死在了突然来袭的“瘟疫”……

最后,政府把狼“请了回来”,才让整个森林恢复了生机。

这事情,放到我们现实生活中,说白了就是四个字:折腾自己

有些人天生就喜欢折腾,这样的人看上去很“辛苦”,其实很幸运——他们主动跳出稳定,锻炼自己的“反脆弱”能力,最后成为人生赢家的可能性就更大。

但是,更多的人,天生就不是“爱折腾”的性格。

这样的人,在今天这个时代如果不去做刻意的调整和转变,很容易成为染上“瘟疫”的鹿群。

这种调整和转变,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1. 危机意识

这个非常重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未雨绸缪……

我们学了太多的道理,但真正会当真去实践的道理,太少。

很多人说鸡汤没用,要我说,他们本质上从来没有相信过鸡汤。

等到实际经历了,才认识到危机的存在,那时的我们,已经成为“狼”的盘中餐了。

我们要自己给自己找到那匹随时可能出现的“狼”。这个过程很残忍,但却是最容易做到“意志折腾”。

2. 向下看

适当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向下看。那些你看不起的行业,有可能就是你的机会。

我们要摒弃所谓“发展”就是“向上”的固定思维。

到了一定的年纪,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搞不好主动下一个台阶,选择一个低维度的赛道,反而是摆脱稳定、获得成功的捷径。

不要轻易说,我没有机会。

3. 在海里学游泳

更直接的办法,就是直接跳到海里,在海里学会游泳。

在一个多变、快变、无法预测的时代,很多事情,单靠想已经想不清楚了。

边做边学,边栽跟头边站起来,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折腾方法。

所以说,主动拥抱波动和风险,提升我们的“反脆弱”能力,才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折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