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水有这样的智慧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上善若水”。

中国的圣贤们非常推崇水的智慧,

将智慧的最高境界喻之为水。

水的智慧首在低调自处。

水的运动法则是自高而下,舍高就低,

正所谓“水往低处流”。

若拟为人,这是一种相当低调的生活态度。

水懂得“峣峣者易折”的道理,

不与他物较长短、比高低,

不恋高位与虚荣,处处谦谨,

无欲无求,无欲则刚,则善、则兼容,

虽与鱼龙、泥沙共处,则仍可澄清。

水有深谋大略。

水至柔,能大忍,识大势,知权变。

凡事循大道之规,顺势而为,

不逾不逆,处变不惊。

水遇到障碍知道绕着走,

懂得变通,懂得退让,

深愔暂时妥协方能致远,

方能得到最终目标之道理,

绝不硬碰硬闯。

水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柔水能忍,却并不等于水缺乏对抗的力量。

水的力量在于锲而不舍。

一滴滴水,起于云雨,源于山泉,

聚集成溪流细练,穿山越岭,飞崖落涧,

终成澎湃之势,不达大海誓不罢休。

柔能克刚,即使滴水之微也可穿石。

这就是锲而不舍的伟大之处。

君不见,在水流日久天长的冲涮下,

仼何坚硬的物体都会变形、毁坏、崩坍。

水懂得团结,且知道如何积蓄力量。

它知道涓涓细流可成江海,

知道居位越低,容量越大,

所以能纳百川以成大海。

一滴水没有什么力量,

但无数滴水汇集成渊,

便能爆发海啸般伟力,

可以决堤裂岸,涛天动地,摧枯拉朽;

可以腾云吐雾,兴风作浪,造化万千气象。

由此说来,水何尝不懂得“团结就是力量”?

水有世间最博大的心胸,

善行至伟。他孕育了大自然的生命,

滋养万物生长,却从来不索取什么。

这种悲悯万物、无私奉献的情怀,

是名副其实的上善、至善,值得人类仰望。

其实,陶治心胸以致博大,

能行善举以成圣贤,

乃智慧中的智慧。

原来水有这样的智慧.