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这道考题和人生这张考卷的关系有多大?

今天,有975万名考生踏入考场,00后第一次的人生高考,这个年度话题注定会涌起很多回忆,激发很多思考。

一条“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的送考视频,让我大开眼界后心中一紧。这种仪式感的送考背后,是多少年轻人对于努力改变人生命运的期盼。

高考,真的是几代人命运中最难忘的记忆和里程碑。对毛坦厂中学的学子们来说,对曾经的我来说,对很多人来说,高考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是18年努力的评判,是未来生活基调的判官。

然而,人生没有任何一次机遇和努力就可以给你的终生宣判,高考同样也是。

人生赛道其实有很多

高考过去十多年了,中学同学也散落在世界各地,越是时间拉长,越会发现高考对一个人的影响,随着其它因素的加入变得越来越弱化。

高考和人生也许并不相关,人生的赛道可以有很多。

我的高中同桌,一直是个努力刻苦的乖学生,高考失误去了一个不如意的二本院校。本科毕业后,考取了厦门大学的会计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去了国内的一流券商做投行业务。现在在广州一家投资机构做合伙人,有个可爱的儿子,每次和她聊天,都能感受她在专业领域的成就感和对生活的努力感。成就她的是一贯的努力,即使高考没有发挥好,人生的更多赛道上,她依旧有胜出的机会。

另一位还常联系的女同学,从小学美声,记得高中时候她每周都要坐火车去中央音乐学院找老师上课,学校每次的演出她都是压轴节目。当时我们很多人都认定她这辈子肯定会是位歌唱家,也许她自己曾经也这么认为。各种原因,高考后没有去到中央音乐学院深造,得知她后来去了维也纳深造,现在虽然没有继续她的演唱事业,但是在奥地利过着很幸福的生活。

初中一位同学,人很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在校内做起了生意,对各种商机特别敏感。毕业后大家都去各大公司应聘的时候,他已经用自己大学积累的资本和资源开始了创业,现在在南京经营着自己的公司。

比考分和专业更重要的

是青春四年的全部际遇

多年后我的孩子大概率也会高考,我会告诉他,读哪所大学也许不重要,但是和谁怎样度过你的18-22岁是最重要的,因为太多的人生雏形会在那个时期萌发。

多年后,你会发现,当初的本科教育也许不是你的最终教育,毕业工作的第一家单位和行业也早已换了几遍。

依然留在你生命中的是,

大学时期的挚友,后来成为了未来的事业伙伴;

大学时期的恋人,最后陪伴你走完了后半生;

大学时期的一次实习,也许就是你的终生职业选择;

大学就读的城市,最后成为了你的第二故乡;

……

这一切青春的际遇,是高考对我们人生更大的影响。

高考依然是最公平的主赛道

和很多70后、80后一样,因为高考,我们离开家乡读书、就业,见识了更大的世界,遇到了更多不一样的人,慢慢地生活扎根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

因为有了相对公平的高考,我们才有了和不同出身起点不同教育资源的孩子们一拼高下的入场券。我们感激高考,感激这个相对公平的机会,也让我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高考实现梦想是行得通的。

所以,对于孩子我们的人生理念一定会让很多中产家庭重视教育,这也是中产父母教育焦虑的背后原因之一。身边很多高知的父母,依然会把考上名校作为对孩子的目标,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说明高考竞争中胜出的孩子生活不会太差。

还有更多和毛坦厂中学孩子一样的孩子们,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们能够看得见的唯一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就是高考,这是最可见的走向更好生活的方式。对于他们说来,高考这道考题如果答错了,翻盘的难度会很大。

的确,现代的价值观更多元化,打开18岁以后生活的通道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高考依然是最可见、最重要、相对公平的赛道。

高考更是一堂献给成人礼的预备课

有些人说高考考的东西很多都是未来没用的,暂且不讨论何为有用,但是高考绝对培养了我们在既定规则下如何胜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日后的很多赛道上是有巨大的借鉴意义的,执行力、学习力、专注力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最优秀的品质。

高考一定不是所有孩子的通路和选择,但如果仅仅是为了逃避竞争和努力而选择轻松的道路,那一定是不存在的。体制外的教育体系、西方的教育方式,也是充满竞争和淘汰的。

所有通往出色的路程都是充满辛苦和坚持的,这是成年人要学会的第一课,高考的洗礼就是一堂精彩的预备课。

多年前,参加的那场高考,散场曲是《阳光总在风雨后》;

多年后,尽力过好的每一天,让我明白人生的精彩更在高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