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后 这些骗局要提防

A 网传“高考准考证丢失” 多地警方辟谣

随着高考的临近,一条“刘明炜同学准考证丢失” 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疯传。消息称:“有人捡到了一张准考证,考生的名字叫刘明炜,考点在一中,希望网上的好心人转发这条信息,不要耽误孩子高考。”

对此,有网友留言,自己也是高考经历者,所以一定要转发接力。但也有网友表示,一年前,网上也曾传言有人捡到“刘明炜”的准考证。这条信息究竟是怎么回事?

B 高考前后造谣者又不安分了

C 对网上信息不可以讹传讹

据南充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政委何川北介绍, 这类消息的发布者一般都是利用公众的好奇心和同情心, 发布诸如丢失准考证等谣言, 留下收费电话,一旦有人按电话号码回拨过去,并且按电话提示音操作,则会掉入吸费陷阱。 希望市民对网络上传播的一些信息能有效辨认,不要以讹传讹。

何川北提醒,若真捡到高考准考证,最快捷的归还方式,就是与准考证上的报名单位联系,这个报名单位一般就是考生的学校。丢失准考证的考生,也可由所在中学或街道出具证明,到所在区高招办,办理挂失及补办手续。

如果不慎被骗,应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尽快拨打110或到公安机关报案。

D 小心9大高考骗局

何川北称,根据多年的经验,他们总结了高考前后最容易出现的9大骗局,以此来提醒家长和考生,切勿轻信。

骗局1:高考“枪手”

骗局2:提前获知录取结果

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 骗子鼓吹自己“上面有人”、“保证录取”、公开叫价。实际上,当地教育局会进行网上公开征求志愿计划,不会私下打电话。

骗局3:称有“内部指标”或“关系”

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亲戚,能搞到“内部指标”,称有办法“低分高录”, 或争取到特长生加分,或从普通专业调热门专业等,以此实施诈骗。

骗局4:网络销售高考试题答案

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 标榜“准确率最高”“考完付全款”等诱惑信息并展示若干“用户好评”。在用户与网站进行接洽后,网站常会以“预付订金”的名义要求用户付款骗取钱财。

骗局5:诱骗点击信息链接植入病毒模仿利用“校讯通”、“高考直通车”等向考生及家长发送带有链接的“服务短信”,一旦点击链接进入,手机立刻被植入木马病毒, 进而窃取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密码等资料,转走钱财。

骗局6:“高考补助金”、“奖学金”诈骗

冒充教育局、财政局、高校等工作人员,电话短信准确报出考生信息,通知考生可领取“高考补助金”、“奖学金”,一步步诱骗考生或家长进行转账诈骗。

骗局7:伪造虚假查分网址

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 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 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骗局8:艺术生只要交钱保证录取

利用该类招生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骗局9:伪造录取通知书

警方提醒

1、考生收到录取信息确认表或录取通知书后,应登录市教育考试部门网站或主动拨打教育考试部门电话核查, 也可到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2、如有招生人员联系考生或家长, 就要多留一个心眼,看前来招生人员的承诺是否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悖,任何违背国家招生政策的承诺,都是不可能兑现的。

3、我国高考实行“阳光工程”,各高校的招生计划都向社会公布,所谓的“内部指标”都是骗局。

4、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