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写的时装”|流行体系

没有一张时装的插图,很难从罗兰·巴特的文字叙述,或者是从他所引述的文字中勾勒出一副流行时装的视觉印象。

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处不在的文字,文字所汇织成的文本,文本背后所隐含的意义。

FASHION

FASHION

书写的时装

罗兰·巴特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直接研究“真实服装”,但他很快发现了一个结构主义者经常提出来的悖论:也就是用文字表述出来的事物和真实事物本身并不能划等号。甚至于换句话说,一切用文字表述出来的事物都已经被语言文字系统进行了处理,经过了扭曲和重构之后,就不再属于原来的真实世界了。

巴特在《流行体系》中表示,本来对于服装的摄影图片也是一种研究对象,但他还是放弃了直观的,视觉化的研究,而转向了对于单纯的文本研究,或者说是一种语言学研究——把刊载在时尚杂志上的文字,作为一种书写服装语言来分析。

这也就不难解释,本书在被引进中国时,最早是被研究服装杂志的研究者所注意,之后才延伸到整个文化研究领域的。

《流行体系》一书的写作,充分展现出罗兰·巴特在此时,作为一名结构主义信徒所具备的的学术世界观。法国文化研究专家弗朗索瓦·多斯曾写作过《结构主义史》和《解构主义史》,在他看来,结构主义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行其道,主要是因为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主义认为可以研究出精密而完善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科学的,快捷的引导解决诸多学术问题,这一点使得无数学者看到了科学研究飞速发展乃至于突破革命的曙光,让他们对结构主义万分迷恋乃至趋之若鹜;其二,结构主义对于过往学术知识结构的反叛和大力批判,迎合了当时青年一代反抗社会,反抗权威的时代精神。

巴特写作《流行体系》的初衷恰恰体现了结构主义者的乐观主义;他问道,“是否有什么实体系统,有某种量值系统,可以无需分节语言而存在?言语是否为任何意指规则不可缺少的中介?”他认为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一切文化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语言学问题,因为所有的文化都是以语言为载体的;那么,研究流行文化,破解“流行神话”,只要探索描述这种文化的语言系统背后的含义就可以解决;而立足于索绪尔提出的符号学理论,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只要提取中流行语言系统中的符号含义和组合的方式,那么所有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先由外到内,层层深入到最细微的结构,再见微知著,对外扩展,进行有条不紊的推理概括,这就是《流行体系》要研究“书写时装”的根源。

在书中,罗兰·巴特把时装分为三类:意象服装(Image-clothing)、书写服装(Written clothing)和真实服装(Real clothing)。其中意象服装和书写服装都是真实服装的“影子”,是对于真实世界中的服装的诠释和表达。结构上,则是“真实服装”作为事物的根基,

“书写服装”则是用书写语言体系对于“真实服装”的第一层描述,而“意象服装”则是立足于真实世界的感觉以及文本所带来的含义所构建出的人们对于一件服饰的基本印象。

《流行体系》是贯穿罗兰·巴特前后期思想、具有转折上独特地位的著作,而且从研究(1957-1963年)到出版(1967年)历时十年。

它强调以符号学理论为背景的建构方法,把流行服装杂志作为一种书写的服装语言来分析,由此解答了流行体系既是不断变异又是永恒回归的双重个性,并且认为服装作为交流工具,我们的穿着方式是根据我们时代的惯例表达我们对于自己想要成为何种人所怀的希望。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年),20世纪法国著名学者和思想家,被认为是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蒙田之后最富才华的散文家。其许多著作对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其影响所至包括结构主义、符号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作品还包括:《S/Z》《恋人絮语》《神话修辞术》《流行体系》《文之悦》《批评与真实》等作品。

相关图书

[法] 罗兰·巴特 著

敖军 译

定价: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