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真正的芙蓉花神

偶然间看到一个朋友发了一组荷花并且取名“潇湘春色”,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黛玉。

晶粉渐变白的荷花,正如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黛玉。黛玉又叫潇湘妃子,群芳夜宴又抽到一支芙蓉签。

这荷花好像就是为黛玉而生的,朋友说先前取名时本没有此意。那这算不算是无意为之却恰到好处呢!

群芳夜宴时众人也说,除了黛玉别人都当不得这芙蓉。这句话确实不假,黛玉与荷花确有不解之缘分。黛玉其他人的酒都借故倒掉了,这签的酒她却喝了,足见她的心里对这签语也是认同的。

《爱莲说》中有这样形容荷花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贾府这个大染缸里,黛玉没有受到污染,没有迷失自己,始终保有自己的真性情。

大观园时热闹的,潇湘馆却是清幽宁静的。别处不可闻莲花的清香,这里花香独好。黛玉就是这样不争不抢,对喜欢的事情很感兴趣,不喜欢便不在意。自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淡泊。

荷花很平凡,没有牡丹的雍容,没有菊花的隐逸,独有自己的气节。黛玉的清高冷冽是保护自己一种方式,可和大家在一处的她又是个爱玩爱闹爱笑的小姑娘。黛玉是不一样的,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勇敢。

黛玉爱荷,不仅因为荷花的品行,更爱荷花的佛性,温和如慈母。曾经佛祖得道的时候不也是一步一生莲。

黛玉像荷,也爱和荷花相关的一切。大家一同坐船游大观园,宝玉嫌荷叶碍事,要叫人把它们都拔去。这是黛玉便来为这些荷叶解围,借自己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的残荷听雨声”,因着这句话宝玉便打消了拔出荷叶的想法,黛玉也可以留下这一池荷叶。

荷花荷叶都是一起生长的,缺了谁都是不完整的。黛玉了解这种难以割舍的感情,所以她会守护着它们。

荷花很美如果没有荷叶的陪衬,又怎么会显出荷花的美。荷叶的美很低调,晨曦朝露,在荷叶上阳光下泛着闪闪亮光。收集荷叶上露珠住上一壶清茶,该是怎么的惬意自在。我想黛玉一定悄悄的做过。

黛玉小小的善意给了我们一场感觉的盛宴——残荷听雨声声慢,烹茶煮雨盏盏香。

也许是缘分,黛玉和香菱是同乡,又鬼使神差的在异乡成了师徒。帮了香菱,让她在大观园里度过了一段最快乐的日子。

如果宝钗是让她有了进一步渴望幸福的新,黛玉就是她的摆渡人。

香菱是个不引人注意的女孩,从小被拐,对生活可以说失去了热情和向往,甚至觉得自己是个有罪孽的人。打一个比方,按照她的身世来说,她仿佛就是黛玉想要留着的那池塘里的秋天的荷叶。

如果没有黛玉教她写诗,她在人们的视野里不会停留太长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够成为诗翁,得到大家的尊重。

黛玉教会了香菱写诗,不仅打开了她的诗意世界,也打开了她人生的格局。黛玉让她明白的了生活不是简单的重复,除了柴米油盐还有诗意和远方。所以她后来热情地期盼这夏金桂的到来。

因此,除了葬花之外,此处也反应了黛玉与生俱来就有着悲悯之心。这种悲悯之心,真正人们心目中神灵的特点。想着,所有的这一切,我相信黛玉就是芙蓉花神,她的心性如荷花,做人做事也是如此。

心如莲花之净美,人生何处不清欢。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诗送给黛玉吧,因为他就是这句诗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