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手机瘾”,从家长做起!

本报昨天(8日)12版刊登的《孩子“手机瘾”易致心理健康问题》报道,引起很大反响,很多读者致电本报称,“大人都很难管住‘手机瘾’,更别提孩子了。”(5月9日《武汉晚报》)


武汉的小学生写作文“吐槽”爸爸沉迷手游:“他玩得激情四射”,这篇作文道出了孩子“手机瘾”的病根不在自己,而在家长身上。

也许有家长会反驳:做父母的辛辛苦苦一天忙下来,回家玩手机游戏解解乏有什么不妥?小孩子主要任务是学习,怎么可以不务正业沉迷游戏呢?殊不知,家长“手机瘾”会不知不觉感染孩子,因为家长玩手游,至少给孩子带来三种不利影响:

一是容易让孩子玩物丧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看到父母玩游戏玩得“激情四射”,他自然会有样学样,玩得忘乎所以。事实证明,凡是沉迷网络的孩子,没有几个不耽误学习的。奥数冠军刘洋从小也是游戏迷,上中学时玩游戏更是到了疯狂的地步。但他妈妈发现儿子有数学的天赋和兴趣,花了很多心思引导,最终刘洋发现沉迷游戏会影响学数学,逐渐地走出沉迷游戏的阶段。

二是容易影响亲子关系。做父母的沉迷游戏时,即便人坐在孩子身边,陪孩子写作业,但心却在手机游戏上,根本不关心孩子的所思所想。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父母坐在孩子身边,一门心思玩手机。如果家长只顾玩手机,孩子很容易有被忽略的感觉,觉得自己没有手机重要。孩子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想要的关怀和关注,就会从心理上慢慢疏远父母。

三是容易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如果父母不把时间浪费在游戏上,可以带孩子接触社会,亲近自然,俯下身子聆听花开的声音,领悟人生道理,提升人生品味和精神境界,而沉迷游戏的孩子,整天活在虚拟的世界里,还会给身体造成伤害,媒体就曾经报道,青岛市城阳区8岁的男孩小鹏(化名)趁父母不在家时连续玩了两天游戏,中间只睡了两个小时,导致大脑产生晕眩,医生诊断其因光线跳跃、闪光刺激及用脑过度而诱发癫痫。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孩子的自控能力本来就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游戏中走出来,家长就要作出榜样,戒掉“手机瘾”,从家长做起!

(作者系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扬州市杂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扬州市邗江区纪委特聘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